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条

|
发布: 9:00pm 25/07/2021

温思恳.供求失衡的医学课程

作者: 张庆禄

726是合约医生号召罢工的日子。虽然政府祭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延长合约及提供全薪进修假期等,但这并没有解决合约医生背后的根本性问题。

笔者认为,问题是出在我国供过于求的医学院校。你或许会问,难道我国不缺乏医生吗?其实不然。根据卫生部的数据,我国医生对人口的比例为1:454,这已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500的标准,因此并不存在医生不足够的问题。

ADVERTISEMENT

以上所提到的医生比例,相信已包括合约医生在内。政府此刻若将所有的合约医生转正,也意味着在未来,将无法继续吸纳一批又一批的医科毕业生。由此可见,缩减过剩的源头,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为何说是供过于求呢?从1971到2011年,大马医药理事会(MMC)只承认国内15家的医学院课程。但从2012年至2019年,却承认了国内另外18所医学院。短短8年的光景,所批准的医学院超过前40年的总和,试问如何不导致医学生泛滥呢?另外,MMC同时也承认海外340多家的医学院。反观,新加坡只承认103家顶尖的海外医学院。因此,我国医学毕业生泛滥的问题是有迹可循。

目前,每年有约5000名的医学生毕业,他们都得等上6到9个月,才可成为实习医生。此外,许多私立医学院没有本身的教学医院,还得借助公立医院来进行教学活动。由于人数众多,有时候会出现“医生多过病人”的现象,这导致临床学习的机会递减。

说穿了,合约医生的问题,实为高教部与MMC的烂摊子。当初它们大量地批准医学院招生,完全无视市场的需求,现在才导致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医生潮”。

有人主张提高卫生部的拨款。一来,可以用作增建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二来,更可以吸纳过剩的医生。没错,我国的医疗开销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这远远不及一些发达国家双位数的百分比。笔者虽然也赞成增加拨款,但若单是用来吸纳合约医生的话,则是本末倒置的方案。不要忘了,发达国家较高的医疗拨款比例,也与其老化的人口结构有关。

有鉴于此,我国需要一个可以确保医学教育重返平衡的策略。短期内,我们应该为合约医生提供就业保障,因为他们是不良制度的受害者。至于中长期,则是要避免医生过剩的问题继续发生。

既然医学课程泛滥是主因,政府就应该收紧医学课程的审核标准。首先,最为容易办到的是减少承认海外的医学院,如此便可减少海归毕业生的数量。其次,严加监督国内医学院的综合素质,必要时应该考虑收回认可。

此外,政府也可以收紧医学院招生的人数上限,并透过奖励措施来提高国际学生的比例。招收更多国际学生,一方面让医学院仍有利可图,同时也不会加剧本地医生过剩的问题。欲招收国际学生,还得获取相关国家的认证,这对于提升本地医学院的素质与舒缓医生过剩,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实,我国真正需要的是专科医生。据大马医药协会(MMA)披露,我国目前需要1万3000名专科医生,却只有8000名专科医生。我们时常听见某某人需要到外地或外国求医,这其实反映了专科医生的严重匮乏。因此,政府须建立一个公平的机制,让医生们有机会晋升为专科医生,这也是合约医生的一大诉求。

如今,医生不再是金饭碗,连铁饭碗也不是。无论任何行业,都需要符合基本市场经济的规则。一方面,笔者希望政府捍卫合约医生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因此而加剧普通医生过剩的问题。身为医科大学讲师说这番话,你就知道全是肺腑之言,同时也是对自身学府的素质充满信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