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总编时间

|
发布: 8:00am 29/07/2021

曾毓林.凡事不要过度,过度就走样了

作者: 曾毓林

像赛跑这样,确诊的人数不断在增加,而疫苗接种的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们正和病毒在赛跑,双方都在争取时间。

如果我们跑输了,失去的是宝贵的生命。

ADVERTISEMENT

如果人民不合作,失去的是我们的家人的生命。

每天看着确诊人数高居不下,而且都是超过一万。现在,马来西亚3200万人口中,确诊过的人数已经超过百万,意味每33人当中就有一天确诊过。这个数目是触目惊心的。

然后,从初期的两、三百时令人焦躁不安,到今天高达一万六千、七千时的麻木无感,显见,警惕感的渐退,正是失守的警钟。

很多人开始觉得疲倦,甚至无感;更多人选择在网络平台上发泄情绪。今天不管是进入脸书、翻开报纸,读到的不仅是吁吁大家小心的声音,而是疫情恶化后引致医疗系统崩溃、医院拒送病人的悲痛消息,还有一条条宝贵的性命如何被病毒夺走的新闻。

痛失家人者一字一句的控诉中,有很多是指控医院没有尽力抢救其家人。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像家属的难受,但目前的情况,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抢救每一条生命,只是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医疗器材也供不应求,实在是应付不及啊!

如果可以抢救,哪位医生或医护人员会随便放弃呢?

政府的许多政策像欲振乏力,摇摆不定,有人感叹的说“像是放弃了努力的样子,感觉上任由大家自求多福”。大家看不到前方的曙光,自然也就感到前景茫茫。

处此社会氛围低迷时刻,很多情绪更容易一触即发。所以,但凡手中有支笔或拥有自己的脸书平台者,都要非常谨慎自己的文字会不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作为新闻工作者,经验告诉我:有些风气,你如果不一直的提起,它会慢慢淡化。你若不断的提,纵使原本不受影响的,也会在耳濡目染下受影响。

最近看到一些机构不断的提出“疫情难过,不要自杀”、“守护生命,万勿自杀”……诸如此类不断出现自杀、自杀的强烈字眼。甚至在线上讲座活动,也不断劝阻说“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有自杀的念头”。可是这给我的感觉总是:“我虽然难过和难受,但我还没有想到要自杀,反而是你们一直反复劝我不要自杀,倒泼刺了我萌起自杀是不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念头。”

这是适得其反,好心做了坏事。

专业的辅导工作者应该懂这基本的道理,在字面使用上不但小心翼翼,甚至在提出“不要放弃生命”的观念时,要用适可而止的说词。

辅导是一门专业学问,有其特殊技巧,不是随便开口说几句鼓励或劝阻的话就能完成使命。特别是看到一些社团,随意邀请非辅导专业,甚至对辅导实属外行的“社交名人”也上线给辅导讲座,这很容易弄巧成拙,且也给人是在“蹭热度”的感觉。

凡事不要过度,过度就变走样了。

我们还是让专业的人做回他专业的事,不应该插手的人就乖乖听从指挥和配合就好。

在指挥对抗疫情的政策上,本来也是应由专业领域的人运筹帷幄,可惜过程中冒出很多蹭热度、抢锋头的非专业高阶人士也出来发号施令,好显现自己的重要性。结果,缺乏共识和协调下,先是步伐大乱,接下来是疫情局势更是越来越糟。面对满目疮痍的残局,这些原来要抢锋头的人又互相推诿了。

可怜了我们这些要自求多福的老百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