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7/2014
安焕然.红楼四馆探老人
作者: admin

今版小学四年级历史课本单元四《我居住的地方》之“令我引以为傲的人物”一节,课文借由地方乡土史教育的启示,讲说:“每个地方都会出现因贡献而闻名的人物,他们的贡献可以成为新时代人们的楷模。”

并例举了霹雳巴西沙叻的地方闻人,计有:一位老师,一位对地方建设和兴办学校有贡献的村长,以及利用废纸生产环保手工艺品工业的一对夫妇。

什么是“地方闻人”?有钱有势,就是“地方闻人”!今版小学历史课本跳脱了这种刻板形象。

虽言课文举引的巴西沙叻地方闻人都是马来人,有其地域性的主观判断,但其所举例的“地方闻人”:老师、教育赞助者以及环保产业开创者,其遴选的衡量标准,倒是值得参考。

课本编辑还在“给老师的话”中提示:“引导学生更深一层认识地方闻人。”提问学生:“谁是你居住地方的闻人?”同时“引导学生搜寻地方闻人的资料,发挥创意在班上分享搜寻成果,并展示在历史角落。”

这显然是乡土教育的一环,值得重视。惟认识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寻访地方人物传奇,也不好仅仅是局限于地方“闻人”?近读明代学者丘浚文集,其诗云:“古人无意讨名声,事到当为名自成。讨得名来无了命,到头无命也无名。”(《闻人谈及李文祥邹智辈死口占》)有些人之所以不是“闻人”,可能只是他为人低调,有些奇人高士更是不爱出名。有些人或者已从服务岗位功成身退,或看破世道,或隐居简出。

而有些所谓的“闻人”、“大师”,则是被相互吹捧出来的。一些人爱名爱出位,不成“闻人”都难。

乡土教育,寻访人文历史的点点滴滴,不应只局限于“地方闻人”。上周,受邀到昔加末,担任全柔国中华文诗歌朗诵比赛评审。友人知道我难得到此柔北内陆山城,遂催我不妨提早出门,经昔加末后再北上金马士,到红楼四馆探访陆庭瑜老师。

说起红楼四馆的缘起,有点传奇。最初(1997年)是主人家为剪报资料整理,成立明心书苑。后因某些事故,华教前辈沈慕羽的一些重要资料从其家乡马六甲被搬至金马士“落户”书苑。集合这些珍贵资料,2006年定名沈慕羽纪念馆。2009年又在纪念馆毗邻的半独立式洋房增辟林连玉资料馆、陆庭谕文物馆和明心见性图书馆。是为“红楼四馆”。而今,前教总副主席陆庭谕就“隐居”于此。

红楼四馆的成立,不仅仅是藏书或收留了一位隐居老人,2009年红楼四馆成立了书法班,2010年成立口琴班,2011年成立长生学健康调整服务,2013年成立原始点疗法服务中心,同年,森雪边界小镇武来岸(Broga)石哪督庙竟也成立了红楼四馆分馆。社区文化是被营造出来的,今年2月,昔加末中华公会为推动昔加末区社团健全发展,提高社团活动品质,首办“中华奖”。而金马士大港金山花园红楼四馆则荣获这一届的“最佳弘扬文化奖”。

红楼四馆屋前纸花(九重葛)开得艳丽,像是欢迎大家前来。这次到金马士见陆庭谕老师,感觉他的精神还不错。有人问我,为何而来?我不太愿意正面回答。毕竟,要来探访一位老人,不需要太多刻意的理由,不需要什么伟大堂皇的说辞,更不是为宣传写文章。

探访一位已“隐居”的老人,有心就好。看到老人精神好,心宽。大家开心。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