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2022年第15届大选及刚结束不久的6州选举,国阵“天枰”的辉煌岁月已成为历史,气数已尽。
ADVERTISEMENT
由于8月12日的6州选成绩不理想,巫统主席阿末扎希遭到党内外的挞伐,巫统宣传主任阿莎丽娜为捍卫扎希,在脸书发文抨击国阵的异议者,批评他们要求党主席下台的态度不理智,巫统的败选理应是国阵的集体责任,而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在她的脸书发文中也提到巫统是时候考虑使用自家党旗上阵未来的选举,此论点立刻引起马华公会和国大党的反应。马华副主席郑联科指出,此类敏感课题应先带入国阵最高领导层讨论,国大党副主席莫汉则表示该党以开放态度看待此事,重点是巫统高层是否有能力继续领导下去。
巫统前领袖达祖丁日前支持阿莎丽娜的观点,巫统必须卧薪尝胆“找回自己”,使用自家的“马来剑”作为选举标志,以展现巫统为马来社会挺身而出的决心。
巫统使用“马来剑”的讨论,纯粹是巫统向盟党表达不忿。然而随着政治局势的改变,笔者认为巫统确实有必要思考将“马来剑”作为选举动员的大旗,原因如下:
第一,没有市场价值。经过多年的选举考验,尤其在攸关全国民意的国会改选,事实证明国阵的品牌和价值已经不复存在,对选民越来越没有吸引力,“马来剑”或许能够为巫统注入一些新元素,协助该党重新包装;
第二,盟党不给力。自从2018年第14届大选以后,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的关系貌合神离,加上马华跟国大党在6州选“罢选”,没太大意愿捍卫这个联盟,无意跟随巫统一同面对挑战。既然如此,巫统也没必要以国阵之名,协助马华和国大党;
第三,国阵的政治机构未能回应现况所需。国阵成立的基础是马来权威“做庄”下,各个族群共享政治权力,而支配国阵运作的条件除了有充裕的政府资源,还包括国阵盟党之间的选票互补,确保国阵是马来选区、东马选区、混合选区和非马来选区的大赢家。随着1999年大选面对首波民意浪潮,华裔选民2008年大选开始转向支持民联/希盟,马来选民2018年大选陆续转投伊斯兰党/国盟,以及2021年18岁投票权和选民自动登记正式上路,在这不到30年的时间里,国阵丧失政府资源的垄断权,选民也拒绝为其权力共享的运作机制买单,巫统及其盟党必须深入思考,是否有必要整合为单一政党或就地解散,各自单飞;
第四,马来票席持续增加的压力。如前所述,国阵是以巫统(马来人)为中心的权力共享,但是国阵一直都以马来选票作为选举优势,如今,非马来社会不支持国阵(或者因为支持希盟领导的团结政府才支持国阵),马来选民和马来选区的比例逐年增加,国阵对马来社会的依存程度只有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巫统倒不如乾脆利落地脱下多元的假面具,坦荡荡地高举“马来剑”,集中力量经营马来选民,在族群宗教议题跟国盟的伊党和土团党正面交锋,成为真正的马来穆斯林政党,充当安华团结政府里面保守光谱的力量,让这个政府有更丰富的多样性。
总结来说,经过2022年第15届大选及刚结束不久的6州选举,国阵“天枰”的辉煌岁月已成为历史,气数已尽。在希盟和国盟两头巨象对战之际,巫统、马华、国大党和沙巴人民团结党的影响力无足轻重,惟巫统乃至国阵是否能善用仅有的政治遗产,重刷政治品牌,作出一些改变,以全新的姿态面对选民,不管是使用各自标志参加选举,还是决定合并为一个多元族群政党,抑或狠下心解散国阵,四党各走各路,只有能改善现状的疲弱装填,对目前国阵四党而言都是值得尝试的解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