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马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从传统工业或仰赖“双油”(石油与棕油)的产业结构,转型至以技术、研发、创新为重的新经济领域,例如AI (人工智能)或部长所言的太空发射站计划,这是好事;我们不否认可以“以终为始”的说了才做,但拓展新经济领域,除了口说更要落实执行。
ADVERTISEMENT
2022年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额4079亿美元,全球排名第35;在东盟10国中落后印尼、泰国、新加坡,名列第4。至于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占比50.9%最高,其次分别为工业占39.2%、农业占8.9%。如果细分下去,国油营收854亿美元(全球排名139)、棕油产品出口312亿美元,双油产值1166亿美元,约占我国GDP28.6%;这种对石油与棕油产业高依存度的现象令人担心。
担心的原因之一,电动车快速发展,预计截至2030年,全球销售量将超越传统汽柴油车,国油到时必将挥别光辉岁月;原因之二,全球主要植物油年产量2亿吨,其中,大豆油(27%)和棕油(36%)占总产量的63%,由于棕油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大豆油,所以遭到欧美各国以各种方式抵制,加以印尼产量快速赶上,棕油产业的前景不容乐观!
10年内大马经济可能将失去双油这对臂膀支撑,所以现在是探讨产业结构转型的时刻,探讨如何从过度依赖双油转型至其他适合我国发展的新兴产业。高污染、高耗能、劳力密集与低产值的传统产业我们不能要,那么要发展哪一类产业?
最近,首相安华在“2030年工业发展大蓝图”及“第12大马计划”中,已经白纸黑字做出宣示,亦即工业发展大蓝图有4大任务:
其一,提高经济复杂性,鼓励各行业创新,生产具有“技术进入障碍”的复杂产品;
其二,掌握技术和数字化(AI自动化)转型,深入技术创新并提高生产力;
其三,侧重可持续性发展和绿能以落实“碳零排放”的目标;
其四,通过实现供应链安全,以保障经济安全和包容性。
首相表示,工业发展大蓝图将会为大马的产业发展带来有意义的成果,产业转型的同时,并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前述的4大核心任务下,“电气和电子、化学、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制药、先进材料(如矿物和金属)产业”成了未来发展的重点行业。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首先以“行动支持”首相的工业发展大蓝图。于是提出“建设太空发射站计划”,他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切实际”,所以引发多方非议。郑立慷表示,建设太空发射站将能带动航天工业产业链,这项对科技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能带来数以千计的高薪和高技能工作机会,并且留住科技人才。
郑立慷认为,只要落实太空发射站项目,将带动航天工业产业链发展。他表示,举凡火箭和卫星的零件供应或制造、组装和测试、发射和追踪系统、发射和保险、航天研发等价值百亿令吉的工业,将会在大马落户。
部长“建设太空发射站计划”的想法是否实际,有待时间证明。我们支持推动高科技产业进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但我们也有几个问题要问。其一,资金来源?部长表示会由民间出资,而今已找到有意愿投资的企业?其二,人才资源?目前我国各大学是否设有航太工业相关科系,每年真能培养“数以千计”的人才?其三,“太空发射站计划”周边的基础产业何在,是否有事先了解调查?其四,发射站的可能地点已经选好,还是到时再说?
航太工业不只拘限在火箭发射,包括飞机(或飞行车)和零组件的研发、制造与后勤维修,这项产业在台湾已有35年的发展历史,是基础稳固的成熟产业,但还没到建设火箭发射站的地步。再者航太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准的指标,同时也结合了国防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所以各国对航太工业发展极为重视,安全问题先要克服,人家的技术也不可能随意移转!
大马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从传统工业或仰赖“双油”(石油与棕油)的产业结构,转型至以技术、研发、创新为重的新经济领域,例如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部长所言的太空发射站计划,这是好事;我们不否认可以“以终为始”的说了才做,但从何开始,怎么开始?人才与基础工业跟得上?拓展新经济领域,除了口说更要落实执行!
1962年9月,当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莱斯大学发表《我们选择登月》演讲(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结果倾全国之力,用了7年时间才实现目标。我们能说:“美国能,大马也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