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德皇帝是不是穆斯林,直接的文献证明还有待搜索。但正德皇帝尊重伊斯兰、有穆斯林朋友,接触伊斯兰,喜欢伊斯兰文化的器物,都是事实。
ADVERTISEMENT
哈迪阿旺讲说中国明朝皇帝也是有信仰伊斯兰的。这还真是考倒很多人,也笑翻很多人。但历史事实究竟如何?
明朝,确实有一皇帝对伊斯兰很感兴趣,他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但正德皇帝是一个颇受争议的皇帝。他生性不羁,不喜上朝。建了行宫豹房,甘脆就在那里办公、发号施令。他亲信小人,宠信宦官,搞得朝中大臣正义之士为之懊恼,这皇帝是成何体统?但最终他却也果断的杀了宦官刘瑾,世人又要如何评价?
他在位期间,不务正业,在读圣贤书的朝臣儒士眼里,根本就是一个浪荡天子,成天胡搞乱来。搞到后来成了小说戏曲里《游龙戏凤》的男主角,甚至有学者推断他就是《金瓶梅》里西门庆的原型。但他不顾朝臣反对,御驾亲征,应州之战大捷,打败蒙古小王子,搞得朝臣也哑口无言。
他就是这样一个“反骨”皇帝,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充满好奇。他喜欢接触各种宗教也热爱学习“外语”(习胡语)。他既信佛,尤爱藏传佛教。曾自称大庆法王,并有迎活佛之举。他懂得蒙古话,也主动学习印度梵文,甚至可能懂得回回文(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后,遣使来华,使者通译员有一火者亚三,这人很有可能是马六甲经商的华人。何乔远《名山藏》记曰:“武宗见亚三,时学其语以为乐。”就不知“其语”是葡萄牙话?还是也顺便教正德皇帝一点马来话了。
在豹房期间,正德皇帝常与“番僧”相伴,又有言在豹房那里,多有回回穆斯林,这些人都是与他相好,亲信之人。《明武宗实录》记载他曾禁食猪肉,但时限很短,后因反弹太大而撤除。禁食猪肉之令据说那是他属猪,大明皇帝姓朱与猪同音而禁食猪肉,但也有文献记说他颁此禁令是因听信其回回穆斯林亲信所言,以为猪肉污秽,让他无法传宗接代(他最终无子)。
不过,有一本书:中亚商人阿里.阿克巴尔《中国纪行》记说当时的中国皇帝(推断当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是一名虔诚穆斯林。但这记述就同汉丽宝公主的传说那样,并没有中国文献的佐证。惟该纪行也写说:“中国皇帝自认为是真主的崇拜者,并且相信释迦牟尼的教义。”“从皇帝的某些行动看,他已转成信奉伊斯兰了,然而由于害怕丧失权力,他不能对此公开宣布。这是因为他的国家风俗和法规所规定的。”
再来就是明代官窑中带有伊斯兰风的回回文字(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瓷器,其产生虽在永乐朝已有,但至正德朝不仅达至高峰,而且还带有很浓烈帝王的品味。正德年间的回回文瓷器,出自官窑,而且并非全为外销或朝贡外交的赠礼,而更多表现在正德皇帝的主导性及其个人的喜好。大量书写回回文字的正德窑瓷器多引自《古兰经》和《圣训》,甚至出现“大明正德年制,也就是苏赉曼国王所制作”的回回文字样。相关论述,建议各位不妨参阅一些论证严谨的学术论文,推荐翁宇雯〈真主的追随者:明武宗及其官窑回回文器皿〉《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民国一百年冬季),有网络版全文。
元朝重用色目人,回回人已是中国相当重要的一员,他们散置在各个领域之中,入明以后受回回影响,那是很正常不过的事。说明朝皇帝有受伊斯兰影响,这话是讲得通的。但若说明朝皇帝是穆斯林,至少在官方文献没这样说。惟若仅在乎或纠结于明朝皇帝怎么可能是穆斯林,那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讨论。
简言之,正德皇帝是不是穆斯林,直接的文献证明还有待搜索。但正德皇帝尊重伊斯兰、有穆斯林朋友,接触伊斯兰,喜欢伊斯兰文化的器物,都是事实。事实上,中国,尤其明朝,有很多“佛回双修”并存的现象,用现在的视角纵有其不合理之处,但在那个时代却的确存在。
哈迪阿旺讲中国历史,或许有其不深探究理之处。但纵不问明朝皇帝是何宗教信仰(中国皇帝的宗教信仰本就复杂),或基于政治考量,或是个人喜好,明朝皇帝大抵尊重伊斯兰,正德皇帝更是喜欢和接触伊斯兰文化,这是历史事实。当然,正德皇帝是不是一个好皇帝,又是另外一个历史课题。
至少,中国明朝皇帝对伊斯兰表示尊重,不恐伊。我们不能因为讨厌哈迪阿旺就否定他所讲的一切。事实上,那天哈迪阿旺文告的标题是“中国王朝与伊斯兰拥有和平友好关系”。面对绿潮,我们反对和不乐见的是煽动极端及制造不和谐的种族情绪,而不应该是反智的恐惧伊斯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