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制定的中小企业“ESG大蓝图”将于10月出台,究竟什么是ESG? 什么又是CBAM ?
这些看似深奥难懂的名词,其实对国内中小型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ADVERTISEMENT
不过,套一句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全国总会长陈芳心的话:商家对ESG课题至今仍不了解、不明白、不担心、不紧张,如果继续躺平,两年后将在出口市场完全失去竞争能力!
因此,陈芳心促请作为我国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的国内中小型企业加紧申请和落实ESG认证,别再拖延!
本报就此课题访问了业者、经济学者和ESG培训师,请他们分享看法,也希望中小型工业业者能够正视此课题的迫切性。

陈芳心:政府下月公布大蓝图
企业推动ESG箭在弦上
参与草拟ESG大蓝图的陈芳心指出,企业推动ESG已经箭在弦上,但目前政府还未没有出台一个完整且系统性的方案或路线图,去鼓励或帮助商家一步一脚印落实ESG。无论如何,政府即将在下个月公布的ESG大蓝图,也许会给予企业新的方向。
他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披露,ESG大蓝图将宣布一系列马来西亚ESG认证的相关条文和指标,但这个指标并不会完全依据欧美国家设定的国际标准,而是分阶段式进行。
依企业概况作调整
“据了解,目前马来西亚的ESG指南并不会100%跟足国际的标准,而是依据我国企业的概况作调整。”尽管如此,政府将确保该认证是国际市场可接受的标准。
“总之企业要落实ESG没办法一步登天,而是要一步步去推动,逐步跟上国际标准。”
他希望政府能拨款20亿令吉来推动ESG,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能源转型的提升,例如安装太阳能、绿色科技、雨水循环系统等。
此外,陈芳心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华资公司占了大约80%至85%,因此希望政府和培训师除了有英文和马来文的指导,也能够有更多中文甚至是淡米尔文,让不同族裔的商人都能从ESG转型培训中受惠。

黄锦荣:商家需改变思维
ESG给中小企转型“压力”
拉曼大学商业与金融学院经济系副教授黄锦荣说,我国近11%的出口额来自中小微型企业,意味着另大约89%的出口是来自商业注册团体中占比不到1%的大型和跨国企业。
“大部分的出口集中在大型或中大型企业,很多本地的中小微型企业的市场其实都只在大马境内而已,这也是为何很多人会觉得事不关己。”换句话说,CBAM机制所涵盖的范围对我国出口业的冲击其实不会太大。
不过,ESG大蓝图的好处就是能给中小型企业迈向转型的方向和“压力”。但他强调,这不是一个惩罚性的框架,而是企业和商家需要改变思维将转型成本视为一种投资,未来若想进军国际市场,那么ESG转型就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
须拟明确执行路线图
他不否认会担心此框架在执行层面上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或受到业界的压力而选择退让,因此他认为政府有必要拟出明确的执行路线图,在政治意愿上也要把握得住。
他补充,政府需要告诉企业ESG转型是一项投资,也能够赚钱,例如进行碳信用交易、拥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未来产品符合现代人和社会期望,而那些过去没做出口生意的中小型微型企业现在也看到了出口产品的曙光,这些都能带来收益。
“政府必须牵引业者去思考ESG是可以换来收益的,可以带动他们往外出口,而不仅仅局限在国内的3000万人口。”

郑筑嬣:若拒ESG转型
马企将失绿色经济市场
可持续发展总监兼ESG转型培训师郑筑嬣认为,如果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拒绝ESG转型,那么很肯定的是,我们会失去国际上庞大的绿色经济市场。
她表示,随着欧盟瞄准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预计会推出更多环保及对人与环境友善的政策,这将牵涉到许多欧洲国家。此外,美国和中国也设定目标在2030年将碳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减少至少50%,而马来西亚也朝205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前进。
换言之,如果我国中小型企业拒绝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转型,在国际的环保趋势下就会失去绿色经济的市场。尤其未来要与国际企业或上市公司谈合作,供应链涉及上市企业的都会受到没有ESG认证的限制。
此外,欧盟是马来西亚第4大出口市场,目前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有电子电气设备、石油产品、化工产品、钢铁制品等,部分将受2026年启动的CBAM机制影响,未来不排除会扩大产业范围。
落实不难 改变思维才难
需把转型当成商业策略
ESG认证可以说是一家企业把过去可持续性管理进行整合。例如关于环境(E)的ISO 14001、ISO 5001、ISO 14067等;社会(S)的ISO 26000、ISO 45001、SIRIM 50、SA 8000等,及治理(G)的ISO 9001、ISO 27001等,这些都可以整合作为申请ESG认证的文件。
郑筑嬣说,着手ESG转型不难,首先是管理层要下定决心遵循ESG指标,或聘请顾问分析和派职员上培训课,从公司内部逐步且系统性地落实转型,依据客户的要求收集资料和提呈报告。
“企业管理层需要把ESG转型当成一个商业策略,才会有心改变,但欲速则不达,转型过程要有耐心,让企业符合长远发展的需求。”
思维上也是一种转变。她说,过去很多商业模式造成环境污染、气候灾难、人环境不和谐等,都提醒我们需要有所行动,包括降低全球碳排放量。
更多针对非经济因素
尽管ESG框架更多是针对非经济因素,但她强调,公司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倘若未来不再符合新绿色经济市场的要求,也有可能会影响企业声誉,从而导致利益冲击。
她受访时也给予本地企业信心,现在开始做ESG转型不算太迟,因为目前各国都处于同一个成长过程,只是欧盟先开跑,再延伸至全球。
“当然,那些已经在做可持续性管理的公司对ESG比较快上手,ESG未来也会是用来评估一家企业或公司的较理想指标,也给顾客信心保证。”
勿被“逼”才行动
中小企转型要趁早
顺应国际市场趋势,随着越来越多客户对ESG标准的要求,郑筑嬣希望中小型企业和商家不要等到“被逼了”才来开始行动。如今政府即将推出ESG大蓝图,企业或可趁政府提供援助或津贴期间,趁早接受培训和学习转型。
“例如我们的Eco Printing(印刷业)从2009年开始转型,一旦顾客要求产品或服务需符合环保,我们就能很快地拿出相关认证。
“ESG认证不是一个晚上就能完成,它需要时间去累积,需要用时间去证明该企业是否真正地落实ESG,而不是漂(Greenwashi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