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父亲阅报的习惯,吕珏欣钟情于手翻报纸的触感,并在过去12年将《星洲日报》视为精神粮食。同时,她深知报纸提供的资讯正确可靠,因此积极培养全家人翻阅报纸的习惯,特别希望孩子能够从中汲取知识并应用于学业。
吕珏欣与丈夫程琮恒组建了一个五口之家,与婆婆同住。一家人每日翻阅同一份《星洲日报》,这份报纸已融入他们的家庭生活。
ADVERTISEMENT
吕珏欣受访时说,她养成阅读报纸的习惯来自于父亲。从小耳濡目染,父亲每日阅报的情景深深铭刻在她心中。即使后来嫁为人妇,她依然保留这个习惯,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丈夫和孩子们,让全家都养成了阅报的爱好。
她回忆,多年前参加了《星洲日报》的一项活动后,便开始喜欢这份报纸的报道方式与内容,自此成为忠实读者,一看就是12年。她认为,《星洲日报》的报道全面、丰富,适合各个年龄层阅读。相比其他中文报,她特别欣赏这份报纸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和多元化的新闻内容。
吕珏欣特别强调,《星洲日报》的报道细腻且内容丰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珍贵的好读物。她的两个孩子——16岁的老大程乙航和11岁的老二程钇蒽,也在她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报纸开阔了视野。
《星洲日报》活动使家庭关系升温
吕珏欣提到,《星洲日报》的新闻分类清晰,尤其是北马社区新闻部分,使他们一家能够轻松获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资讯。此外,报纸的“情在人间”专栏和正面内容,避免了负面信息对孩子的影响,更让她感到贴心。
吕珏欣与《星洲日报》的情感,不仅源于日常阅读,还与报社举办的活动密切相关。她分享道,多年前双亲因病去世,让她深刻体会到丧亲之痛。婆婆张月茹发现《星洲日报》举办了双亲节相关比赛,便鼓励她以照片和文字表达对父母的思念。那一次的参赛不仅让她得奖,也成为与报纸建立深厚感情的起点。
2020年,她再次参与《星洲日报》的“双亲节”活动,用一家三代的合影赢得优胜创意奖。她形容,这些活动不仅给家庭留下了美好回忆,也传递了爱与感恩的价值观。她常号召家人参加类似活动,借此教导孩子尊老爱幼,让中华美德在家庭中代代传承。
吕珏欣坦言,参加这些活动并非为了得奖,而是为了拉近家人之间的关系。她与婆婆之间的相处也因这些活动更加和谐。例如,她定期陪婆婆参与《星洲日报》举办的“松鹤之夜”等活动,让婆婆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她认为,《星洲日报》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媒介,让她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价值,并将这份感动传递给孩子们。她希望通过这份“属于一家人的报纸”,启发孩子积极向上、心存善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阅读为桥,传递知识与情感
老大程乙航表示,从小学起就随母亲一起阅读《星洲日报》,如今改为线上阅读。他形容这份报纸是他的“知识库”,帮助他在即席演讲等比赛中积累知识,让演讲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此外,他还会利用报纸上的资讯完善戏剧作品,让情节更加真实生动。
他提到,从小学时阅读《星星》周刊到中学阶段的《学海》周刊,这些适合学生的刊物不仅提供资讯,还通过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他认为,与家人分享报章内容,不仅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还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
老二程钇蒽则表示,她喜欢阅读《星洲日报》的娱乐版,掌握娱乐圈动态后与同学分享。她也会关注地方新闻,了解身边发生的事件。她提到,课堂之外,报纸内容常常补充学校教育的空缺,帮助她汲取更多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课业和比赛中。
她补充道,遇到不明白的内容时,会向哥哥或母亲请教,而哥哥则常与她一起讨论,这种家庭阅读氛围让她受益良多。
吕珏欣认为,现代人往往习惯将爱意藏于心中,她希望通过家庭的阅读习惯,将爱具体化、公开化,引导孩子从小学习表达关爱与感激。在她看来,《星洲日报》不仅记录了社会动态,也为家庭搭建了情感交流的桥梁。
通过阅读和参与活动,这份报纸已经深深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启迪下一代、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吕珏欣希望,她的两个孩子能延续这种习惯,在知识与情感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