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当事人,不知当事人内心承受多大的苦与痛,但她连离去都用“琼瑶式”,美化了自杀的行为,与安乐死是两码子事,是不能被苟同的。
ADVERTISEMENT
比起音乐大师刘家昌的死讯,知名言情小说作家琼瑶选择以她所谓的有尊严的离开,更叫人愕然。
写了大半辈子的言情小说,也从小说走向影视界,她一生为情而写,却也一生为情所困,到头来也因为一个情字,了结自己的生命。
“都86岁了,还这么想不开?”
“读了她的遗书,看了她最后的视频,可以理解她的痛苦,尊重她的选择。”
“想不到到了人生的最后,她连走的方式都很‘琼瑶’。”
“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总能决定自己的死吧!”
毕竟是名人,走后也留下了连串的讨论话题,有支持、有不理解,更多的是争议。而最教人担忧的是,在她用她最擅长的文学写作,以既优美又带着丝丝伤感的文字来陈述她的绝境和自觉已活够了,所以“不如归去”,但凡读得懂这篇文章的人,心境怎么不会从一开始的难以理解,到逐渐释然,最后是尊重她的选择?
“这是她个人的选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是自己的,生死为何不能由自己来决定”、“是时候让安乐死合法化了”……,在琼瑶的遗书和视频公布后,网络上的舆论开始出现了类似既感慨又理解她最终选择的声音。这是不是也向社会释出危险的讯号,该怎么活怎么死是我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我的生命就该由我自己来做主?
在新新人类时代的今天,比如2010年之后出生,被称为“α世代”(Generation Alpha)的孩子,相信百分之九十九根本不知琼瑶的名字,如果你把琼瑶的任何一本小书,如早期的《窗外》、后期的《还珠格格》,交给他们,我相信他们根本读不下去她十分肉麻的文字,甚至会告诉你,太恶心了、太矫情了。
但也无可否认,在当年资讯相对封闭,小说和电视剧是最好的消遣娱乐,不管是她的书,还是影视作品,都曾经风靡一时,让许多人是边骂她所写的台词,却又欲罢不能地一集又一集在追看。
她的文字功力,还有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古诗词,确实也鼓励了一些人学华文,从中也提高了文字掌握的功力和文学的造诣。《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是由琼瑶作词,其中一段:“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歌词确实优美,也带红了主唱者“动力火车”。
只是,当琼瑶也用她一贯的文风来撰写她的遗书,当中的用字,例如:我已“翩然”的去了、“我想为我的生命最后一次‘作主’、“我是火花,我已尽力燃烧过”等等,都在有意无意中美化了本来就不该被鼓励的自杀行为。
矛盾的是,琼瑶却要年轻的生命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还指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磨练,殊不知这封文字绝美的遗书却成反面教材,而那些压仰着“活够了,也活腻了”,如琼瑶这般感受孤独无助的长者,会不会也被琼瑶的行为给间接“鼓励”,我们都不敢笃定说不会,也不敢说会,只盼这股风气不会因名人效应而助长。
琼瑶实现了她的尊严死,秘书代她公布遗书内容和最后的影片,家人在回应她的死讯时,同样用了“为自己的生命做主,潇洒挥别人世,开启另一段旅程”等字眼,可以解读为早知她的决定,“另类的祝福”会不会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有轻生念头者竞相模仿的方式?
我们非当事人,不知当事人内心承受多大的苦与痛,但她连离去都用“琼瑶式”,美化了自杀的行为,与安乐死是两码子事,是不能被苟同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