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讲堂摘要

|
发布: 7:00am 10/12/2024

陈胜强

讲堂摘要

人工智能

大学毕业

人才

陈胜强

讲堂摘要

人工智能

大学毕业

人才

陈胜强.科技趋势下的未来人才

现在,我会因为生不会使用微软的办公软件而惊讶。而在几年后,我想我会因为毕业生不会使用基本的功能而一样惊讶。

前几个星期,设计系的同事突然邀请我以及同事们去参观他的学生的设计展,也给些建议。据他说,这群学生正在修他的一门课。我瞄了一下手表,反正距离会议还有一点时间,便起身前往会场。

ADVERTISEMENT

一踏入由课室布置而成的展览室时,我突然眼前一亮。贴在墙上的产品海报,还有电脑屏幕播放的产品视频,精致得不像是学生的作品。放眼望去,所有展览的作品都没有我刻板印象中的生涩痕迹,反倒有点创业招商会的模样。

那同事告诉我,这门课是学习使用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把想象中的产品具像化。实际操作我不便透露,但我得知,这群学生来自设计系、电脑系,以及心理学系的文凭班。这跨系合作的作业,主要是让他们接触人工智能的各种功能。

从展览室回到座位,我接着参与视频会议,但走神了。我想起中国科学家李四光的短文《人类的出现》里的一段:“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到现在至多不过一万年左右,金属时代的开始到现在不过数千年,人们开始利用电能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原子能的利用则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发展阶段,则动辄以数十万年到千百万年计。由此可见,人类的发展不是等速度运动,而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即愈到后来前进的速度愈是成倍地增加。”

突破的科技除了新能源、新原料、新技术,还有新电子设备。从微软推出那经典的、具有里程性的、面向大众的Windows 95开始,科技便正式融入人类的生活,突破周期也是越来越短。

在我12岁时,若我要煲电话粥,我就得骑着脚车到路口的电话亭,然后两毛钱五毛钱的往电话箱里投。而我的女儿今年12岁,在家翘着二郎腿,用手机无限通话给我哥,邀他联机打原神。这么个颠覆性的突破,也才一代的时间。对比1876年发明的第一款电话直到当下,期间的代代改进,是越来越快。

我们目前面对的不只是科技突破的短周期,还有科技突破的迅速普及化。根据我去年读过的几份数据来说,科技普及的速度几乎与科技突破的周期一样快。从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突破科技的下一步必然是回收投资成本,既然零售科技产品的回报远比供应给企业的更快,那么把最新科技商品化就是个必要,能更容易获得融资。所以,越来越多科技公司,主打的就是左右开弓。

目前,科技的发展不再单方面有利于工业,一般大众也能即时接触各种新科技,特别是软件类的新科技。在这个双向加速的趋势里,越来越唾手可得的科技否定了我们说“不会用”、“没听过”、“不擅长”的理由。

现在,我会因为大学毕业生不会使用微软的办公软件而惊讶。而在几年后,我想我会因为毕业生不会使用基本的人工智能功能而一样惊讶。

在企业里,何谓?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人才标准。三四十年代,身手矫健拳头硬的就是人才;五六十年代,有读过书的就是人才;七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的就是人才;九十年代至千禧年,情商高成了人才标准。再之后,是创新创意。而来到了目前,能够快速适应并应用先进科技的能力是全世界认同的人才标准。

要知道,人才标准不是新旧迭代,而是新旧叠加。为此,我常对学生说:别觉得你们得天独厚,你们要面对的挑战是比先辈们还难。作为人才,你们要健康,所以能全力以赴;要读书,所以能明白事物本质;要处事圆滑,所以能与各类人合作共事;要有创意,所以能突破瓶颈,也能切换角度看事物。整体下来,你们有清晰的思维及充沛的精力,以批判性思维去处理各种以往处理不了的事件,并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在不久后的未来,你们也要有科技力,所以总能事半功倍。当别的同学都用人工智能来一次性整理出相关网站的内容重点时,你们还在谷歌的搜索结果里逐个点击并查阅各网站,你们再勤奋,也必然输人一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