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水河与海域交汇之地,槟州威南峇眼淡汶安于一隅,河水与海水相拥,淡水与咸水交织的富饶水域孕育出丰富的渔获。为此,武吉淡汶峇眼和网寮大部分居民世代讨海而生。
每天天刚拂晓,居民驾着渔船出海,迎风破浪,开始一天的劳作。然而,这条河流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质朴、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
河与海的交界不只提供居民捕捞生计,也开拓了淡汶海上养鱼业和海鲜餐厅的商业契机。而在距离峇眼淡汶16海里的对岸,有一座与世无争的岛屿,这是一座传统马来渔村“平安岛”(Pulau Aman)。在上世纪,这里已经有人居住,如今这座小岛民风依然朴素,丰富的文化历史故事也增加了这座海岛的魅力。
峇眼淡汶社管会于3个月前,在“槟州昌明社区繁荣项目”下购买一艘新游艇,展开河海与人类交集探索之旅,只需半天的时间,游艇带您参观平安岛的历史故事及到海上养鱼场喂鱼,体会一趟人文与大自然的生态旅行。
(拍摄:谢梅虹)
海上养鱼场体现渔民智慧
早晨,游艇从峇眼淡汶码头启程,船沿着淡水河缓缓前行,岸边的红树林如绿色长廊般延展,无数盘根错节的树根系扎进泥土中,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红树林间,不时可以看到候鸟如苍鹭的身影,以及“弹涂鱼”和小螃蟹,苍鹭时而掠过河面,时而栖息河岸,人类与这些生物看似两个世界,其实都处在朗朗乾坤。
随着船只渐渐驶向槟威海峡,眼前的景致豁然开朗,海天一色,海面上漂浮着一座座海上养鱼场,像是海上筑房。这些养鱼场在70年代已经开发,是海洋与人类合作的结晶,是渔民智慧与勤劳的体现。
马来甘榜景色如画
靠岸后,平安岛独具一格的马来甘榜景色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木屋,犹如一片生活的温馨画卷。
在这个宁静的渔村里,只有约50户居民,村民已经习惯旅客来访,孩子们的笑声不时在甘榜的巷弄间回荡。甘榜的中心有一棵大树,静静伫立了135年,这是全马最老的面包果树。这棵树不仅是时间的见证,更是甘榜人世代生活的精神象征。
环海岛屿冒出淡水井
村里的另一处奇景是一口拥有236年历史的金井,它的奇特之处是一座被海水环绕的岛屿,海边竟然冒出一口淡水井。
根据历史记载,平安岛金井(Telaga Emas)泉眼在1789年被一位居民发现,当时他在海边看到地面冒出水源,一探之下竟然是淡水泉。当村民打算开凿这口食用水井时,在挖掘过程挖出了金黄色石头,居民立刻把这消息传给当时统治着槟州的英国政府,英国政府把金石头带回英国研究,结果发现此乃普通金黄色石头并非黄金,因此“金井”名字由此而来。
金井虽然没有挖出金矿,但它给当地居民带来日常使用水与金矿价值同等。虽然目前岛上已有自来水供,但这口养育了平安岛数代居民的水井被保留下来成为观光景点。
虾面最负盛名
这里远离尘嚣,弥漫着温暖的人间烟火与自然的纯粹。岛民以海为生,与潮汐共舞,与浪涛同歌,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不急不徐,宁静而悠远,这片净土无疑是最佳的充电之地。
平安岛象牙湾仍有垂钓者来钓鱼,被岁月腐蚀而色彩斑驳的建筑物,出奇成为拍照出片的打卡点。
居民偶而会在浅海撒网捞捕鱼虾,孩子们在岸边挖贝壳,小小的手拾起了大海的馈赠,脸上的笑容开成了花。
平安岛最负盛名的当属虾面,鲜美的汤汁凝聚了大海的精华。坐在海滨,捧一碗热气腾腾的虾面,看着远方天海相接处的朦胧,时间彷佛在此刻定格,一切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返程可喂鱼感受自然活力
离岛后返回海上的养鱼场,喂养鱼儿成了旅程的一部分。看着鱼儿争相跳跃,感受自然生命的活力,内心充盈着一种质朴的喜悦。
中午的阳光洒满回程的道路,在声名远播的武吉淡汶海鲜村,丰盛的海鲜餐正等候着你。螃蟹、鱼虾、贝类的鲜美交织成舌尖上的交响乐,为半日的生意之旅画上圆满的句点。
这条大自然生态之旅,犹如慷慨的艺术家,用红树林、候鸟、鱼群,幸运的话还会看到海豚,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而人类是最用心的守护者,用甘榜、面包果树、金井、大自然生态传承着传统与记忆。
胡枰侰:生态游会加入教育元素
峇眼淡汶社管会主席胡枰侰村长是生态之旅的开创者,她说,除了倡导旅游之外,武吉淡汶海鲜的招牌也是吸引旅客前来的因素之一。
“半日游最好是早上9时起程,沿路河岸风光,船程前后约20分钟就能抵达平安岛,在平安岛上逗留2小时,如果游客想要划艇要预定,逗留时间也要重新安排。离开平安岛船只直达海上养鱼场,在这里游客下船体验养鱼场喂鱼的乐趣。”
“中午时间,我们回到码头,这里有多家全国著名的海鲜楼餐馆,大家吃完海鲜之后,完美结束旅程。”
生态旅游船每趟800令吉,可容纳12至15人,费用包括海鲜午餐。这趟生态游如果有小孩同行就加入教育元素,除了爱护大自然的知识之外,也会告诉孩子河流污染的元凶之一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