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8:08am 20/01/2025

Indo-chinese cuisine

满州花椰菜

客家炒面

满州鸡

黄玉堂

Gobi Manchurian

印度中式料理

全马首家印式中餐馆

印式中餐

阿蓟

阿蓟/印度中餐馆闻所未闻的中式料理

作者:阿蓟(文字工作者)

说是中菜,但菜名看起来极度陌生,许多都挂上“Manchurian”(满州)之名,像、满州印度芝士、满州蔬菜丸子、满州浓汤等等,这些我从来没吃过、甚至闻所未闻的菜式,是的招牌菜……

ADVERTISEMENT

从没想过我会在印度餐厅吃中国菜,而且是两个星期内吃了3家──

第一家是家附近的本地连锁印度餐厅,试了满州花椰菜和炒面,好奇心大起,决定到“小印度”十五碑继续探食,结果发现Tun Sambathan路上一整排印度餐厅,有好几家的店招上都标示了“Indo-chinese”,其中一家还标榜“”,这才知道印度中餐在印度美食界不是个跑龙套的,而是个有头有脸的大咖!

说是中菜,但菜名看起来极度陌生,许多都挂上“Manchurian”(满州)之名,像满州鸡、满州花椰菜、满州印度芝士、满州蔬菜丸子、满州浓汤等等,这些我从来没吃过、甚至闻所未闻的菜式,是印度中式料理的招牌菜。

第一次点满州鸡,侍者问“要干的还是有酱的”,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于是他根据我们点的其他菜帮忙选了带酱汁的,结果送上来的是一个小锅,裹粉炸过的鸡块泡在打厚芡的橘褐色浓酱里,味道甜辣微酸,有点像中菜的糖醋味,但酸度更柔和且多了辛香辣劲,惹味好下饭,只是酱汁太稠,吃多易腻。

印度中餐的经典菜式满州鸡,裹粉炸过的鸡肉块泡在橘褐色浓酱里,甜辣微酸。
满州蔬菜丸子是满州鸡的素食版,炸丸子裹上浓稠的满州酱,酱汁里有切丁的红萝卜、甜椒、洋葱等。
菜单上写是“蒜香鸡”(Garlic chicken),但卖相和味道跟炸蔬菜丸子如出一辙,只是酱汁少一些和多了蒜末。

中式料理全挂上满州名堂

印度满州菜有干和湿两种,不管肉类还是蔬菜,一律裹上面粉和玉米粉油炸,湿版带浓稠酱汁,干版则没有酱,炸至酥脆的食材上附着黏糊的挂浆,一般作为小菜或下酒菜吃。

征服了全印度的“”(满州花椰菜)就是一道干式满州菜,其酱色焦黑,底下的花椰菜雪白清甜带酱香,别有一番风味。这道菜在许多印度餐厅的菜单上占有永久的一席之地,点菜率很高,许多年前我已经在印度餐厅吃过,只是当年不知道它的来头,也对“满州”二字摸不着头脑。

 

满州花椰菜;酱色焦黑黏糊,完全看不出是花椰菜。
切开一看,是花椰菜无误。

“满州”,根据百度百科的解说有两个主要涵义,第一个是满族的族称,第二个是地理名称,即清末时代日本傀儡满州国的所在地──东北三省。一如海南岛没有海南鸡饭,左宗棠鸡跟湘军将领左宗裳毫无关系一样,不管是满族还是东北三省,都找不到今天风靡全印度的满州菜,因为满州菜乃百分百印度原创,于1975年在印度孟买诞生,创始人是印度籍华裔厨师(Nelson Wang)!

资料记载,加尔各答出身的第三代中国移民厨师黄玉堂把印度混合香料(Garam masala)换成酱油,加上切碎的大蒜、生姜、青辣椒等,创造了满州鸡。菜名也是他取的,有人问他为何叫“满州”,他说“我编的”,哈哈,想必是个有趣又坦荡荡的人,不怕让你知道“我就是胡说的”!

吃对味比吃正宗更重要!

是菜单上的另一个人气王,从路边摊到小餐馆到高级餐厅都吃得到,那也是一道在中国吃不到的面食,跟我们这里别名“大埔面”的客家面也截然不同,只是颜色跟大埔面一样,都是偏白不黑。

简单家常的客家炒面,好吃在于镬气够,面条干爽惹味。

印度客家炒面用的面条就叫客家面,那是一种浅黄色的干面,用热水浸泡软化,与切丝蔬菜、姜、蒜、青辣椒和胡椒高温快炒,下酱油和醋调味,如果再加四川豆瓣酱,就变成四川炒面。

这盘炒面跟中式煮炒最大的共同点是镬气十足,干爽不油腻,热腾腾端上来时让人食指大动,但口味也极重,吃两口就要找水喝。

在十五碑的小商店找到印度清密牌客家干面,不管是客家炒面还是四川炒面,用的都是这款面。

翻遍整条街的印度餐馆菜单后发现,印度中式料理来来去去都是那几道菜,不是“满州”,就是以四川酱调味的“Chilli”(香辣),不是客家就是四川。“四川”的拼写也与众不同,写成“Schezwan”,据说是早期的英文写法,至于口味嘛,不会让人联想到四川就是了!

镬气十足的蛋炒饭,印度长米干爽粒粒分明,好吃但口味极重。

也因为这样,很多人抨击印度式中餐走味变调,一点都不正宗,但印度人才不管呢──谁规定一定要吃正宗?既然是吃进自己肚子的,当然吃对味比吃正宗更重要了!

〈科普一下〉

18世纪至20世纪初,大批中国人来到英属印度的首都兼港口城市加尔各答讨生活,其中以客家人、广东人和湖南人居多。1960年代中印边界爆发冲突,华人纷纷离开,只有从事低贱皮革业的客家人留了下来,成为印度华人中最庞大的一支,客家菜也因此成了印度中餐的主流。

说是客家菜,其实只是离乡背井的人们在艰辛环境下因陋就简创造出来的菜式,又因为要迎合当地人口味,大幅改变原本的烹调方式,进而催生了印度式中餐。

相关文章:

阿蓟/我们不一样

胡须佬/又是腊味时分

牛忠/流言蜚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