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12:25pm 14/02/2025

学者观点

催眠

星洲人时事观点

中国夫妻来马度蜜月“失踪”

学者观点

催眠

星洲人时事观点

中国夫妻来马度蜜月“失踪”

【中国夫妻来马度蜜月“失踪”】学者:谨慎对待催眠.心理游戏的风险与误区

安诺斯里朱瓦尼塔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Dr Anne Noor Sri Juwaneeta)UCSI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正规状态下,仍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并会在受到外部刺激时自然苏醒。因此,这对中国夫妻的经历更可能是由于疲劳、高压力、睡眠剥夺及强烈的心理暗示的共同作用所导致,而非真正被“困”在催眠中。

ADVERTISEMENT

近日,一则关于一对夫妻尝试自我催眠,最终疑似无法自行脱离催眠状态的新闻引发热议。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催眠的神秘性产生了许多想象,也暴露了在缺乏专业知识情况下,随意尝试心理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催眠究竟有没有如此强大的控制力?普通人是否真的能将自己催眠至无法醒来?

首先,从科学角度来看,催眠虽然能影响人的意识状态,但并不像影视作品所描述的那样能彻底控制一个人的意志。自我催眠和业余催眠尝试通常较难达到深度催眠状态,更不用说“无法醒来”。事实上,大多数人在正规催眠状态下,仍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并会在受到外部刺激时自然苏醒。因此,这对夫妻的经历更可能是由于疲劳、高压力、睡眠剥夺及强烈的心理暗示的共同作用所导致,而非真正被“困”在催眠中。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和高压确实会降低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其可暗示性(suggestibility)。这意味着,在极度疲劳和情绪紧绷的情况下,一个人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进而产生偏离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因此,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心理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不应贸然尝试心理实验,否则可能会放大负面情绪,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那么,一旦进入催眠状态,如何才能苏醒?通常而言,明确的唤醒指令,如催眠师的倒数计时,或强烈的外部刺激(如噪音、身体触碰或突发状况)都能让被催眠者恢复清醒。如果有人在催眠后仍无法完全恢复意识,则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

至于催眠是否会造成长期影响?科学研究表明,正规催眠本身不会导致长久性的心理损害。然而,如果催眠过程不当,或个体本身存在心理脆弱性,则可能会引发负面体验。此外,曾经接受过催眠的人在未来可能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但这种“易感性”亦

因人而异。因此,请勿在未经专业指导下随意尝试催眠,尤其是涉及深层次心理暗示的练习。

从专业角度来看,此事件凸显了在缺乏充分理解下,尝试心理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虽然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催眠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工具,例如用于治疗、放松或习惯调整。然而,未经专业训练就尝试催眠自己或他人,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任何涉及意识和心理状态的练习,都应当在充分了解原理、掌握正确方法的前提下进行。而身为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我们并不建议将催眠作为心理困扰的首选治疗方式,同时临床催眠或催眠治疗在马来西亚亦尚未获认可 相反,我们更建议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循证疗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和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等。

大家应避免因好奇心而随意尝试这些具有诱惑力的心理游戏。面对心理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专业指导(如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学家),而非随意实验。只有在正确的认知下,我们才能真正受益于心理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