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虽是古典小说,但深入民间的故事原型,观众对角色群像早有既定印记,改编后如何连结时代视角、冲击观众心中的经典神碑,是商业娱乐或肃穆史诗都需面临的挑战。
ADVERTISEMENT
在时代价值的冲刷省思下,西方童话的公主灰姑娘陆续挥别了“苦情花”与等待救赎的命运,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悲剧女性,有没有在现当代的改编里,挣脱恶女、祸水的原罪与悲戚下场,换来相对公平的阐述?《封神演义》里的女性,不仅没有命运自主权,下场也不得善终,多是性别失衡观念的献祭,或许乌尔善《封神》的改编,也讨巧迎合时代趋势:第一部松绑妲己妖孽灭国的罪名桎梏,灵秀小狐妖所为仅是报恩,真正暴敛的纣王才应被讨伐。妲己与纣王在许多观众印记里都是罪人,虽有史学研究翻案,但祸水与昏君的骂名千古流传,《封神》第一部在商业娱乐外的时代连结,除了倒模好莱坞式的视觉呈现(但这是电影美学迷途的败笔),也汇融更贴合当下的价值观点。
儒教礼乐盛行之前,殷商时代的女性多有能者,政防、军事、祭祀皆委以重要担责,但《封神演义》里的女性角色多半命途多舛,仙界人界皆如此。邓婵玉是貌美女将,却被父亲轻率许配给五短身材、面如土色的土行孙(姜子牙还用计促成这门利益婚事)。《封神》第二部从众神边角里召唤邓婵玉,大篇幅还原商朝女性飒丽身影,纵是讨巧糖衣,也是封神系列改编里少有的新颖视角,算是电影卖点之一。邓婵玉果敢一刀杀敌,灰飞烟灭之际也有伙伴惜别,或也算娱乐包装的时代复仇。
两部《封神》置换主角,淡化天命/宿命论,算是新颖视角改编,但电影拍来瑕疵甚多,第二部除了特效草率失真、剪辑拖沓冗长,战争场面也有逻辑失算之处;而向是《封神演义》作为神魔小说灿光的各式法术大战,导演删去许多枝节,或也是观众失落的原因。作为贺岁强档,《封神》第二部有丰富的娱乐元素,但未臻及格线的调度与剧情,确实离史诗佳作甚远。
更多文章: 陈伟光/本地贺岁片看透透 费比安/《All We Imagine as Light》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陈头头/《The Room Next Door》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优雅的告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