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扮演纪律检查队,盯着学生的穿着不放。过度关注外在形式,而忽视学术本质,最终受损的不只是学生的权益,更是整个大学的声誉与发展。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UM)因严格执行考试期间的穿着规定,并对学生开出罚单一事,不禁让人好奇该校管理层似乎是在经营一所小学,甚至是幼儿园。事实上,这种近乎苛刻的管理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不满,更暴露了校方管理上的僵化与失衡。作为高等教育学府的北方大学,理应专注于学术进步与人才培养,而不是过度关注学生的衣着细节,甚至采取罚款手段来施压。
我们纵观北方大学的做法,俨然是把大学生当作小学生管理。头发长短、衬衫袖长、鞋子颜色,甚至正装鞋的深浅,竟然成为了影响考试资格的关键因素。如此“严格”的服装规定,已经超出了基本的纪律要求,演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规训。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求学,而非被强制遵守一些繁琐、甚至毫无意义的穿着规定。
此外,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它是一个培养思辨能力、鼓励多元思考的地方,而不是要求学生机械地服从命令。如果连最基本的穿着自由都要受到严苛的限制,那么这种管理方式无疑是对大学精神的扭曲。
当一所大学的管理层愿意花费精力去检查学生的衣着、设置各种罚款机制,却没有同样的热忱去改善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时,我们不禁质疑这样的大学如何能在国际上立足。当世界其他高校在推动技术创新、开设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时,北方大学却在为短袖与球鞋大动干戈,显得尤为可笑。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校方在执行穿着规定时,存在明显的不公现象。有的学生因短袖被罚款,有的却能顺利进入考场;同样的违规行为,罚款金额却从5令吉到50令吉不等,甚至出现抢夺身份证、粗暴执法的情况。这种执行上的粗暴和随意性,不仅加剧了学生的愤怒,也让人明显感到有小拿破仑在作祟。事实上,如果校方不能保证执法的公正性,那这样的规定显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简言之,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扮演纪律检查队,盯着学生的穿着不放。过度关注外在形式,而忽视学术本质,最终受损的不只是学生的权益,更是整个大学的声誉与发展。毕竟大学应有大学的气度,应当包容多元文化,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拘泥于无谓的服装规定。北方大学如果真欲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学府,就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针,回归教育的初心,而不是继续用罚款去压制学生,让大学生活得像小学生一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