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发布: 10:10pm 10/03/2025

少年

癌童

骑行

少年

癌童

骑行

【视频】独家 | 5少年用言行感染社会 骑行900公里 宣导关怀癌童

独家报道:张洁盈
5少年借己之力抛砖引玉,骑行900公里从柔至玻,为砂癌童协会筹款宣导
林智沅(左起)、庄翔喆、尤泽旻、张政及张捷终于完成目标,顺利抵达加央0公里处。(张洁盈摄)

(加央10日讯)“举办一次筹款活动,其实并不能完全解决与他们家人的问题。我们完成之后,可以继续上课、过正常的生活,而生病的孩子和家属们依旧得为了继续活下去而努力。所以我们的期许是借骑行筹款活动,宣导儿童癌症病患与家人的困难与需求。”

学校长假从柔骑到玻

简单的一段话,道出了5名张政(17岁)、张捷(14岁)、庄翔喆和林智沅(皆17岁)及尤泽旻(18岁)想要借一己微薄之力,抛砖引玉,一方面为癌症儿童家庭筹款,同时也能宣导癌童与家人的所需,让更多社会人士对这方面有更深一层认知,相互影响,在适当时候出钱出力。

ADVERTISEMENT

他们原定目标是筹募3万令吉,不过活动开始后,短时间内已经远远超出目标!

远程骑行筹款,原是张政的想法,在他与父母商量后,弟弟张捷也想参与,他们就从去年10月开始策划;后来,另3名同伴得悉他们的安排后,也主动加入,5人决定在学校长假期间,从2月5日开始,在柔佛出发到最北端玻璃市加央,全长约900公里,耗时6天。

(拍摄:张洁盈)
邀请公众参与宣导

询及为何选择骑行筹款,张政说,他想要捐款,但却杯水车薪,最后考虑到现阶段的自己最有能力做到的就是骑脚车,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出力,邀请公众参与,不仅是出钱,也能在行程期间展开宣导工作,提高大家对大马癌童和家庭的关怀与支持。

“我们这次定下的筹款目标,未必足够协助有需要的家庭,但是不管数额多少,我们这样做,至少能让病患和家属感到安心,无论面对多少困难,都不只是他们自己在默默承受。

“在这个社会里,还有身边的人、社区的其他人,用不同的方式给他们支持。”

自幼随母参与SCCS筹款
精神鼓励也很重要

张政、张捷从小就得到父母的教诲,助人未必是金钱上的支持而已,即便只是精神上的支持,一句鼓励、打气的话,也是很正面的支持。

兄弟俩早于2016年,陪同母亲刘俐利参与砂拉越儿童癌症协会(SCCS)“为爱剃光头”(GoBald)筹款活动时,对这个协会有了基本认识,接着就是与母亲随行到访该协会,把母亲朋友所制作的针织帽、百纳被及布娃娃等,带过去送给癌童们。

与癌童交友启发骑行宗旨

当时他俩认识一名患有癌症的小女孩“R”,R很热情,3人很快地结成了朋友,可惜第三次重访当地,R的病情恶化,已送往临终关怀看顾,3人也不再有机会见面。

不过,这给了他们兄弟俩一个小启发,也成了他们这次骑行的宗旨,同时也选择了为砂拉越儿童癌症协会筹款。

张政在脸书记录与R的事迹,R的妈妈很感动,留言感谢说,除了家人,还有人记得已去当天使的女儿R,并且和她一样认为女儿R是可爱、热情的小女生。

对此,兄弟俩更相信,这就是他们从对的方向,去做了对的事。

刘俐利:互相影响身边人行善

在5人策划骑行筹款活动期间,刘俐利就拜托一名医生朋友替他们讲解癌症的相关资讯,让孩子们对这方面有进一步了解,以便能在骑行期间,为与他们见面的公众,乃至于追踪他们发布在脸书的行程的网民们,宣导癌童与家属的困难,以及公众可给予的援助。

张捷当时问医生:“在通知小朋友确诊患癌时,我们最需要给他们什幺样的帮助?”,医生告诉他们,癌童和家属最需要的是安慰。

这一句话,给兄弟俩带来了更大的启发。

刘俐利说,其实大人们并没抱着“这样的活动会给孩子带来多大改变”的想法,而是希望孩子们明白,并不要只是在当下对癌童心生同情才去帮忙,等那份感情过了,就忘了他们。

“我希望他们明白,即使不是直接的帮助,也能互相影响身边的人,去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慢慢的,这几个孩子就开始整理出自己对这方面的思绪,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与角色。”

了解组织 助人不分区域

“我们要帮助别人,就不需要去区分州属。”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让张氏兄弟有了顿悟。

由于刘俐利在做慈善时,会事先了解有关组织的操作和可信度,所以张政、张捷在决定为砂拉越儿童癌症协会筹款前,先致电有关协会了解情况。

当时,他们询问工作人员,为何只是帮助砂拉越的癌童,而不是全国有需要帮助的癌童?对方解释,当地很多癌童的住家偏远,若需要接受治疗,就要到距离住家很远的城市去,而且家庭收入靠日薪,不能持续性治疗,家长就自发性成立了这个组织。

“当然,我们相信西马也会有类似的问题,但是我们对这个组织比较熟悉,而且正如工作人员所说,帮助别人不需要考虑区域性问题。”

5少年借己之力抛砖引玉,骑行900公里从柔至玻,为砂癌童协会筹款宣导
吉中莪仑的3名业余脚车手,从莪仑一路陪着5名少年骑至终点,让少年们很感动。(张洁盈摄)
与充老师彳亍 纪念亡师

另外,这5名少年的骑行也在悼念一名敬重的已故教师陈瑾充,带着瑾充老师的精神,一起前行。

张政的骑行筹款贴文中,标记了“与充老师彳亍”的标签,因为瑾充老师在他们在夏禾华德福学坊上学期间,带着他们走向世界,看见世界,她的毅力与坚定的想法,也成了他们的学习模范。

可惜,年仅33岁的瑾充老师于去年9月因心肌梗塞去世,她生前也常骑脚车,曾带他们展开毕业骑行之旅,所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也希望有老师的“陪伴”,继续与老师一同“骑行”……

★感言

张政:抵达终点时,有想哭的冲动,骑行期间曾不断回想,为什幺自己要办这次的活动?虽然身体这几天不舒服,不过每天醒来后又觉得很有冲劲。活动结束后,筹款成绩比想像中的好,觉得一切值得了。很感谢期间给予我们支持,尤其是在北马有一些人陪着我们骑行,是很大的动力。

林智沅:这是很神奇的6天!虽然行程前有练习,但还是不足够,每天骑行到目的地的最后10公里时,已经觉得很累,总觉得骑不完似的,但是沿路有小孩子的欢呼声,也有路过的车子开窗喊“加油”,有时在跟进筹款额时,看到数目不断增加,也就有动力去完成。

庄翔喆:我们能够勇敢克服这几天的行程,坚持骑完900公里,很有成就感。

张捷:这6天的行程反差很大,第一、第二天下雨,加上脚部抽筋,有点崩溃的感觉,庆幸遇到陌生叔叔帮忙按摩,很爽,又恢复体力了。每天起床后会很累,不过骑行期间又恢复动力了。

尤泽旻:第一天遇到下暴雨,而且刚开始骑行,整个行程没默契,也少了节奏,是最累的时候。不过慢慢的,大家都培养了默契,就很顺利。我有考虑以后再办一次,助人快乐,也能让接受帮忙的人快乐,是很好的事,目标达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