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众生平等,众生虽都困于六道,却能共济以求善果。如果大众的善良与仁爱只停留在嘴边,终将又有人会因为野狗而倒在血泊中。
我很想养狗,但也很怕狗。我虽没被野狗咬过,但童年时好几次被追了几条街,也吓破几次胆。但狗狗的忠诚与些许傻劲,总让我特别喜爱。
ADVERTISEMENT
在对野狗的态度上,我觉得它们既可怜,又可怕。可怜,是因为不少野狗是被主人弃养,或是因为土地开发而流落街头的受害方。而可怕,是因为野狗不被驯养而恢复的野性,以及随着群体的数量增加而出现的领地意识。而在发情期间或极度饥饿的状态,野狗的兽性更是强烈,也更危险。
野狗袭击人类事件早已屡见不鲜。据前年六月的加影市议员说,雪州每年都有超过一千起野狗袭击事件。
其中严重的袭击事件,例如去年十一月,仙本那一位两岁儿童在村子里被一群野狗撕咬致死;去年九月,巴生北区的野狗在三周内袭击超过十人,包括喂食野狗的街坊;前年六月,年仅四岁的儿童在必达士区甘榜孟峇嘉被十多只野狗追咬至遍体鳞伤。
上报的,都属于严重事件。而没被报道的袭击事件有多少,我想,只有曾被野狗追过、咬过,或发现住宅区里越来越多流浪狗而开始感到焦虑的人,才会去关注。
当我们不知道实际风险有多高,自然就无视野狗流连街头巷尾,也会以情操来作为判断情况的标准。而没有身陷过风险或切身体验到可怕的人,善良与仁爱的态度总会排斥各种克制野狗数量的措施。
善良与仁爱,是我们给予众生的态度。这即是道德观极度推崇的价值观,也是各个宗教教义的核心思想。
简略来说,以众生平等为衷,施予无差别的善良与仁爱。但有一点得搞清楚,众生间的平等,不是数字概念上的一模一样,而有恒定与变量之分。其中,佛学关于众生平等的解释较为普及。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在佛法上讲求的众生平等,分为众生在因果下的统一性,或是教义上的一视同仁,以及现实层面的差别性,或者是众生在各自报应上的平等。
从教义上的性(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层面来说,就像生老病死,众生在因果循环上的必然性。在佛学中,一草一木皆有佛性,但各自的修为决定各自的六道轮回。也如吸纳部分佛学思想的《封神榜》世界观所示,众生皆可修仙,草木禽鱼都能超凡脱俗。
而从社会理念上的相(诸法显现于不同资质的形相),就像前因后果,众生在积德与福报间的差别性。芸芸众生各自修行,各自渡劫。
各人在天堂或地狱的一念之间,累计福或祸的结果。这就如《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条好汉,虽情同手足,出生入死,却各有结果。
众生虽平等,却各有显现。野狗也属众生,虽该给予生命上的平等待遇,却不能给予宠物般的平等方式。要与野狗共享同一个居住环境,那不是一个好情况。
抛开对犬类的好感,我们想象一下,各种野生动物,包括野猴子、野猫、乌鸦、鸽子、老鼠,都有安全与卫生的隐患。环境卫生,本身就包括了隔离各种野生生物。
隔离的方式,除了驱逐,就是消灭。猎杀作为克制野狗数量的其中一个措施,确实残忍。事实上,只因为狗狗流落街头而被判死,这很不公平,也不人道。
较为人道的逐步消灭是节育。这既能逐渐减少野狗数量,也能降低野狗因为发情而变得凶暴的情况。但这也只是解决人类面对的问题,而没有处理野狗餐风宿露的艰苦。
要平等的处理野狗事件,最好的方式仍是圈养。得到适当照料的野狗,既能结束流浪的苦难,也会变得灵巧驯良。只是,喃喃着要掏心掏肺的人很多,愿意出钱出力的人却很少。
在野狗课题上,若你心疼野狗的遭遇,那请身体力行的参与收容猫狗的非盈利组织。在来临的大选上,也请选民多鼓励各区候选人把野狗处理议题列入竞选宣言。
所谓众生平等,众生虽都困于六道,却能共济以求善果。如果大众的善良与仁爱只停留在嘴边,终将又有人会因为野狗而倒在血泊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