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7:20am 15/04/2025

陈胜强

讲堂摘要

人工智能

MeToo

不雅照

星洲人时事观点

陈胜强

讲堂摘要

人工智能

MeToo

不雅照

星洲人时事观点

陈胜强.学府,怎么了……

独中办学不易。风雨之后是否能继续浩然而立,就看校方能不能在制度上改革到去芜存菁的效果。而大众能做的,是明辨是非,为受害的一方寻求正义。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ADVERTISEMENT

这是一则闻名的铭文,写自马丁·尼莫拉牧师,雕刻在美国波士顿的犹太人遇难纪念碑上。铭文述说着一个时代的血泪史,也证明了明明能团结捍卫正义的人们却因为沉默于别人的遭遇而最终受迫害的过程。

追杀的过程,是看似单独且特例的情况,进阶而缓慢。人们有限以及轻易被转移的注意力使得我们无法看到集点成线的趋势,并终将导向的结果。就好像这次处于事件中心点的宽柔中学,若非因受害而呐喊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们不会知道事情比想像中的还要严重。

整个情况一直在进阶。由最初的学生使用来生成,到老师的处理方式,到直击到学府的核心,也就是师德问题。随着大马版的“metoo”的贴文越来越多,大众开始发现,这或许不是特例,更可能是常态。

其实,大众对“上榜”老师的人格不怎么有兴趣。大众要追究的是制度的哪一方面出现了缺口,造成有师德问题的老师仍在校园里任教。会羞辱学生的老师、指控受害者的老师、没能保持两性距离感的老师,若属实,为何不被制度驱逐?

缺口很重要吗?一位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无数的学生;而一位学生的求学之路上却只有数十位老师。这就像你站在台上看着千百个观众,若无热情,你不会去关注每一位观众。而若你是坐在台下的千百观众之一,若你专心,你会记得每一个上台的人物。所以,老师所不以为然的事情,却能强烈的影响学生。

别觉得只有宽中的学生才懂得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生成色情图片。软件科技领域里的行家都很清楚,能够生成色情图片或视频的软件,实在是太多了。很多软件不只免费,还很容易使用。坦白说,宽中只是新时代纪律问题的爆发点。

《孟子·告子上》里说:食色,性也。食以维持生命,色以延续族群。年轻人对性的好奇是天生的。时间到了,探索欲自然就来了。这是个旧问题。由古至今,一直都在发生。然而,在这个人手一机的新时代,很多社交软件里都能找到各种羞羞的内容。我们不可能切断他们的资讯来源。唯一的方法,仍是灌输道德价值观,以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律,并对不义抱有罪恶感,也畏惧继续不义后的惩罚。

罪恶感的淡化与缺失的畏惧,往往就是道德观崩坏的原因。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道德观的崩坏从来都不是即刻的,而是缓慢的侵蚀底线,模糊人们关于是非的判断。当严重的不义行为却没换来严厉的惩罚时,行为的严重性已被稀释,罪恶感随之淡化,畏惧之心也逐渐薄弱。

惩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长记性。但在此之上,是要规范整个社会。让所有群体内的人都知道,什么事情会让自己面对不想承受的结果。以强烈的罪恶感与畏惧来压抑所有被社会归类为恶的念头,从而学会自律。

一切无法规范众人行为的制度,都是失败的制度。包括东方价值观里,那息事宁人,大事化小,闭门处理的方式,就是在淡化事件本身的严重性。

所以,大众的反应很激烈。制度的失效,造成原先的不雅照风波,恶化到教学核心的师德舆论。这也是为什么校方发文告说犯案学生已经交由警方处理后,并没有达到安抚大众的效果,也无法阻止事件的升温。

因为,大众已经注意到,不雅照风波只是其中一个事件。不受规范,行为脱轨的不只是学生,竟然还有老师。其他事件,包括羞辱学生的老师,反指控受害者的老师,没能保持距离感的老师,以及各种有违师德的老师,校方会不会追究,要怎么处理,这也与发掘问题,同等重要。

这次事件没如尼莫拉牧师的经历般可悲。连续引爆的大马版“metoo”事件,就是迫使校方放弃对“自己人”的超级宽容。在不义变成常态前,以俱焚的前提下,愤而喝止。不雅照,即是祸源,也必须是契机。如同崩了的墙,即把问题公诸于世,也得顺势把问题抛出墙外。

剑指学府的“metoo”风波,直到我截稿时,仍有新事件浮出台面。当舆论猛烈时,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智。我想说,别一概而论的觉得所有老师都有问题,宽柔仍是南方之强,好老师也不少。然后,也别犯了弱者偏好效应的毛病。凡事得先求证,再定论。在这么个草木皆兵的局势下,好老师的心理压力也不小。大众的盲目支援“metoo”帖文,会是严肃老师肩上的稻草。

独中办学不易。风雨之后是否能继续浩然而立,就看校方能不能在制度上改革到去芜存菁的效果。而大众能做的,是明辨是非,为受害的一方寻求正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