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7:00am 03/05/2025

北大永远的校长

新文学运动

李大钊

北大之父

永远的校长

陈独秀

白话文

蔡元培

新青年

林家豪

胡适

林家豪/永远的校长——蔡元培

作者:林家豪

先生原是前清翰林,看出清廷腐败后,毅然辞职归里,从事人才教育和排满革命。年轻的他甚至曾组织暗杀团,秘密在上海租房子,研制炸药,准备随时刺杀满清大员,为革命献身……

北大校内的蔡元培先生铜像。

5月4日是母校北京大学的校庆。每一年的5月初,北大校园内的某座人物铜像前都会摆满鲜花。为什么?因为没有他,就不会有今日的北大;没有北大,当时就不会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清廷翰林出身,却敢弃官从学;民国教育总长,却甘愿回归讲堂;北大校长,却不恋权位,他就是被誉为“北大之父”的蔡元培先生,一位用一生推动教育与思想觉醒的传奇人物。

ADVERTISEMENT

蔡元培先生原是前清翰林,看出清廷腐败后,毅然辞职归里,从事人才教育和排满革命。年轻的他甚至曾组织暗杀团,秘密在上海租房子,研制炸药,准备随时刺杀满清大员,为革命献身。

民国成立后,他曾出任第一任教育总长。后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又毫不留恋地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到德国及法国旅居,当一名留学生。

1917年,北京大学迎来一位新校长。这位新校长就是刚从法国回到上海的蔡元培先生。那时候的北大与今日不同,乌烟瘴气、声名狼藉,朋友都纷纷劝他别接这烫手山芋。

北大的前身是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虽改名为北京大学,但大多数学生依然沿袭前清衙门作风,不以学术为志,只求拿到毕业文凭后升官发财。所以当时北大念文理科的人少,大多都念法科,那是因为法科毕业后当官的几率高。教员方面,则不管学问深浅,只要官阶越大,就越容易受到学生欢迎,毕竟学生都希望毕业后有人提携提携。

蔡元培先生深知学校急需改革,于是毅然北上,决定要整顿整所大学。在其就职演讲中,他直接表达北大不欢迎那些求升官发财的学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认为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抱有其他目的者别来北大。

蔡校长刚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言传身教纠正校风。从前师生将校工门卫等校役视为奴隶,但蔡元培先生每天出入校门,门卫向其行礼时,他也会脱帽鞠躬。后来还发动组织校役夜校,安排北大本科生义务担任教员,为校役提供受教育的权利,宣扬人人皆可受教育。

为了提升师生道德修养,他发起成立进德会,身体力行坚持不嫖、不赌、不纳妾、不作官吏、不作议员,结果吸引了许多北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申请入会,仅半年时间就已有四百多名会员。

传奇的时代唤醒者

更深远的改革,则是他请来了一批后来震动全中国的思想巨人。

第一位就是先生。他曾在上海参加过蔡校长的暗杀团,两人算是旧识。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先生被袁世凯政府列为通缉犯,只好告别妻儿,流亡日本。原本意志消沉的他,却在那里遇见了留学生,启发他回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蔡元培先生得知陈独秀先生正好在北京为出版筹款,于是决定打破论资排辈,聘任他为北大文科学长,同时支持其《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其次,在张勋复辟时南避上海的李大钊先生,也应蔡校长之聘请北上,担任北大文科研究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先生是陈独秀先生的左膀右臂,后来更成为率先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李大钊先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最终被北洋政府秘密处决。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学者从美国学满归来,成为北大当时最年轻的教授,那就是回国后掀起运动的先生。由他发起并主导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通过取消文言文对于白话文的压制,以文学革命推翻封建礼教制度,引起了一场深刻的语言、文学和社会的变革,影响至今。

胡适先生未回国前就因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而名声大噪。

因此,蔡元培先生主导下的北大,可谓人才荟萃,名师辈出。在这一时期,他提出并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学术土壤。当时无论是激进的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还是保守的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同时都在北大的课堂讲台上宣讲自己的学问之道,新旧思潮在同一校园内激烈对抗,但又激起无数思想的火花。这种开明胸怀,为北大带来前所未有的思想活力,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阵地。

1918年,周树人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笔名“鲁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子上街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北大学生首当其冲。蔡元培先生并未阻止学生行动,反而为被捕学生奔走营救。待学生获释后,他提出辞职作为一种对强权的无声抗议。所幸由于全北大师生的联名挽留和全国的抗议施压,蔡元培先生得以恢复北大校长职务,并继续推动北大的教育事业。

晚年,蔡元培先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始终关注学术与社会命运。九一八事变后,他拥护国共合作,积极展开抗日爱国运动。1940年,在香港病逝,终年73岁。临终前,他依然心系国家前途与教育兴衰。

蔡元培先生,北京大学“”,以一生守护思想自由、文化启蒙与民族觉醒。他不只是一个教育家,更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时代唤醒者。他以沉静与坚毅,在风雨飘摇的中国,点燃了知识的火种,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心灵。他的传奇,不仅仅在于教育,更在于人格。

百年之后,能在这座学术殿堂感受您的庇佑,是我的荣幸。

相关文章:
林家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系德/彩色电视看锦绣豪门恩怨情仇
阿蓟/好玩又神奇的印度消暑冷饮
叶蕙/一同优雅地老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