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viliv魔幻世界,唤醒大家心里被遗忘的角落!



viliv是张嘉钰取自英文“we live”的名字。无论从左边或右边读起,读音始终如一。“人有很多面向,大家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看到我的作品后感受到的,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而这些内心所反映的,都是我们过去曾经历的,才造就了现在的想法……希望这些作品能唤醒人们心里被遗忘的角落……

viliv是张嘉钰取自英文“we live”的名字。
ADVERTISEMENT
无论从左边或右边读起,读音始终如一。这样的命名方式,一如她希望透过手作品想传递给人们的讯息。
“人有很多面向,大家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看到我的作品后感受到的,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而这些内心所反映的,都是我们过去曾经历的,才造就了现在的想法……希望这些作品能唤醒人们心里被遗忘的角落。”
摊位上摆放着一件件作品,摆件、吊饰、首饰的样式多元,但都离不开魔幻元素。
“我的作品主要会有手,还有一些我喜欢的元素,像是大自然或魔法系。”

今年30岁的张嘉钰,学生时期读的是动画设计。从达尔尚艺术学院(Dasein Academy of Art)毕业后,她投入动画领域,但发现朝九晚五待在办公室的工作模式,不符合心中所想的生活方式。在辗转不同领域的工作后,她才找到自己想努力的方向。
“我想要做自己的东西、建自己的品牌,所以我慢慢找方法看如何表达我的想法。”
出自于对手作的兴趣,她开始上网摸索。加上,摄影也是她的兴趣之一,于是一手包办了品牌viliv的摄影和社交媒体的营运。
“品牌的颜色、色调,我都自己研究。最开始还在摸索时,我的作品比较多颜色。到后来偏黑偏亮偏浅,颜色比较单一,才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颜色。”

选择手作为最初的设计元素
摊位的架子上,摆放着以手为主的数个首饰盒,这亦是张嘉钰最开始主打的设计。

问及为何选择手作为品牌元素,她认为在人的肢体语言中,手占很重要的部分。加上要涉及雕塑,手又是身体中最复杂的肢体,她想往高难度挑战。在手机上,她展示了第一个系列作品的照片,均是不同的手势:有握着塔罗牌的、有蝴蝶环绕的、有握着一朵花的……她坦言,虽然当时的手工不如现在成熟,但这组设计对她来说,非常重要。
“这个系列像是我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代表我的每一个阶段,所以不同的手都有不同的意思,是陪伴我开始的系列。”意义深重,但她却表示这组手系列的作品,不会再继续了。

“现在的我来到不一样的阶段,不想重复做一样的东西,不然没有时间玩新的东西。”(“现在的我来到不一样的阶段,所以不会想重复再做,不然没有时间玩新的东西。也好像会回到从前工作的时候,一直做一样的东西。)
即便如此,viliv的品牌核心始终没变,即反映人的内心,寻回在心底被遗忘的那个角落。
每个人对艺术品的解读来自内心反映
viliv最开始的解读是“不忘初心”,提醒着张嘉钰坚持热爱的事。
慢慢地,她发现viliv带出的意思更像镜面,反射人们内心的想法以及当下的情绪。她将脑海中的想法注入作品中,有羽毛、月亮、乌鸦、眼睛等不同形式。
或许在旁人看来会带点恐惧,但她更想完整述说黑暗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很多人说乌鸦不吉利。对我来说,乌鸦是有智慧的生物,人们说它不吉利是因为每次发生不好的事情,它都在那里。其实乌鸦更像是一个signal,提醒你,即将发生的事情。”
因此,在张嘉钰的所有作品中,最想打破社会的刻板印象,也想强调一件事物的多元面向。
“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看到(作品)后有的感受,都是内心的反映。我们现在的想法,都是因为过去所经历的事造就的。”借此,或许人们能够更专注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因为太追求外面的东西而迷失自己,所以我会希望他们看见我的作品,能记起在心里被遗忘的一个角落。”
喜欢挑战新花样,加入石塑、焊锡
带着挑战自我的心,她的作品不单只有石塑模型,还会加入贝壳、珍珠、水晶等元素。另外,她也会采用在火上烧焊锡,融化在石塑模型上作为点缀。
“我对地球遗留下来的东西很感兴趣,它们曾经存在地球的痕迹,所以也会加入骨头元素。”
经营viliv这个品牌,张嘉钰说是从2022年的6、7月开始。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调整,为的就是平衡维持生活和自我追求。同时,她也领悟很多事情“急不来”。
“很多东西不是你掌握就能真的做到,有时候还要顺流,你要跟着他们的flow走。当你东西准备好的时候,机会就会自己上来,这样你才有本事抓住。”正因坚持了下来,作品得以累积,在未来10月,她获得一个在茑屋书店展出的机会。
而每当内心萌生放弃的念头时,她总会再要求自己多坚持,偶尔也从消费者的留言中取得力量。
“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会跟我说很多话,述说他们的感受或看到我作品有什么感觉,像是我的作品有故事、有灵魂,他们感觉到情绪在里头,感同身受以及有共鸣。”
虽然现在大多作品以首饰为主,但她仍希望能够往装置艺术的方向前进。
“我喜欢挑战不同的东西,不会仅局限在首饰或摆件。我以后还会想做更大的,做一些装置艺术的,但它的核心还是一样。”

相关文章: 走,周末去逛“森林童真”,找回丢失已久的纯粹! 善用家具边角料,开办环保手作木工坊Art Space 植物染 X 宗柏伸(Eric Choong)/从顶尖服装设计师,到植物染手艺人 透过“雨林守护者”展览,让更多人看见沙巴原住民文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