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龙.巴菲特交棒:股神的传奇典范人生



当历史为巴菲特留下纪录时,他不应该只是“股神”,他更是“价值的守护者”。他用近一世纪的生命,证明了诚信、谦卑、节制、耐心等,这些看似过时的美德,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依然可以开花结果。他不追求声量,却留下回响;不塑造神话,却成为传奇。
ADVERTISEMENT
94岁巴菲特宣布将波克夏公司首席执行员一职交棒予阿贝尔时,全球金融市场投资人都意识到,一位影响全球经济数十年传奇人物的时代即将结束。
他选择在公司市值创历史新高、个人年近百岁之际做出交棒的决定,似乎告诉世人,他交出去的可不是烂摊子;他的卸任也伴随着另一项重要承诺:捐出99%以上的个人财产予公益事业,这是向财富告别,更是对金钱价值观重新定义。
巴菲特的卸任让人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才是值得记忆的领袖?又或者,在今天这个声量大过价值的时代,一位像巴菲特这样的领导者,能否成为老政客特朗普或年轻一代效法的典范?
简朴生活下的巨富灵魂
与传统印象中富豪中极尽奢华的生活不同,巴菲特的生活简单;据说至今仍住在1958年以3万1500美元购买的老房子;早餐常在麦当劳解决、每天必备的饮料是可口可乐;他没有穿名牌的习惯,不买游艇、不拥有私人飞机,生活方式与身价千亿美元的身份格格不入。
我想,这不是刻意的形象操作,而是他发自内心对“价值”的定义。他从小便深信复利的力量,认为每一笔不必要的支出,都在与未来资本增长做对抗。他曾说:“今天我花掉的一块钱,其实是正在花掉未来价值几十块的钱!”
这种态度可能很多人不认同,当人人崇尚享乐,他却将自己的金钱价值观体现在个人生活,体现在他对投资与企业治理的决策。他选择的是稳健、长期、可预测的企业,而非炒作性质高、波动剧烈的新创。这让他成为“价值投资”的代表,也是促使短线投资人反思策略。
传奇人生的慈善与价值信仰
除了投资成功,巴菲特更重要的贡献,是在慈善与社会责任上的实践。他与比尔盖茨于2010年共同发起“捐赠誓言”(The Giving Pledge),倡议全球亿万富翁承诺在生前或过世后捐出至少一半的财富。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位富豪响应,包括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英国富豪布兰森等人。
如今在退隐前,更进一步承诺将捐出99%以上的财产,而且大多捐赠给他人设立的基金会,而不是自己创建的慈善机构。他认为,专业的慈善机构比他更懂得有效使用资源。这种对他人能力的信任,说明他信奉的企业治理哲学与中国式用人精神不谋而合:“选贤与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授权经营。”
巴菲特曾说:“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不是财富、不是声望与权力,而是有多少人能在心中真诚地爱着你、尊重你。”这句话,特朗普如果能够体会,就不至于关税压榨全球让美国伟大,搞得天翻地覆。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巴菲特、特朗普、马斯克的对照
如果将巴菲特另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两位人物——特朗普与马斯克对照,三者呈现出鲜明的性格差异,反映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领导哲学的多样与冲突。
其一,特朗普的强势领导与短视:特朗普是打造“个人品牌”的代表。他的商业帝国包括地产、娱乐、媒体,重视个人品牌利益胜于实质管理。他将这种风格在政治上延伸至极致,采取强烈的民粹风格与“美国优先”的排外政策,擅长透过情绪动员、口号式语言塑造形象。
特朗普将成败简化为“输家与赢家”的二元对立,治理方式强调控制与忠诚,这与巴菲特相信制度、信任专业、重视合作与谦逊截然不同。巴菲特从不将公司视为个人品牌的延伸,而是作为公共责任的机构,追求股东长期利益与社会整体价值。
其二,马斯克是创新狂人与科技理想主义者:马斯克代表科技乌托邦的精神。他勇于冒险,不畏挑战传统,甚至主张人类应移居火星以确保文明延续,但当站在特朗普身边时,却不谏言特朗普应为防止全球暖化尽更大的责任与心力。移民火星?只是幻觉。
马斯克治理企业的风格高度集权与情绪化,频繁卷入劳资争议、媒体纠纷与政策冲突。他推崇“第一性原理”思维,从物理层面重新思考问题,但在社会与人文层面,却显得薄弱。例如大幅裁减联邦政府雇员与裁撤X平台员工的争议就可见端倪。
与巴菲特相比,马斯克更像是带领人类冲向“没有未来”的指挥官,而巴菲特则是以稳定与智慧为基石,守护现实世界稳健发展的智者。
三种哲学对全球的影响
巴菲特的影响,不仅止于股市或慈善。他体现的是“人本资本主义”的实践——资本可以增值,但应服务于人类整体福祉;投资可以盈利,但不应建立在剥削或操弄之上。他不断以行动证明:“长期主义”与“道德理性”在现实世界中不仅可行,更是稳健与持久的成功之道。
特朗普的风格则制造社会的对立与短视,使政治变成媒体操作的舞台。他的言论激发支持者的热情,但却削弱了制度与民主的基础。
马斯克则鼓舞年轻人勇敢追梦,但也引发关于科技与人类伦理界限的讨论。他代表的是“未来愿景”(不可能任务)的极致追求,而巴菲特告诉我们,“当下”的稳定与良善才重要。
当历史为巴菲特留下纪录时,他不应该只是“股神”,他更是“价值的守护者”。他用近一世纪的生命,证明了诚信、谦卑、节制、耐心等,这些看似过时的美德,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依然可以开花结果。他不追求声量,却留下回响;不塑造神话,却成为传奇。
在他即将退下舞台之际,只要传承他的精神,我们不会失去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也不会少了一位让我们反思“为何而成功”、“如何面对财富”、“如何影响世界”的重要思想导师。
而这样一位人物,其精神理当世代纪念,值得效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