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后浪坊

发布: 6:00pm 09/05/2025

蔡晓玲

起鬨

黃渘恩

柔佛SMK Dato Sri Amar Diraja

蔡晓玲

起鬨

黃渘恩

柔佛SMK Dato Sri Amar Diraja

起鬨

文◆黃渘恩(柔佛SMK Dato Sri Amar Diraja)

“余凡和邱萱的相处真的好甜!”

又来了……

我沉着脸瞥了一眼说这句话的人,试图让他闭嘴,却见他脸上绽放出更大的笑容,眼神在我和左边余凡间游离,因笑而眯起的双眸里映出的光令我烦躁极了。

我学着身边余凡的样子,戴上耳机,手伸进桌洞里悄悄摆弄着手机,用耳边响起的音乐声阻隔那些人起哄的话。

他们说,我们俩很般配。身高般配、衣服般配、性格般配,甚至连我们那再正常不过的相处中都能有人能品出一丝甜蜜,然后大肆宣传,引得更多人对我和余凡的关系产生好奇。

平日在下课时连食堂都懒得走去的一群人,尤其喜欢在我和余凡一起到图书馆值日的时候,一起跑到位于另一栋教学楼的三楼的图书馆,在那里一次又一次地调侃我们。

我和他的恼怒和抗拒不被看见,偶尔的几句解释被解读为欲盖弥彰,被动地接受着那些打着玩笑旗号的起哄。

令人欣慰的是,还有一个人清醒的在有人调侃我和余凡时跳出来反驳:

“他们两个哪里有配?”

“每天走在一起?我也在他们旁边啊,你们就这样忽视我吗?”

她的话不是急流中的浮木,更不是悬崖上兜住我的树杈,而是我独自坐在草原上抬头仰望纯黑的夜空时,突然出现并带领我看到星星的人。

没有必要,但是谢谢。

一切的转折,是我们在中五那年成为了同桌。报到日缺席的我在隔天来到学校上课时,迎着所有同学的目光一步步走向课室右后方那个为我预留出来的,在余凡右边的座位。是全班唯一的异性同桌。

我并不迂腐,没有觉得异性同桌是什么特别新奇或需要特别在意的事,可其他人似乎不是这样想。例如,高数老师在第一堂课便质问为什么我和余凡坐在一块儿,语重心长地和大家说着早恋的危害。例如,化学老师开始不断调侃我和余凡的关系,和蔼的说着青春的心动是很正常的。

我和余凡的关系被绑定,“秋雨”应运而生,成为我们的情侣名。取名的人甚至是去年帮着我反驳大家,被我认作与我同一阵线的小渘。她说,秋雨听起来就很美啊,正好我和余凡是在秋天认识的。

可马来西亚没有秋天,又何来秋雨?

“秋雨”的确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模仿着平常追星时的习惯,给了它很大的排面:闲暇时以我和余凡为主角写下的文章、不知何时抓拍下我和余凡的照片。我们的所有相处都被他们关注着,然后口口相传,成为甜蜜名场面,足以让他们津津乐道好长一段时间,作为“秋雨”是真情侣的佐证。

我无数次反驳,想让他们停下,可得到的回应却让我更加恼怒:

“没有我们只是玩玩而已。”

“学习很压力,我们嗑cp排解一下。”

“为什么反应这样大?心虚?”

我也不想为这种小事与他们大吵一架,在中学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和大家弄得难堪。

那他呢?他怎么想?

我对这个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感到震惊。为什么我会在意他?我在意他的反应,猜测他听到起哄声后的冷漠外表下是怎么想的,是真的平静还是波涛汹涌?他会在意吗?会在意我和他绑定的关系吗?

“你看着我干嘛?”他似注意到了我的视线,停下了看书的动作,回望着我。

这突然的对视将我从思绪中抽离。我愣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盯着他看了很久。

我强装镇定地指了指我面前练习纸上空白的高数题,“我不会。”

他把书合上放在一边,直接越过我拿了我放在桌子右侧的自动铅笔,没有任何询问或是迟疑,像是已经这样做过无数次。

他的发丝只差一点点就能碰到我的脸颊,那透过空气传来的微微痒意让我不禁把头往旁偏了一点。他侧身看了题目后抬头,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他的震惊,“这么简单的题,你不会?”

我扫了一眼,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好笑。本以为自己是遇到了难题才停下,原来是做一半突然发呆。

可是为什么我会突然看着余凡发呆?

“现在会了。”我没管余凡,从他手中抽回我的自动铅笔。在意外触碰到他的指尖时,心脏因为感受到他的温度而颤动。我机械般地做这个我已经见过无数次的基础题,手中飞快地写着算式,思绪却已经飘远。

若此刻有人能打开我的脑袋看一看,便会发现我想的全是关于余凡。

“邱萱~”拉长的尾音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小渘抓着余凡离开的间隙,拉了他的椅子坐下,把练习纸撂在桌子上,指着其中一题说,“不会。”教她高数并不是什么难事,她基础很稳,我稍点拨几句,她便能抓住解题思路,写出答案。她正想离开时,被我叫住了。

“怎么了?”

“为什么你去年还强烈反对大家调侃我跟余凡,今年突然却反水跟他们一起起哄?”

她皱着眉头,似不太理解我为何这么问,“哪来的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说啊!我干嘛要跟全世界对抗?顺着他们说,得到别人的认同反而更开心一些,况且你们确实很甜。”

我不明白,这才过去多久,为什么原本坚定地质疑秋雨的小渘就能推翻自己的看法?就因为没有别人认同?

没等我追问下去,余凡却突然回来,双手撑在桌上目光灼灼地看着小渘,无声地驱赶着她。

“急什么,现在就走!”她站起身给余凡让出位置,对着我们挤眉弄眼。

我突然失去了再和她聊这些的兴致,对着她翻了个白眼就不再理她。

我本期待着能从她的话中得到能让我解释我的异常的答案,但现实却让我的思绪更加混乱。

我没管重新坐下的余凡,趴在桌上闭眼思考。

心底有个答案呼之欲出,可我却不敢面对它。

没事,喜欢一个人是正常的。

对了,小渘写过以秋雨为主角的文章,且得到许多好评。抛开文章里被称作“邱萱”和“余凡”的主角常令我出戏外,她的文笔确实生动,剧情也吸引人,让我不禁抱着期待的心情,以及她会如何描述我和余凡的好奇,打开了让我无比不适的新文章。

名为“邱萱”的女主人公的愚蠢言行令我不适。她的思维、行为,都和短视频平台泛滥的廉价短剧里的角色别无二致,在她的文字里说着模板化的台词,被她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表演不合逻辑的、只为了甜而甜的剧情。

我质疑小渘倒退的写作水平。她狡辩,说文章的受众不是我,说只是为了给秋雨粉丝们写一个甜甜的故事缓解预考带来的压力。

所以呢?我不需要被尊重吗?

毕业季的钟声在最后一张试卷结束时响起,从此大家各奔东西。学习被工作代替,我在日复一日重复劳作的间隙期待着成绩放榜那一天,期待着能再次见到他那一天。

颤抖着手从班主任那里接过我的成绩单,映入眼帘的数个“A”让我如释重负。起身感谢老师后,我在礼堂里游荡,企图在人群里找到他的身影。

“邱萱,你在找余凡吗?”听到熟悉的声音,我回头,看见小渘疑惑的看向我。

她自顾自继续说:“你不知道吗?他上个月就用预考成绩申请上了x大学的x课程,为出国留学做准备,今天不会过来。”

“不是,不是找他。”我下意识否认,却无法压抑长时间的期待一瞬落空的委屈。“我还要去上班,再见。”我小跑着离开学校,钻进车里启动了引擎却迟迟没有离开。我已经请了假,只为了能在今日见到他时和他约着一起吃饭,像从前一样。可我却忽略了,我们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联系。离开了学校这个平台,我们便失去了交流的话题,没有了聊天的契机。

我和余凡就像我当初认为的那样,真的散了。

“叩叩”的声响将我从回忆的漩涡里扯出,扭头看到了小渘曲着手指轻敲我的车窗。我让她上了车,在她的追问下道出了这些时间里我对余凡的感情。

邱萱喜欢余凡。

这个概念似乎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她沉默许久之后说出的话,让我时至今日都印象深刻。

她和我说对不起,她不应该为了合群而跟着大部队起哄我和余凡的关系。

她说,她认为我对余凡的所有感情都是因为起哄产生的。

她说,我不是真正喜欢他。

她说,是因为起哄,我的潜意识不由自主地做了从众的选择,让我自认为自己喜欢他。

她说,很抱歉,没有及时发现你的不愉快。

可笑,她凭什么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质疑我的感情?起哄的是她,写文的是她,一步步引导我去喜欢上余凡的是她,到最后道着歉说她不应该做这些,试图让我去相信我对余凡的感情是假的也是她!我这么长时间因为喜欢引起的起伏情绪被她随意踩踏,否认它的存在!

凭什么?

我骂了她一顿,将她赶下车。她没说什么,郑重其事地和我再次道了歉,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所以,你已经不喜欢他了?”某一次宿舍夜谈,我把这段回忆当作故事分享给舍友们。

“嗯。”这次,我回答得很坚定。

时间与成长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

我向来渴望自由不愿被拘束,却被困在那个没有恶意的牢笼,身上的所有一切都被牢笼外的观众强行加上他的阴影。我的人格不被尊重,反抗被当做表演的一种。

他们的话语、眼神以及所作所为限制着我的行为和思想,只要想超出那个范围,那些看似温和无害的人会用话语将我逼回。

“啊?你就留余凡一个人吗?他会很伤心的诶。”

“怎么在打瞌睡,是昨晚上没睡好吗?在和余凡视频通话吗?”

我无法挣脱。

而为了自保,我喜欢上了他,只有这样我才是自由的。因为我喜欢他,所以我自愿与他绑定,而不是因为我与他绑定了,出于自保而喜欢他。

我对自己撒了蒙太奇的谎言。

可是,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自保,总是喜欢过的。这份感情在我身上留下了很深很深的烙印。又因它不耻的开端和潦草的结尾,负面情绪总是随着下意识的回忆一起出现,继续影响着我。

万幸,一切都结束了。

再后来,我在手机刷到了一个视频,一个高中生在分享自己的上课日常,说班上有一对异性同桌很甜,大家经常给他们拉郎配,希望他们在一起,说他们是班上同学的起哄对象。

我从来没有在任何社交平台上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次却鬼使神差的给这个视频发了评论:

“我真的觉得学生时代对异性之间感情的起哄很有青春的色彩,时隔多年之后想起依然会感慨那时的单纯和美好,前提是我不是被起哄的人之一。”

这些起哄对视频里面露尴尬的男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暴力?

没有恶意的利剑,也终究是利剑。

如果重来一次,我想我会在一开始就严肃的拒绝他们的举动。

毕竟我永远是最重要的。

我想。

本月點評作家 /蔡曉玲。马华作家,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著有散文集《洞》。

【作家点评/

这篇文章的叙述角度是很特别的。我们常读到校园时期美好初恋的青春书写,就像日本经典电影《情书》,初恋往往起始于人们的“起哄”。但鲜少有作者提出质疑,是否这样的情感不是来源于本心,而是起哄带来的效果。此外,这篇文章也带出了这个年代人们喜欢在网路上“吃瓜”的心态,甚至把身边人物当成吃瓜对象,发挥虚构想像写进小说,进而让现实人物也渐渐活成了别人的剧本,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呈现。

文章有两处要留意一下,里面有一句:“我已经请了假,只为了能在今日见到他时和他约着一起吃饭,像从前一样。”但之前只是提到班上比邻而坐,没有提到约出去过,不能说“像从前一样”。另外,文章中有一处有连着四句的“她说”,“她说,她认为我对余凡的所有感情都是因为起哄产生的……”、“她说,很抱歉,没有及时发现你的不愉快。”这里的“我”和“你”要统一,若是以她的叙述还原句子,应该都是用“你”才对。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