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火在烧(三) | 学会识别孩子“沉默讯号” 李英华:建立信任鼓励说出来



“我们必须承认,学校制度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与身心安全,是问题根源之一。”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教育业者公会主席暨教育发展与转型理事会主席李英华博士说,家长与教师必须学会识别孩子的“沉默讯号”,和他们建立信任基础,鼓励孩子说出原因。

“孩子通常会通过非语言方式求助,如突然不愿上学、成绩退步、脾气暴躁、避开特定人士或空间等。家长与教师必须更敏锐地观察到他们遇到问题。”
他表示,当学生受伤害时,关键在于他是否相信有人会倾听、有人会保护、有人会出手。
他说,许多受害者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校园文化与社会氛围不鼓励他们“说出来”。
他直言,在一些家庭教育中,性被视为禁忌,孩子从小缺乏表达身体界限的训练,长大后自然不懂如何拒绝、不懂如何求助。
“连身边的大人都常劝他们‘不要闹大’、‘忍一下就过去’,这其实是一种系统性的否认。”
他强调,预防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开始,以符合儿童认知的方式,教导身体界限、表达不适、辨识不当行为,并鼓励孩子勇于寻求协助。
建议学校推动匿名申诉
他建议学校推动匿名申诉、第三方调查机制在内的有效处理程序,并透过戏剧治疗、心理韧性训练、角色扮演等软性手法,建立“敢说文化”。
李英华说,多数学校的辅导机制,尚未建立应对“创伤性事件”的标准作业程序。辅导老师往往人手不足、专业训练有限,甚至不知道如何处理涉及刑事的性骚扰举报。
他表示,若学生得不到适当辅导,后果是长期性的心理阴影,包括自我怀疑、人际冷漠、甚至出现自伤行为。
他指诸如深伪影片、匿名群组传播等数字暴力正在成为校园安全的“新战线”。
“这类骚扰形式更隐匿、更具扩散性,受害者可能在一夜之间面临‘网络死亡’般的社交崩解,甚至无从证明其清白。这不仅破坏人际信任,可能摧毁学生的自我认同。”
他呼吁教育单位与家长、警方、网络监管机构合作,设立“数字伤害紧急通报系统”,强化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也主张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政策转型,把“心理支持”纳入教育基本服务,为学生筑起一道“防火墙”。

受害者自揭疮疤
此事,不能沉!
野火燃原的MeToo事件也揭开一些人的伤疤,有些会选择把自己的黑暗面收起来,也有一些人决定勇敢站出来自揭疮疤,希望可以换来制度改革。
社交媒体有不少性骚扰事件的受害者的自述,她们当年保持沉默和息事宁人,是因为没有选择;如今她们想告诉社会:此事,不能沉!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女孩的经历
照片被盗用配污辱文字
高三时,她开开心心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没有想到一群男同学模仿她的动作拍照片,配上污辱性字眼发到社媒,朋友看到后转发给她,让她感到天都塌了。
这些同学平时和她关系不错,没有想到背地里做出伤害她的事。
明明就不是她的错,她却不知如何面对班上同学,害怕被人认出是照片主角议论纷纷,甚至变得极不自信,更加不想去上课。
她觉得很委屈,告诉自己错的不是她。由于担心照片会再被盗用和配上污辱文字广发,她不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交友请求,一直带着阴影和负担,挨到毕业。
一小部分人为了一时之快的恶作剧,带来他人无比的痛苦,甚至有些人走不出阴影。
A女孩同意让专案小组把她的遭遇整理出来,希望带给社会更多正能量。
最近MeToo事件的爆发,给了她勇气自揭疮疤,正视当年所承受的霸凌,告诉自己一切已经过去。
若时光能倒流将会反击
她后悔当初的隐忍,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可能不会选择沉默,而是会对发文的男生作出反击。
如今她想要告诉那些被霸凌、被嘲笑和被恶意修图的受害人:“你们没有错,你们值得被善待,值得被尊重,值得自信地做自己。”
这种事件发生在任何女学生身上,所承受的心灵创伤和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发照片仍战战兢兢
她表示,虽然已经毕业了,每当发照片时还会战战兢兢,担心会被那群男生看到吗?社交圈会不会有“漏网之鱼”?在别人眼中很简单的事,都会让她们步步为营。
MeToo事件让她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众人的声援让她们鼓起勇气站出来揭发。这份勇敢并非为报复,而是像女孩说的:“但愿未来再无霸凌、无嘲笑,希望大家善用网络和社交媒体。”
B女孩的经历
同学把照片P成裸照
2023年时,她才15岁,同学把她的照片P成裸照传发,让小小心灵深受打击。她向校方投诉此事时,训导老师要她原谅对方,还反问她为何要把照片发到社交媒体,让别人有机可趁。
她最后被劝服接受和解,然而令她不忿的是,对方依然保住巡察员身分,一切如常,而她却要面对流言蜚语,也不知要向谁投诉和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后她选择转校,离开原本的社交圈子,希望过新生活。
然而这不代表问题解决了,她表示直到现在还是会接到私讯,指看到她的裸照P图在组群里出现。
她在小红书公开了这段经历。
张凯玟的发声
发声惩戒仍在作恶者
宽中毕业生,也是换脸的受害者,她在校期间多次被人上传P图裸照和以各种谣言意淫,甚至有男老师说她到学校是为了钓金龟,她的家长到学校理论时,被告之涉及的教师是新人,不懂得教育学生。
张凯玟在脸书账号发布自述视频时强调,发声不是要蹭热度或炒作隐私,而是为社会敲响警钟,解决这个课题,惩戒还在作恶的人。
“沉默是保护,是一种伪善和谬论,当学校要他们相信制度,而制度却没有办法保护学生的时候,为何还要沉默?”
针对有人指传播受害者的照片会让它越流越广泛的说法,她反问:“难道在社媒传播受害者的窜改照片就不算传播吗?为何是阻止正义的人传播而不是阻止作恶意的人传播呢?”
她希望这个事件不要草草了事,校方可以重新制定校规保护受害者,对涉事者的惩罚,灌输正确的性教育和性知识。
学校性教育流于表面
性学会:致青少年缺乏认知
MeeToo事件的爆发,有人认为是时候认真看待学校的性教育,青少年在这一方面的正确知识很空洞,尤其是网络发达年代,三观不正的资讯涌进人们视线,导致孩子更不懂得分辨轻重,甚至尊重异性的基本性知识都欠缺。
“性教育第一个应该教导的是人类发展,即认识自己的身体,其次就是关系,如同侪关系、夫妻关系、恋爱关系等,但我们的性教育课程没有这一块,男生怎么会尊重女生?女生又怎么会尊重男生?所以小学的性霸凌很严重,如脱男生的裤子,抓他的‘小鸡鸡’、捏女生的胸部。”
马来西亚性学会(雪隆区)会长郑珍珊受访时,这么表示。
她说,学校的性教育课程乏善可陈,流于表面,没有或很少教导学生关系科、性别教育、法律知识及网络礼仪等,无论是华小、国中或独中,以致青少年缺乏认知。
性教育教学非常皮毛
现有学校关于性教育的教学,从小学一至六年级都是有关认识身体、照顾卫生、保护自己,还有非常皮毛的异性相处之道、月经及性病等,完全没有提到关系。
她披露,在上性教育课程时,学校老师往往把男女分开,因为觉得男女的议题不同,但此举使到男女之间更加不了解对方,彼此之间缺乏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独中性教育课程较完善
郑珍珊表示,政府中学的性教育课程也一样,始终没有触及法律的部分,而独中则没有性教育课程,只是依据个别校长的需求把性教育纳入教学,但相比之下,独中的性教育课程比较完善,因为是源自台湾的专业指导,并培训了一批本地教师。
她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学校的性教育课程,最好能够列为主科、必修科或选修科,而非流于形式,仅列入体育与健康课的非学分科,一周才上两堂课,变成不受重视、可有可无的课程。
家长难启齿谈性
最担心孩子上色情网
家长向孩子开口讲性,真的这样难吗?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难,而是不知道怎样说。
马来西亚性学会(雪隆区)会长郑珍珊今年5月3日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陪你长大:父母的性教育修炼之路》性教育讲座主讲时,对在场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孩子问到性相关问题时,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是尽量解释,有时词不达意,有些家长直言孩子从来不问。
45人填写问答卷,分别是8男37女,其中41岁以上占29人。
家长最不熟悉或最担心讲错的内容,排第一的是面对网络上的色情内容。
调查发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主要担心孩子被网络上的色情、交友诈骗等影响,以及面对性骚扰或性侵。
家长最希望学校教导的性教育是认识身体与隐私保护、网络上的性暴力如P图及偷拍、自我界限及说“不”的能力等。
李永发(41岁,从事IT业):
从小灌输性教育
学校体健课都是点到为止,所以我非常支持学校加强性教育课程,我比较在乎是三观正确的指导。
我的儿子11岁、女儿8岁,都是特殊儿童,早在孩子5、6岁时开始向他们灌输性教育,教导他们正确的性观念,旨在教导他们保护自己。
禢雪涓(57岁,自雇人士):
夫买性知识书藉
学校的性教育课程很重要,当今网络资讯发达,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有两个孩子,分别为25和27岁,他们年少时不会跟我谈性的事情,我也不懂怎样跟他们讲,倒是丈夫会购买性知识的书藉给孩子了解。他们上网时,我会在旁边监视。
骆巧明(50岁,幼儿园老师):
没真正教导性教育
教育跟不上科技,除了一般性知识,应该加强网络霸凌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学校性教育课程过于表面。
我从小接受性教育,来源是学校、宗教或父母的灌输,我有3个孩子,虽然没有真正教导他们性教育,但会婉转传达资讯,但他们会主动询问。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