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经济时代系列一 | 地球发烧天灾频发 经济损失恐破50兆



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1月10日发表文告,确认2024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意味着气候风险正急剧攀升,将对人类、地球和经济造成毁灭性冲击,未来已然岌岌可危。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任就推翻美国气候相关议程,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而且引发关税战,导致全球经济面临逆风,专家指出,区域或全球投资者承认气候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对气候议程的支持立场不变,而且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发展“减碳经济”刻不容缓。
ADVERTISEMENT
接下来,《投资致富》连续3期,将深入探讨气候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大马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实践方面的现状,以及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机遇。
气候风险=金融风险
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1月发布消息,根据该组织对6个数据集的综合分析,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850至1900年工业化前的平均值高出1.55摄氏度,确认了2024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WMO秘书长索罗指出,全球温度上升,破纪录的不是一年或两年的事,而是整整10年。人类活动已导致温室效应破纪录,伴随而来的是毁灭性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和融冰。
气候变化已冲击世界各地,并可能导致1450万人死亡和约12兆5000万美元(约54兆6700万令吉)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
根据瑞士再保险(Swiss Re),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达1370亿美元(约5754亿令吉)。在众多灾害中,造成最大损失的是海伦和米尔顿飓风、美国的强对流风暴(SCS)、世界各地的大规模城市洪水以及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的自然灾害保险损失。
该机构预计,在2025年内,自然灾害导致的保险损失料进一步上升至1450亿美元(约6090亿令吉)。
去年9月,大马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推介的《国家气候变化政策2.0》指出,尽管大马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全球0.8%,但气候变化是当今时代最严峻的全球挑战之一,对大马人民、经济、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从2005年的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q),增加到2019年的3.30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同时,2021年以来,我国仅因洪水的损失就高达79亿令吉,而且,需要近4000亿令吉才能在未来50年内,完全适应气候变化。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该政策报告指出,大马面临着一系列因气候变化加剧的自然灾害,包括极端天气、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和气温升高。而大马无论是在气候转型,或自然灾害面前都十分脆弱,凸显迫切需要增强韧力。
作为地球的一分子,大马难以独善其身,需为地球的安危做出贡献。为此,大马的气候目标明确,放眼在2050年达到零温室气体排放。
为了避免最严重的气候灾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所有国家制定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放眼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特朗普废除美国气候政策 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但另一边厢,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废除了该国气候政策,停止对减缓气候变化相关项目的庞大拨款,并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后,美国与伊朗、利比亚和也门,成为仅有的几个未承诺遵守该全球协议的国家。
特朗普推出的新关税政策,还导致全球贸易关税陷入混乱,全球经济逆风狂吹,对气候议程也造成挑战。
尽管如此,经济领域的投资专家也指出,本区域或全球的投资者,对气候议程的支持立场不变,并承认气候风险就是金融风险,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发展“减碳经济”刻不容缓。

亚洲气候变化投资者小组(AIGCC)首席执行员丽贝卡在2025年国家气候治理峰会(NATIONAL CLIMATE GOVERNANCE SUMMIT 2025)发表演讲时指出,调查数据显示,包括大马投资者和企业在内的群体,将组织的流程与气候治理结合,承认气候风险是金融风险。
她说:“尽管目前全球经济面对逆风,美国也不再支持气候变化议程,但无论是本区域或全球的投资者,依然支撑气候议程的支持,因为若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挑战不解决,投资者将无法完成他们的投资任务并取得想要的投资回酬。”
AIGCC今年4月公布《2025年亚洲投资者气候转型现状》报告,调查显示,接受评估的大马10家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当中,超过一半(60%),现在意识到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和机会。
同样的受访者,50%把气候因素纳入其投资政策。而且董事部的气候变化监督也有进展,50%大马投资者正将气候议程纳入公司的治理监督,显示出他们也认为气候风险就是金融风险。
【AIGCC小档案】
AIGCC是一个投资者网络,成立宗旨在提高亚洲资产业主和管理者对气候变化
和低碳投资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的认知,并鼓励他们采取行动。会员来自11个不
同的亚洲和国际市场,在全球管理的资产总值超过28兆美元(约122兆令吉)。
《2025年亚洲投资者气候转型现状》报告是该组织的第六份报告,针对亚洲230
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进行了评估;并使用了26个气候指标来评估投资
者在管理气候风险和机会的表现。
该组织也针对大马10家管理资产规模达2兆5600万令吉,具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
进行分析。
大马3年洪水灾害损失79亿
根据《国家气候变化政策2.0》,预计到2050年,大马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1至1.5摄氏度,到2100年将上升1.7至2.1摄氏度,沙巴和砂拉越的升温幅度将更大。
平均气温将上升1.1至2.1摄氏度
气温上升可能会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包括水源、粮食保障、公共卫生和生物多样性,并对脆弱群体和社区产生叠加效应。而且已开始冲击社区、经济、基础设施,最脆弱的行业及国家发展。
另外,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首次承认有必要进行能源系统转型,逐步摆脱化石燃料,包括确认了难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以及减排技术,并认可过渡燃料的作用。
大马作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经济体,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国,化石燃料行业的衰落可能会导致工人失业或陷入经济困难。
另一方面,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灾害,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尤为严重,尤其是那些已生活在贫困线下的气候脆弱地区群体。据灌溉排水部门的数据,大马10.1%的总面积为洪涝易发区,近567万人受洪灾影响。快速城市化、低效的排水系统、森林砍伐和伐木等因素降低了土地的渗透性和天然的“海绵”能力。
过去20年,官方洪水数量从2002年的91宗,飙涨至2021年的1057宗。同时,据估计,2021至2023年期间,洪水造成至少79亿令吉的损失,其中2021年的损失最高,达61亿令吉。
海平面平均上升3.2毫米
大马海平面平均上升了3.2毫米,沙巴、砂拉越和纳闽则上升2.9毫米。预计到2050年,最高海平面将上升25公分,到2100年将上升74公分。大马的海岸线超过8840公里,因此沿海地区也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风暴潮和洪水的影响,导致海岸侵蚀和土地流失。将影响沿海资源和粮食资源、居住、沿海基础设施及渔民和沿海社区的生计。
此外,我国的农业和粮食保障也受到气温升高和降雨模式变化的影响。不止白米,油棕业也将受到冲击。
油棕业对大马经济贡献庞大,出口收入超过1300亿令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期间将冲击3.3%。此外,预计到2100年,易受洪水侵袭的油棕种植园比例将上升至7.48%,其中7.02%面临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根据《国家气候变化政策2.0》,归功于大马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吸收了大量的碳,事实上,2004年以前的大部分年份,我国都是一个净碳汇(net carbon sink)国。
根据大马第四次两年期的更新报告,2019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总计3亿30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05年的2亿5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高。
就总排放量而言,能源行业占排放量的79%以上,主要来自能源生产和运输业。
何谓《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变化条约,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下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科学界指出,超过1.5摄氏度的升温将导致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为控制升温,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在2025年前达顶峰,并在2030年前下降43%。
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全球排放量仍在上升,各国需紧急减排并兑现“国家减排承诺”。
尽管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新高,WMO秘书长索罗强调,单年超标并不意味着长期目标无法实现。
《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技术上仍有可能实现将升温维持在1.5摄氏度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国际合作、私人企业行动和增加气候投资。
若不立即行动,本世纪全球气温或将上升2.6至3.1度,带来灾难性后果。
《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强调了,人类面临的严峻选择,一是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1.5度,二则努力适应全球升温2度,否者将面对全球升温2.6度及以上后的灾难性后果。
有鉴于此,发展“减碳经济”,正是通往第一条道路的关键。

鼓励传统行业引入清洁能源
世界经济论坛(WEF)气候治理倡议旗下的马来西亚气候治理(Climate Governance Malaysia)分会创始人兼理事会成员拿汀斯里舒妮塔接受《投资致富》访问时指出,科学家早在100年前就警告,全球继续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现有的边界无法承担。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的环境破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复。
她说:“目前我们的环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缺少基本的气候适应力,甭说要在严峻气候挑战下继续做生意。全部人必须改变观念,格局需转变。”
说到应对气候变化,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即减缓和适应。
减缓是指人类为避免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取的干预措施,从根本着手。适应措施则对管理直接且不可避免的冲击至关重要。
适应通常是指为帮助社区和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实际或预期影响的行动,旨在降低脆弱,增强对洪水和干旱等危险影响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水资源、粮食安全及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系统所造成的连锁反应。
为避免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取的干预措施,舒妮塔举例,要迈向零碳排放的解决方案,可改用零排放的电动车。
格局改变 传统行业冲击大?
但格局改变,是不是意味着将对传统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呢?
舒妮塔不认同。
她说,格局改变最伟大之处,就是当环境迅速变化时,许多商业领袖也会看到庞大的商机,而若他们做对,也将成为转型经济的基础。
她以特斯拉(Tesla)为例,虽是第一家推出长续航力电动车的公司,并有打造最大电池厂进而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引领先进技术等目标。
“以传统的思维来向,你可能会想,特斯拉将拥有最大的市占率。但看看今天的中国电动车市场,特斯拉根本追赶不上。”
她指出,目前国内的内燃式引擎(ICE)车使用成本低,是因为政府提供汽油补贴,而且未对碳排放计价,人为的压低了使用成本。
“然而,我们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要采取行动的成本虽很高,但什么都不做,代价会更高。像海堤,要么你投资建设,要么坐以待毙,人们不只将失去房子、房产和汽车,甚至是生命。”
她说,登嘉楼从来没有发生水灾的地方,去年,毫无预警就发生了水灾,当地居民不懂得应对,许多人损失的是全部家当,家园尽毁。
“另一个例子就是巴生加埔,原本预期一年只会发生水灾一次,一旦在1年内发生2次水灾,这个地区的房子就不会有人愿意接手了。”
她说,每次大水灾,灾民需花一段时间才恢复元气。但大家可承受多少次水灾?损失多少辆车子?若灾害导致保险公司没有能力再承保,银行不能放贷,将对金融系统造成系统性风险。
【结语】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古特雷斯说,地球正在“高烧”,但大家已知病因,
也已掌握“疗法”,要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适应,保护人类和大自然
免受气候灾害影响。
他还说,再生能源比化石燃料更便宜、更健康、更安全。2025是关键行动之
年,是抓住清洁能源带来的慧益重要机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