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7:50am 13/05/2025

马华

戴子豪

国会议席

华人政治

状语

星洲人时事观点

马华

戴子豪

国会议席

华人政治

状语

星洲人时事观点

戴子豪.今时今日还在谈马华

公会──一个曾经主宰马来西亚的政党,如今只剩下两个,而其曾经代表的多数华人议席,已经全部被希盟的行动党和公正党夺走。

两个国会议席是什么概念?沙巴和砂拉越这么多的政党,只有两三个议席的不在少数。有多少读者能清楚的列出这些政党?这应该是人们对马华的印象。

ADVERTISEMENT

笔者注意到,很多专栏作者、希盟政治人物,甚至是一些网民,还对马华持续指指点点。有的还自行给马华很多“建议”。笔者看过这些“建议”,表面看似很有建树,但多数与其他作者的观点产生矛盾,且未考虑真实政治情况,尤其是实质的种族课题。

然而,无论是建设性还是反讽的建议,马华能不能成功,都与这些“建议者”无关。

马华是在2008年社交媒体的鼻祖“部落格”在马来西亚开始流行时,便开始走下坡。而华人选民,由一开始的全力支持,变成失望,而自2013年起,则变成“憎恨”。

如今,除了柔佛一个华人为主的州议席──永平,由马青团长林添顺夺下,其他几乎所有议席都是马来人为主的选区。换句话说,今天稍微理解政治的华人,很多都憎恨马华。

笔者相信,“亲”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或者“无所谓”。“恨”,也是一种在意的表现。纵使很多华裔不满马华,但是却处处在意。相比之下,华人对民政党则是已经“无所谓”和“不在意”,就连讨厌都说不上。在这方面,笔者以马来西亚人的角度,观察到几个原因。

第一,在政治人物的角度,有个敌人比较容易凝聚力量以及掩盖自身的问题。倘若马华已经不复存在,受苦受难的将会是行动党以及希盟的华裔政客。在“比烂”方面,行动党和希盟华裔政客总有一句:我们虽然做得不好,但总比马华好。

第二,从专栏作者、评论员,以及一些人民的角度而言,在已经把行动党和希盟当成英雄的情况下,必须树立一个“坏人”。这个坏人,本来是整个国阵,以及国盟,但所谓贪污腐败的巫统,已经和希盟同朝为官,所以不能正面攻击。除了一些没有影响力的领袖,真正的领袖都不大对巫统进行批评;反之,还为其助选。

在这两个前提下,多数人都把上述情况归纳成“大局”,以“难道你要失去穿短裤的权利吗?”作为安抚支持者的基础,但基于不能没有其他发泄点,唯有继续向马华开刀。这种“开刀”,主要充斥情绪和政治,而非理智。

何谓“非理智”?先探讨为何“厌恶”马华。是因为:马华70年来不能达到华社的期许;马华与腐败的巫统挂钩;马华向巫统种族主义低头。

然而,另一方面,李光耀反讽马华捍卫了华教,才有今天的华教。不是笔者说的,是已故新加坡前总理的自传提及,要不是马华,华教早就如同印尼和泰国般,被埋没了。

有没有承认统考?由马华的一里路,到今天的十万八千里;有没有新的华校建校和迁校批文?马华在2017年成功获得10+6,而2022至今一个都没有,且没有计划;固打制废除了吗?还在。种族政策废除了吗?还在。高教基金废除,教育免费了吗?还没。华教获得制度化公平拨款了吗?还没。

此外,经商的都知道,取代消费税的SST、提高税率、提高产品覆盖率、新增的资本增值税、合理化汽油补贴等等,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是哪一个族群?

现在,和“所谓贪污腐败、种族主义、要求释放纳吉”的巫统同朝为官,一起在内阁共商国家政策,拜其领袖为副揆的,是马华,还是希盟?

当人们用非理智,而是政治和情绪的方式来看待事情,就是向只剩下两个国会议席的马华宣泄,无论马华领袖说什么,都当成“不顾大局”、“SD党”来抨击。

最后一句,笔者断言,若马华今天完全“被剿灭”,那么下一个被枪口对准的将会是行动党和公正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