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7:10am 15/05/2025

社交媒体

野生动物

流浪狗

黄翠娴

娴言

星洲人时事观点

小象被撞死

黄翠娴.别等小象死了才悲伤,也别为杀狗找借口

不少人为小象哀悼,另一边,却对狗只叫嚣扑杀。这些人的怜悯,是否只留给“稀有”、“可爱”或容易唤起同情的物种?而对那些近在咫尺、生活在城市角落的流浪动物,却视而不见呢?

ADVERTISEMENT

母亲节当天,一段令人动容的新闻在上刷屏。一头小象被罗里撞死,母象尝试营救未果,即便被带回森林,最终也返回事故现场。母象的行为感动了不少人,也引发了关于人类与关系的深刻反思。

不少网民纷纷制作梗图与漫画,传递觉醒信息。其中一句尤其打动人心,“有时候,上苍会通过动物来教育人类。动物,也爱孩子。”还有人写道“这起悲剧提醒我们,是人类入侵了动物的栖息地,不是它们入侵了道路。”

然而,感动尚未散去,另一边却传来刺骨的冷讯。就在母亲节前夕深夜,森州淡边一只狗越过道路时被撞死,撞上它的摩托车骑士也因头部重创不幸身亡。而不久前,森州政府才下达对的“扑杀令”。这起事故无疑会被视为“佐证”,不少网民在新闻下高喊“杀无赦”,甚至挑衅动保人士“没人性”,指责他们“护狗过头”,认为“流浪狗全都该死”。

我们为小象离世、母象悲痛而落泪,却对流浪狗挥刀。这种情感落差,暴露了社会对不同动物生命价值的严重不平等,也揭示了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森林过度开发、人类活动扩张与动物生存空间产生持续碰撞。

森林让路给公路,那么谁又该为小象的死埋单?如果母象因悲痛过度而作出过激行为,当局是否又会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将它击毙?在这种逻辑里,人类永远占理,动物永远有错,这种单向正义,本质上就是生态暴力。

我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道路穿越野生动物栖息地。象群的活动范围被严重压缩,穿越马路成为无奈的生存行为,而非“入侵”。当小象横尸公路时,不是它不该来,是我们抢走了它的家园,甚至夺走了它的生命。

更悲哀的是,道路建设时从未为动物留出“生路”;没有生态通道、缺乏警示标志及减速措施,甚至连照明都不足。这起车祸,其实是一场可预见却无人预防的人祸。

再来看流浪狗的问题。狗冲入道路酿成悲剧后,舆论迅速将矛头指向狗,主张“全面清除”,仿佛一切责任皆因“狗害人”。但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狗为何会流浪?我们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领养机制?是否推行了全民结扎与责任饲养?地方政府是否管控了弃养行为?是否还有更人道、更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没有这些基础制度之前,谈“扑杀”不过是掩耳盗铃。

狗冲到路上酿祸,就如其他动物或没有被看好的小孩忽然冲到路中酿祸一样,是一场谁都不想发生的意外;然而只要是狗,便会被视为该死,被撞死的活该,还活在区内的须死。

芙蓉市政厅曾推出一项原本值得称赞的政策,即规定狗主需为家犬接种疫苗并结扎,才可申请饲养牌照。这是解决流浪狗问题的根本之道,因为流浪狗从来不是“凭空而降”,它们是人类弃养与繁殖失控的产物。

遗憾的是,这项政策最终为“名种犬”和“比赛犬”开了后门,只要有兽医或相关单位证明,即可免于结扎。这看似“合理”,实则在人为的给狗划分了贵贱,即有血统的可生育,无名的须绝育。这项例外,动摇了制度的公平性。

一项本应推动文明饲养的好政策,最终却在特权面前失了立场。只要贵贱之分存在,责任就永远落实不到每个人头上。

流浪狗从来不是自愿流浪,它们是被这个社会“遗弃”的生命;当人类制造出弃养与垃圾场的社会结构时,流浪狗只是在缝隙中求生。然而人们却又以“威胁社会”的罪名,主张消灭狗只,这无异于将错推给最弱小的牺牲品。

不少人为小象哀悼,另一边,却对狗只叫嚣扑杀。这些人的怜悯,是否只留给“稀有”、“可爱”或容易唤起同情的物种?而对那些近在咫尺、生活在城市角落的流浪动物,却视而不见呢?

在救援流浪狗的过程中,动保人其实也常会见到令人心碎的画面,比如小狗死去,狗妈妈舔着尸体不肯离开;或狗妈妈身亡,小狗趴在尸体上静静守候。那种痛楚的凝视,并不比母象的哀鸣与徘徊来得轻。但人们会为“大象落泪”而动容,却对街头的流浪狗与幼崽,嗤之以鼻。

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再是“谁驯服谁”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愿意与自然真正共存。小象的死亡,流浪狗的命运,看似两个不同的悲剧,本质上却是同一场生态失衡与人类优越主义的体现。

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不该只在动物“可怜”时给予同情,反之,应该在每一次决策中,贯彻对生命的尊重。从建一条路、养一只狗,到制定法律,我们每个人都该问自己,有没有让另一个生命,为了我们的方便而付出代价?

别等到小象死了才感伤,也别再用“狗害人”的借口,为杀戮辩护。真正的进步,是在每一个发展选择中,都留下生命可以喘息的空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