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龙.本地米口感好就会有人买



虽然农粮部的这项鼓励吃本地白米的运动方向正确,可是要真正扭转当下吃进口米的趋势,政府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八个字,“提升品质,保证口感”。能够做到并坚持不懈,自然就会见到成绩。
国人在购买白米时,被指为习惯性的倾向于根据品牌来选择白米。因此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莫哈末沙布日前宣布,要展开以“我选择本地白米”为主题的全国推广运动,就是要扭转这个现象,要告诉国人国产白米“也是很好吃的”。这项运动旨在鼓励消费者优先选购本地出产的白米,减少对进口米的依赖,并借此提升国内稻农的生产积极性。
ADVERTISEMENT
然而,虽然末沙布一再强调,本地白米在品质和口感上与进口米不相上下,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价值。但是从目前消费者的反应来看,这项努力似乎还未能打动人心。因为根据截至5月5日的数据,全国已分发超过400万包本地白米,但反应冷淡。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食品的选择,最根本的考量仍是品质与口感,其次才是品牌和产地。虽然本地米价格较低,但长期以来予人的印象却是“碎米多、口感差”。而在缺乏强而有力的品质背书下,要推动消费者改变态度,对本地白米产生信赖,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提到国人倾向根据品牌选择白米,也正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品牌等于品质”的品牌价值。这些“品牌白米”的“品质保证”,是经过多年的市场经营建立起来的,并已在消费者心中累积了稳定消费信任感。相较之下,本地白米的市场定位大多停留在“价格低廉”这一层面,缺乏足够的品牌塑造与品质提升。
这种局面自然导致消费者在“有选择”时,优先考虑进口品牌。但是政府致力于推广本地白米的举措还是值得肯定,此举也符合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利益。只不过要如何让“我选择本地白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成为消费者的实际选择,政府与相关单位还必须从根本做起。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提高稻米品质、改善包装形象、加强质量控管,让他们“看到”和“尝到”本地米的进步,以最真实的“白米口感”来争取消费者的心,那么无需多言,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了。
当然,本地稻农与米厂合作也非常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本地品牌白米。毕竟,口感与品质是任何饮食材料,能够立足市场的不二法门,也是亘古不变的第一条件。
虽然农粮部的这项鼓励吃本地白米的运动方向正确,可是要真正扭转当下吃进口米的趋势,政府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八个字,“提升品质,保证口感”。能够做到并坚持不懈,自然就会见到成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