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月儿弯弯照】胡玖洲/入围就是肯定



最近接到一份台湾某大学的文学奖现代诗初审工作,近百篇的作品压缩在一个档案电邮过来。友人询问那会不会需要读很久,我答覆说如果是大学级别的文学奖,其实会不会得奖的作品很容易辨识出来。困难的反而是主办单位让你选20篇作品入围,但第一轮扫过去看上的作品不足10篇,于是只能一遍又一遍的从头开始阅读,直到凑满20篇作品为止。
无论什么级别的文学奖,现代诗的组别都是重灾区,数量最多,质量也最差,好在字数比其他类别的少,可以看得很快。想起周若鹏曾经写过一篇厌恶当评委的文章,里头有那么一句印象深刻:“参赛者多数没有很认真,交稿好像在万字店填表格,随便涂黑几个格子就交上,碰碰运气。”我能很认真的说,买万字乱填号码都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中头奖,但在文学奖里头,乱投稿的得奖概率是零。许多人连现代诗和文学奖是什么都没搞清楚,胡乱写几个分行句子,或是抄了几句古诗就投过来。假如从切换电脑页面到点开文件档案需要花费5秒钟,很多时候作品弹出来的一瞬间,就足以判断一首作品不合适,然后Ctrl+W把页面关掉,换下一篇。
ADVERTISEMENT
要从校园级别的文学奖突围而出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人们常说入围就是一种肯定,但对我来说只需要理解三件事情,入围就是肯定,得奖是必须,唯一需要考量的是评审是谁,这决定你是不是首奖的问题。
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小说、散文和现代诗,这涉及你的文学观念、视野和对文类的认识。其次搞清楚什么是文学奖,这牵扯你对专业读者、题材和议题的掌控,以及文学行业规则的认识。两者密不可分,只能一起谈。
你投稿作品的读者(也就是评委),都是由专业读者组成,他们期待看到的作品和你日常在网络与课本上看到作品,完全是两回事。单是小说的种类就能细分出许多种,像是类型小说、青少年小说、网文小说、轻小说、影视剧作品改编小说等。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喜好,这并没有错,但你将以上提及的小说类型拿去投文学奖,就会出现放错地方的问题。问题并不出在那些小说比较低俗或高雅,而是它们都难以在短篇幅内表现出叙事的张力。
展现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明确的主题性。由一个主题支撑整篇作品的架构,让其专注在某一事件的讨论和延伸想像,这能让故事避免沦为流水线的叙事而结构涣散。并不是说想得文学奖就一定要书写议题、性别、家庭关系、国家、民族、历史等大框架的叙事,而是因为这些主题更容易聚焦一个重点来讨论,展现一个写作者文学功底和叙事能力。许多作品最大的问题是,评审读完后仍然不知道你在写什么,因为没有重点。
是的,文学奖的重点是如何在短篇幅内让评审看到你的才能。
我曾经受邀担任某场文艺营的主讲人,当时有个听众询问说,他非常喜欢诗人假牙的作品,如果写了相似的风格拿去投文学奖,会得奖吗?我只能委婉的回答:不会。
文学奖所期待的不是一瞬而逝的巧思和惊喜,它需要铺陈和延续,让感觉能够连绵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文字、内容和叙事架构相互协调的成果。文学奖是种竞技,也就无可否认具有功利性,因此需要在规则内极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实力。50行诗上限的潜台词是你最好写40行以上,4000字的散文字数限制,同样的你也最好写3000字以上。难道15行就没有好作品吗?其实不然,但如果一篇差不多质量的15行诗句和50行诗句,我一定会选后者,因为字数和行数的驾驭也是实力展现的一部分。
当然这并不表示行数写得越多就越厉害,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把30行内容质量的作品灌水成50行,和将70行内容的作品压缩到50行,两者的品质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前者是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比较厉害,而后者思考的是如何修剪不必要的枝叶,让其更加的浑然天成。
这就牵扯到最后一件事情:用比你完成作品更长的时间去修改一篇作品。文学写作从来没有天才,只有不懈努力不断修改的普通人。我早期完成一篇作品都需要历时一个月,至今最少也要两星期。你又怎么会有自信认为3个小时写完的作品能比其他人更好呢?我常笑话说文学奖的主办方其实不必担忧稿件的数量,因为那些老屁股都会在截稿日前3天才寄出。这并不是说他们懒散,在最后一刻才开始写稿,而是他们都躲起来默默地奋斗,把稿件修改到最后阶段才舍得寄出。
套用我大学老师的名言:一天24小时,用在哪里看得见。同样的,你花多少心思和时间去完成你的作品,读者也都能看见。
相关文章:
【专栏.月儿弯弯照】胡玖洲/创作者的自我修养
【专栏.月儿弯弯照】胡玖洲/风格辨识度
【专栏.月儿弯弯照】胡玖洲/遇事不决,魔幻现实书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