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动力青年

发布: 9:05am 17/05/2025

UCSI

药剂系学生

筹款与公益活动

康乐老人福利家园

文良港印裔孤儿院

希阳儿童收容中心

UCSI

药剂系学生

筹款与公益活动

康乐老人福利家园

文良港印裔孤儿院

希阳儿童收容中心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UCSI藥劑系學生的三站公益旅程 把知識 化作溫暖

图/文:大專學記 邱苛瑩

(思特雅)大学药剂系的课堂之外,一群大三用行动诠释了“专业与公益”的完美结合。从一堂“营销与药学”(Marketing for Pharmacy)的课程出发,他们没有止步于商业的试验场,而是走进真实的社会角落,走进长者的晚年、孤儿的童年与寄养儿童的成长。

药剂系学生以课程为契机,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他们以团队形式开展多场校内外的销售活动,学习如何营销、沟通、定价与分析市场——这些经验本可止步于课本与计算利润上,但这群未来的药剂师们选择将所筹得的近7000令吉,全数用于3场亲身参与的公益探访,用实际行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温暖的陪伴与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一站:——用专业传递安心,用陪伴送暖

在第一站的康乐老人福利家园,药剂系学生们与负责人合影留念,记录下充满温情的一刻。

为了有效满足长者的需求,学生们在前期进行了资料收集和需求评估,采购了成人纸尿裤、营养补充品、沐浴清洁用品及基础护理品,并结合课程知识,进行了药物储存、安全使用的讲解。由于部分长者有听力或认知障碍,学生们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与生活化实例进行说明,增强了长者的药物使用安全意识。

身为未来的药剂师,学生们在真实环境中锻炼了健康教育与专业沟通能力,成功应用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整场探访体现了该课程将药剂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结合的教学目标,学生亦在过程中加强了对药剂师社会责任角色的理解。学生们还与长者分享生活经验,促进了代际之间的交流,深刻体会到关怀在健康照护中的重要性。

在与长者的互动中,药剂系学生认真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帮助长者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长者们与药剂系学生展开愉快的对话,共同讨论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二站:印裔孤儿院——点燃知识与希望的光芒

药剂系学生与印裔孤儿院院方负责人及孩子们合影,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公益之旅的第二站,大三和大四的药剂系学生们将脚步带到了位于文良港的一间印裔孤儿院。这是一处收容来自单亲家庭、家庭功能失调甚至无依无靠儿童的庇护所。孩子们大多在3岁至16岁之间,正值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年纪。

为了让探访不流于形式,学生们在活动筹备阶段就投入大量心力。除了基本的生活物资采购——米、面、干粮、卫生用品及学习用品,也设计了一个“DIY蜡烛制作工作坊”,结合药剂课程中的化学知识与手作元素,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实验中体验科学。从介绍蜡的加热特性、液化后的状态,到引导他们选择心仪的香氛,每一个步骤都融合了药剂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基础理解,也体现了他们教学的用心。

对药剂系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的延伸,更是一场心灵交流的旅程。从最初策划内容到实地执行,他们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分工合作、协调物资,深刻体会到筹备一场公益活动的挑战与责任。许多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坦言,他们在过程中学到最多的,不是化学技巧,而是如何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群,也学会了如何在有限资源中发挥最大温度。

在药剂系学生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地学习蜡烛制作,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意。
药剂系学生们为努力学习的孩子们准备了麦当劳大犒赏!

第三站:——健康成长,从小做起

在第三站希阳儿童收容中心,药剂系学生与负责人和孩子们的合影,定格了这一段充满爱心与关怀的时光。

公益旅程的最后一站,UCSI药剂系学生们来到位于蕉赖的希阳儿童收容中心。这里暂时收容着因家庭变故或特殊状况而无法与原生家庭生活的3至9岁儿童。他们年幼天真,但同样需要被关怀、被教育、被赋能。

在探访前期,药剂系学生们针对儿童年龄层、体质差异与当前流感高发期等情况,展开了周全的策划。他们结合专业知识与医学指导,精心设计了一场以“卫生与自我保护”为主题的互动式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学生们向孩子们传授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卫生习惯,并通过奖励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健康意识。

孩子们在药剂系学生们亲切的引导下积极回应,不仅认真学习洗手动作,更踊跃参与互动问答。每一个正确回答都伴随着学生们送上的小奖品与鼓励。这些奖赏虽不昂贵,却承载着学生们的深意。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之外,也能感受到被肯定与被关注的温度。

药剂系学生耐心教导孩子们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们了解并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一位男孩专注地与药剂系学生交流。

学生心声

徐菘鸿:从课堂走向人群,学会真正的倾听与尊重

徐菘鸿:在帮助别人时,需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与意愿。

这次的社区服务活动,让徐菘鸿人生中第一次走进老人院与儿童收容中心。当初得知要参与时,他心中除了期待,也带着些许紧张;但更多的是一份单纯的快乐。

“那时候想着,能和几位朋友一起讨论点子、一起分工合作,看着筹备的资源一步步化为实际帮助,心中是满足的。”他说。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老人院看到的一幕:一位长者因身体不便只能用手吃饭,却仍坚持不接受他人协助。“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尊严与无奈,也意识到在帮助别人时,需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与意愿。”

三场活动中,他大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面对语言上的隔阂,他努力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关怀与尊重。“我学会了更耐心,更懂得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这些是课本不会教的,但却非常宝贵。”

问他是否认为药剂师的专业角色该延伸至这样的社会参与,他的回答很肯定:“作为未来的健康教育者,我们应该走出诊所与药房,把正确的健康理念带到人群中。”

李慧盈:除了物资,我们更想带去一份心意

李慧盈:孩子和长者真正需要的,除了物资,还有心灵上的温暖。

作为负责采购的一员,李慧盈对每一笔经费与物资的分配都不敢马虎。幸运的是,前期的筹款活动顺利,为整个采购流程带来了不少便利。

她提到,团队在活动初期就和各受访机构沟通,提前了解需求清单,让采购更具针对性。“我们依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购买,但在挑选过程中,我心里一直在想:这些孩子和长者真正需要的,或许不只是物资。”

于是,她在清单之外,额外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希望通过这些“惊喜”带去心灵上的温暖。而在第三站探访孤儿院时,果然出现了一个令她至今难忘的画面:在小朋友们挑选礼物时,他们竟然是先帮几位因病无法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挑选,然后才轮到自己再慢慢选。“那一刻真的让我们很感动。小小年纪的他们,已经懂得互相关照与体谅。”

问到这次经历是否改变她对药剂师的认知,她说:“这次活动让我更确信,药剂师的角色不该只是在药局里签处方,而是应该用我们的专业与同理心,真正回馈社会。”

玛拉副教授:除了行销,还教学生成为有同理心的药剂师

玛拉副教授:希望学生们学习沟通技巧之外,也学习倾听与真诚的关怀。

课程与活动的策划者玛拉副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Dr. Malarvili A/P Selvaraja)强调,她之所以将公益元素纳入“营销与药学”课程,是因为她深信:“药剂师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职业,我们不能只教知识,还要教如何面对人。”

她希望学生透过与边缘群体的互动,在实践中培养情绪智能与共感力。“他们多数从未接触过这些弱势群体,通过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学习沟通技巧,更是在学习倾听与真诚的关怀。”

面对未来,她也有不少期待:“我希望明年能引入更多社区合作伙伴,甚至加入线上募资与数字行销元素,不仅让学生接触公益,也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当代行销趋势中发挥影响力。”

【后记】

三次探访,看见我们所学与所成长的模样

这次的公益活动于我而言,不只是一次学术课程的延伸,更像是一场与人群、情感和自身成长深度碰撞的旅程。作为整体策划与统筹的一员,我必须提醒自己,在安排流程与协调资源的同时,也别忘了用心去“看”每一位参与者的付出与改变。

课堂上学到的市场分析、品牌策略、产品包装,在现实中不只是用来销售获利,更是一种传递价值与理念的方式。我们一再调整活动内容,只为了让长者多了解一分,或让一位孩子对知识多产生一点好奇心。

活动中,我看到原本内向的组员,在面对孩子时展现出耐心与引导力;也看到平时话不多的同学在长者面前静静聆听,双眼闪着认真的光。那些时刻让我明白,筹办活动不是为了达成什么“成绩”,而是为了让我们学会:药剂师的专业,不应只是止于药理,更要走进人心。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