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试听间

发布: 7:00am 19/05/2025

乐评

串流媒体

演算法

流量

林佚

网络平台

乐评

串流媒体

演算法

流量

林佚

网络平台

林佚/困在演算法时代,如何突破同温层?

作者:林佚

林佚/困在演算法时代,如何突破同温层?

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理论上,一个唱作人只要好好地钻研写歌技巧、锻炼唱功、勤于练琴,持续精进,应该有很高几率可以闯出名堂。若创作风格、社群人设及形象显得立体鲜明,往往是锦上添花。但在时代,游戏规则发生质变,策略成果不如预期,社媒讨论度不高,串流播放次数持续走低,只因为只让最受欢迎的内容得到关注,而这些被演算法筛选过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套路或特征,导致我们鲜少有机会接触到全新、陌生的事物,同温层像一堵厚厚的墙,让大部分与我们自身品味相冲突的内容无隙可乘,比如两三年前Ms. Puiyi退出“Only Fans”,进军音乐圈发单曲,但在同温层与演算法的操控下,很多人对此不知情。

ADVERTISEMENT

演算法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听歌习惯来分析,推测我们可能喜欢的音乐,再量身打造推荐机制。换言之,使用演算法运作的平台赋予创作人无限大的发挥空间,也可以瞬间夺走它,音乐上架到串流平台之后,创作人无法预料自己的作品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受人关注,也无法预知自己的作品会跟上什么样的趋势瞬间爆红,于是渐渐走上了这条“看演算法吃饭”的不归路,趋之若鹜地制作那些依据市场得到关注并持续走红的同质同调的作品,好让它可以轻易地融入大环境。

歌手发新歌,在人潮集中度最高的推广,我们点赞分享,很多时候无法把作品推到演算法的浪尖上,Spotify的点播次数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究竟需要多少赞数才能抬高声势?我们略懂演算法的运作概念,却对其运作方式一无所知。拿“低清”来说,在推出单曲、拍电影前,团队以拍搞笑网剧、拍广告等为主,从中建立了稳定的fan base,有一定的,异军突起,反应奇好。但习惯宅在家擅长写歌的创作人,要在一夕之间变成content creator、KOL、YouTuber等绝非易事,因为擅长的东西很有限。可以学,但时间有限。可以挤出时间,但专注力和创造力就会下滑。

或许我们忘了在演算法挟持的时代前,“推荐音乐”是一门技术,如何扩大听众群、粉丝群,不只是透过商业电台,艺人得参与大小规模不一的场地表演,与观众建立关系。要不然,可以尝试与不同的音乐人,甚至不同领域的人合作。站在听众的立场,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无法对演算法推荐系统感到满意,如果音乐品味多元,我们可自行利用串流平台中输入一些关键字(比如ambient、dream pop等)或“新歌推荐”等功能多元搜索,自己提供给自己更丰富的音乐探索体验。

更多文章: 

林佚/从情歌探究偷情的心理学 
Kinkiyen/从历史到今天:我国对音乐的文化焦虑 
林佚/从IG选曲一窥首相的外交手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