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7:20am 24/05/2025

特朗普

货币

张恒学

学说经济

鲍威尔

美联储

降息

星洲人时事观点

张恒学.在动与不动之间的经济学至理

“关税日”后有人大量抛售美债,造成利率急升,全球的人都在担心经济衰退,无动于衷。炮轰鲍威尔反应迟钝,迟迟不肯,有一定道理。谁对谁错,尽可留待未来的经济历史学家判断,今天蹭热度的网红帖文可以忽略算了。

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在5月的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议决,维持美国利率。早前特朗普曾威胁炒掉鲍威尔,原因是他在4月“关税日”时“反应迟钝”,没有及时降息,稳住美国经济。只不过后来特朗普又改口了。

ADVERTISEMENT

鲍威尔的“不动如山”,得到一些人的赞赏,认为他既坚守本分,不屈服于狂人总统的要求,也捍卫了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哥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给全球经济带来稳定。

是独立于白宫和财政部的官方机构,掌控着制定政策的权力。货币政策——“货币”,直接牵动着经济命脉;“政策”,就牵涉到政治的人事操作。以为经济专家可以超然于政治考量,是低能之见。

我是读经济的。要研究好经济,就不能不考虑影响很大的“政治”。政治是“人跟人之间的事”,简称“人事”。在美国,政治分左右、红蓝;在马来西亚,政治就是“民族、国家和宗教”的事。经济处处受到政治影响,是摆到明的事实。

然而,不管你是马来西亚人或美国人,是大爱包容的觉醒主义者,还是粗鲁野蛮的红脖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都跟我们理解货币政策无关。我们应该多学一点经济知识,也应该学习关于人事的“常识”。

其实,骂美联储骂得最凶的,不是狂人总统特朗普,而是经济学的泰山北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弗里德曼于1963年写成《美国货币史》,其宗旨,在力陈“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成因,是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做错了。这本书(连同其他成就),为弗老赢得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要知道,美联储在1913年才成立,其宗旨,是为了有效管控银行金融体系的风险。结果呢?学者语重心长、辣口婆心、奋笔疾书,全书860页,力斥美联储的实际运作违背宗旨,直接促成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

美联储到底做错了什么?美联储成立的首要任务,是当银行面临存款用户挤提的时候,及时放出足量现金,避免银行倒闭,连带造成整个经济的崩溃。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美联储要非无动于衷,就是反应迟钝。在经济大萧条年间(1929-1933),美联储本应大事增加货币供应,结果不增反降,使经济迟迟不能复苏。

弗老认为,这还不是美联储最错的地方。它最错的地方,在于它依靠几个高级的技术官僚,组成了独立而超然的管控机构(即美联储),不须遵守市场运作的原则,亦无须向选民问责交代。

弗老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告诫我们:将重大权力交付几个人之手,重大决策就依赖这几个人的性格而定;因人人性格各有分别;政策失误就无可避免——要不是因为对的人掌权,就是因为错的人掌权。而这几个人的权力越大,政策失误的后果就越严重。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形成了一整个“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时过境迁,今天的金融体系和1930年代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原则如一。

货币学派主张,当金融危机浮现,国人恐慌经济衰退之时,美联储要大手调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使紧绷的经济活络起来。

可是,今天的美联储墨守成规,他们喜欢后知后觉的看着宏观经济指标,比如通货膨胀和就业率,在FOMC开会,慢条斯理的调整利率。

“关税日”后有人大量抛售美债,造成利率急升,全球的人都在担心经济衰退,鲍威尔无动于衷。特朗普炮轰鲍威尔反应迟钝,迟迟不肯降息,有一定道理。谁对谁错,尽可留待未来的经济历史学家判断,今天蹭热度的网红帖文可以忽略算了。

2002年,世人为弗里德曼举办90大寿纪念研讨会。会上,后来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向弗老致敬,说:“关于大萧条,是你对了,我们错了。我们衷心感到抱歉。但因为有你,我们不会再犯了。谢谢你!”

伯南克吸取弗老学说的精髓,带领美国安然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他2014年卸任,于202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天的美联储主席不是伯南克,是鲍威尔,他有没有记取弗老的训示呢?

不动,可能因为一个人智慧稳如泰山,也可能因为一个人性格戆戆憨憨,被陈规旧制牵着走,只求不犯错,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敢做对的事。

说到《美国货币史》,我在大学图书馆的书架上曾一睹这本巨著的书背风采。当时我只敢“望其项背”,没有拿来翻阅,更不要说对其内容作深入研究。我写作本文的资料,源自弗老的通俗作品《资本主义与自由》。

据闻,今天的学子,从大学到硕博研究院,连一本书都没有完整读完过。这样的博士会有真学问吗?

真正的学问,不是作科学的分门别类,更不是在那边情绪化的、功利性的分开你你我我,然后说:我对你错。这叫“站在道德制高点”。

真正的学问,带人站上凌霄绝顶,一览众山小;该道歉的道歉,该道谢的道谢,然后哈哈大笑。这才叫“不动如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