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龄国(五) | 政府启动乐龄计划 您准备好了吗?




槟城中下阶层的老人遇到家庭问题或经济难题,通常会浮起一个念头:搬到打枪埔养老!
拥有9座17或18层高楼、共3660单位廉价组屋的打枪埔,在人们心目中是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费用较低廉,生活所需一切设备齐全,是独居老人众多的老人村。
ADVERTISEMENT

衣食住行费用较低廉
槟打枪埔成“独居老人村”
只要不嫌打枪埔垃圾臭环境肮脏,老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许多同样是孤单老人交朋友,每天一起闲坐聊天,互相扶持。这里是人情味浓厚的老人社区,是未来国家步入老龄国之后的缩影。
打枪埔是槟州老龄化社区之一,约80%人口为乐龄人士。白天,在这个社区的巴士车站、小贩中心、社区会堂以及组屋外的阴凉处,总可以看到老年人的身影。

打枪埔乡村社区管理理事会会堂阴凉的屋檐下,不时聚集了纳凉的老年人。打枪埔位于升旗山选区,这个空间也被改造为“升旗山乐龄人士活动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开放给乐龄人士使用。
一位经常坐在会堂屋檐下纳凉的长者告诉记者,每天吃完早餐后,她都会在外溜达大半天才回到组屋单位。因为独居的关系,入睡之前,就只有电视和手机为伴,相当无聊。以前行动能力比较好的时候,还可以搭巴士到处游走,现在腿犯疼,行动比较受限,大部分时间待在这个社区。
这位长者只是社会的缩影,很多的乐龄人士每天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并不知道如何让日子变得充实。

妇女部设活动中心
减乐龄人孤独感
政府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通过社会福利局在全国推行的乐龄人士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乐活动、教育课程、健康服务和社会支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的生活素质。
目前,槟州有9个国会选区设立乐龄人士活动中心,并获得当地州议员及乡村社区管理理事会等单位的支持。
参与单位希望这些活动能够把乐龄人士吸引过来,让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愿意参与和动起来。
升旗山乐龄人士活动中心
骆荣金:充实乐龄人生活
办免费舞蹈班义诊等

升旗山乐龄人士活动中心主席骆荣金说,该中心与乡村社区管理理事会共用空间,除了供乐龄人士活动,平日晚上和周末也进行乡村社区管理理事会的活动,空间被充分利用。
他说,该中心从去年12月开始投入运作,今年2月正式开幕,使用率还不是太活跃,其团队正积极筹备为乐龄人士而设的活动,希望吸引更多人到该中心,让老龄生活更加充实。
“目前有团体跟我们合作筹办免费舞蹈班,义务教导长者跳舞。欢迎更多非政府组织前来举办活动。”
目前每个周三下午有慈善团体施医赠药义诊。每个月的首个周五也有非政府组织人员举行讲座会,教导按压经络。每逢各族节庆也举办应节活动。

李秀玲:鼓励乐龄人士投入活动
升旗山老龄人士活动中心管理员李秀玲说,打枪埔的独居乐龄人士为数不少,独自在家不免孤单,通常白天会在社区里走走看看,找人聊天打发时间。

她指每天有10多位乐龄人士前往该中心使用设备。有的独居长者也会独自来坐坐,碰上聊得来的就多聊几句,有的是跟朋友结伴过来。
“很多长者在车站一坐就大半天,外面天气很热,我们邀他们到中心吹冷气,活动活动。有的会过来看看,有些人还是比较喜欢坐在车站看人来人往。”

她说,该中心除了提供免费设备和空间,也鼓励乐龄人士投入活动。举例来说,若是对制作手工有兴趣,可向该中心申请资助购买做手工用的材料。
升旗山乐龄人士活动中心有冷气、风扇、电视机、躺椅、运动器材、厨具,为当地乐龄人士提供休闲、交流与活动的空间。还备有茶水、饼干点心供享用。

日落洞乐龄人士活动中心
帮补中心运作费用
采会员制方便规划活动
目前正在筹办的日落洞乐龄人士活动中心,则会采取会员制。该中心主席拿督斯里谢松柏解释,采用会员制是为了方便统计和规划乐龄人士的活动,以及帮补中心的运作费用。

将设立免费医疗诊所
他透露,该中心将设立免费医疗诊所,由志愿者提供医疗咨询及支持服务。此外,还计划举办各种活动,要把该处打造为活跃的乐龄人士中心。
“我们计划举办每日健康运动、数码诊所、烹饪班、排舞、艺术与手工、园艺活动等,提高乐龄认识参与社区活动的质与量。”

他说,联邦政府每年拨款5万令吉给乐龄人士活动中心,不足应付开销,因为每个中心都得聘请管理员,还需设备和活动经费。除了招募志愿者和赞助人,团队也筹备数场募款活动筹经费。
“非会员也可以前来中心使用设施,但我们还是鼓励大家加入会员。从2月至3月期间该中心已成功招募约400名会员。”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月租仅400 吸引贫苦老人
区域人口减少致商圈凋零
打枪埔组屋是公认养老代价最低的地区。槟州政府把这里视为安顿贫苦者的栖身之处,如E座和J座组屋550平方呎一房一厅单位,州政府只以90令吉租给有需要者。
目前的打枪埔私人单位,月租只是400令吉。30年前一个单位的转手价是3万多令吉,目前也只是8万令吉水平。
近廿年来打枪埔人口也逐渐减少,老人不及以前多,过去热闹的美食小贩商业中心人气不再,超过一半的菜市场单位早已空置。
人口老化 年轻人搬离
留守小贩:菜市场繁华不再

打枪埔菜市场杂货摊贩张家联(77岁)说,打枪埔目前面对人口流失,特别是年轻人口严重流失的问题,留守的老人也逐渐减少,造成商贩的生意受到影响。
生意不好的小贩迁移营业地点,或乾脆停业。当地菜市场自冠病疫情之后,一半以上都是空置单位。
他80年代初开始在打枪埔做生意,经历了打枪埔市场兴旺的80和90年代,特别是卅多年前,对面坟场边的菜市场搬到目前的建筑物时,生意特别好。
可惜的是,在打枪埔人口逐渐老化人气消退之时,当地菜市场小贩也步入老年,青黄不接之下,营业的摊位也逐渐减少,热闹不再。
收入锐减
这名留守的小贩说,他的收入不比过去,只够应付自己的生活费。
他说,年轻一代不能接受打枪埔肮脏狭小的生活环境。
再说,现代家庭儿女少,孩子长大后也不再接受一家人挤著一房一厅的单位,长大后搬到区外居住,一去不回头。
容先生:与邻里融洽共度
“独居并不一定孤单”

74岁的“打枪埔老乡”容先生过去是社会活跃份子,曾经是当地的政党服务队人员。
他说,打从1969年政府兴建了打枪埔首座组屋开始,他便住进A座组屋至今。
傍晚时分,他坐在打枪埔巴士站旁的洋灰椅,与几名老人聊天,印度阿姨路过时也趋前谈话,不同民族相处融洽。
容先生对记者说,打枪埔至少有三分之一单位的居民是像他一样的独居老人。他们平时早晚都喜欢坐在路边的巴士站一带聊天。
由于老人众多,经常有人不定时到巴士站派免费食物,但多数是食肆卖不完的食物。
他的妻子与儿女已搬离打枪埔,留下他一人独守老家,为了排解寂寞,他加入了从早到晚枯坐的老人阵营。
但是,他很满意在打枪埔的独居老人生活,有朋友,有邻居,有说有笑。独居,并不一定孤单。
疫后转租住政府屋 租金90
妈咪乌达:靠老顾客订单维生

记者意外的在打枪埔美食小贩商业中心遇到吃早餐的林美芳,正与几个老闺蜜言谈甚欢。
林美芳外号妈咪乌达,冠病疫情前在车水路与姓王公司后一带食肆兜售乌达,即槟城娘惹美食“鲤鱼包”,疫情之后就不见人影。
她说,她过去是打枪埔居民,到了乐龄年纪,单身的她终于申请到政府的打枪埔出租单位,每月租金90令吉。
她有许多老顾客,依靠定单有些许收入,可应付每月500令吉左右的独居生活费。
停车位不足 医疗设施远
李文兴吁关注老龄社区需求

植物园州议员李文兴说,目前官方没有具体的打枪埔老人数据,但预计打枪埔1万2000人口逾40%是老人。
他一直强调,政府六七十年代规划打枪埔组屋时,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来策划。
“政府是要让年轻人居者有其屋。可是,半个世纪之后,我们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最显著的例子,是当年建筑组屋时没有规划停车位,造成今天停车位严重不足。”
“再来,这里也没有很好的医疗服务,乐龄居民要到亚依淡。而且,超过30%的打枪埔组屋私人单位被废置,引发道友来吸毒。”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