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有故事的人 | 法芝琳各类歌舞样样行 舞台是她生命一部分




你或许在热闹的歌台上,看过一个年轻女生变装、或在新年活动上看到她扮演财神,更多时候是她在台上劲歌热舞,各种语言的歌曲都难不倒她。
她不挑演出场合,不计舞台大小,只要有观众、有人愿意听,就有她的身影。她不是在等待成名的机会,而是出于对舞台最纯粹的热爱。

她叫东姑法芝琳,今年22岁,是一名视觉艺术与设计系的大学生,更为关丹人熟悉的是她的表演事业。
法芝琳是在舞台的光影中长大的孩子。她从3岁学画画、4岁学钢琴、5岁开始唱歌,到今天17年如一日地站在舞台上,已经把表演活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来自巫华家庭 跑歌台不冲突
来自巫华家庭的她,自小接受华文教育,毕业于独中,热衷参与各种族的节庆和交流活动与表演。“多元”对她来讲是日常,早已从生活中自然融合。

校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族群,筹备活动时互相合作,混血背景让法芝琳更容易融合其中;在表演场合上,有些节目需要她跳华族舞蹈、唱福建歌曲,或是穿上京剧戏服,甚至跑神庙歌台,从不觉得会与本身的宗教有冲突。

她还曾学习变脸艺术,把中华传统文化演绎得灵动精彩。作为一名华巫混血的穆斯林女孩,她不避讳各种舞台造型。

“文化是百花齐放的,每种文化都有其美丽,我的演出是一种表达方式,为了呈现艺术,不是被标签。”

无视“扮财神”“登台”不妥声音
面对一些保守人士的异样眼光,质疑“扮财神不妥”或“女性不宜登台”的声音,法芝琳微笑回应,自己从未被父母亲阻挠过,相反还极其支持这个热爱舞台的女儿。

也试过有人对她的身材评头论足,但她并没有过于在意。
“我是易胖易瘦体质,曾为走T台比赛严控体重,只吃鸡蛋,后来碰上疫情终于‘摆烂’了,现在则为了健康管理形象,不再为别人的眼光辛苦自己。”

这个从小活跃于舞台的女孩,是母亲拿汀陈慧莲与父亲东姑再努希山的独生女,公公也是已故彭亨苏丹阿布巴卡的兄弟,虽然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但当初踏上演艺旅程却是因为母亲。

实现母女舞台梦
一旁的陈慧莲曾是校内歌咏队成员,因家庭清寒无法追梦,如今把未圆的梦想倾注于女儿身上。加上法芝琳自幼就爱表演,母女俩的舞台梦,自此展开。
她说,女儿小时候上台比赛时没有经验,拿不到名次,便自掏腰包准备奖励,鼓励她坚持下去。
到了11、12岁开始取得成绩后,法芝琳更坚定自己对舞台的热爱。为了磨练,她到处参与演出、比赛和文化交流等,拜师学艺,乐在其中。

曾因比赛破音陷低潮
这条路并非总是光鲜亮丽,她也试过遇到挫折。最难忘的一次比赛,是在2023年参加水立方杯选拔赛时,因紧张破音。作为疫情后的第一场大型比赛,对当时只有20岁的她,压力巨大。
“我很少出错,对自己很失望。失去信心一段时间,站上台会害怕再次破音。”
但她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继续争取上台机会,后来在“歌不止是传说”全国赛中获得最佳歌喉奖,逐步重拾自信。

获得更多演出机会后,也曾有经纪公司接洽过她,但因合约限制,至今仍是自由身。
“我喜欢现在这样,自由选择演出,享受表演不受限。”

目前仍是学生的法芝琳,并没有让表演耽误学业,曾在就读文凭课程期间维持3.98的成绩。即使如今的表演和排练满档,她仍能抓紧每一个空档学习,如同其他年轻人一样追剧、看综艺及户外活动。

只要有邀请将继续演出
“舞台是快乐的来源。即使毕业后工作,只要有人邀请,我都会继续演出。我是典型乐天派,‘happy go lucky’ ,没有太多规划。”
对于有心踏上舞台的年轻人,她说,“不要听太多外界的意见,要相信自己。有低潮是正常的,只要不要放弃,一切都会变好。”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