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豪.推迟退休年龄不如提升健康寿命



首相安华指出,虽然马来西亚人民的平均寿命是76岁,但是大多数人口的健康寿命仅有67岁,这意味着人生最后的9年都是处于不健康或生活质量不佳的状况。
ADVERTISEMENT
这项数据不仅反映大马公共健康政策的迫切挑战,也进一步凸显政府若一味主张延长退休年龄,将无可避免地让人民在身体衰退期继续承受工作压力。
倘若无法改善人民健康素质与晚年生活质量,延迟退休将沦为拖延危机而非解决问题。因此,真正关键的不是推迟退休年龄,而是主动重塑退休生活,让中老年人拥有更健康、灵活与有尊严的晚年选择。
瑞典作为全球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典范,其制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瑞典政府在过去二十年持续推动“积极老龄化”(Active Ageing)理念,不仅保障高龄者的医疗与生活支持,更在制度上鼓励中高龄族群参与再教育与社会服务。
中老年公民可通过市级成人教育平台(Komvux)申请政府补贴课程重学一技之长,或透过地方议会参与社区治理、文化保育等志愿活动,从而将“年老”转化为“经验资本”。
因此,与其延长退休年龄,不如从根本上提升中老年人和退休人士的再参与能力与生活质量。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所谓“再参与能力”,并不单指继续就业,而是指个体在退休后能否自我规划、持续学习,并以多元形式参与社会,包括创办微型企业、担任社区顾问、从事文化传承、照护教育、跨代际对话等领域。
大马高教部与人力资源部可以携手开设“职业重塑”(career redesign)计划,在既有的大马先前学习经历认证(APEL)基础上,为50岁以上的国人量身打造短期技能认证或转型路径,如:数字内容制作、乡村生态旅游、艺术指导等。
大专院校也可联合社会福利局部一起设立“乐龄学堂”,吸引退休人士进入校园传授人生经验、参与课题研究,重新定义“教与学”的主客关系。这种重塑机制将使退休不再是“离开社会”,而是“以新姿态再进入社会”。
更进一步,我们必须在制度设计上从“劳动力延长”转向“寿命质量提升”的公共政策理念。联合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多项报告中强调,未来的社会必须关注“健康寿命”而非“单一寿命”,即人们在身心健康、具备自主生活能力的年限。
若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没有提升健康寿命,那等于让国民在体力下降的岁月继续打拼、增加疾病风险与心理压力,最终反而加重公共医疗系统的负担。
例如,日本虽有延迟退休制度,但也同步推行“健康增龄”政策,通过社区复健站、营养补助、认知训练等方式延长健康寿命,结果国民实际工作意愿与社会参与率反而上升。马来西亚若忽略此平衡,将可能出现“人虽活得久,却活得苦”的情况。
综上所述,延迟退休年龄本身并非原罪,问题在于社会是否为中老年与退休群体设计出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路径。一项有远见的公共政策,不应只是压榨老年人最后的劳动力,而应让他们在人生下半场,继续活出价值与希望。
在长寿社会即将到来之际,我国必须放下“工作等同于生产力”的传统思维,改以“参与就是价值创造”的理念来重构退休制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迈向一个既公平、又有活力的全民福祉国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