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动力青年

发布: 9:00am 21/06/2025

读写障碍

父子双打

曾之奕

读写障碍

父子双打

曾之奕

【动力青年/《学海》青年/有话说】星光不問趕路人 曾之奕的閱讀與成長之路

图/文:青年特約作者 林展邦

与其他受访者相比,总有一点特别的地方。他说话时格外谨慎斟酌,间中略有停顿思考。这本是平常的举动,在他身上却容易被放大检视。事实上,这也不是他首次公开对治疗,并逐渐过渡成为正常开朗的大学生的心路历程。个人努力、父母陪伴、社会关怀的片段散落在同名脸书专页的各个角落,而采访当日,便是数年来所有信念整合为言语之时。

曾之奕通过用电脑打字书写稿件。

被诊断出读写障碍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天长日久的发酵和忽略。直到曾之奕五六岁时,一次家长日上,校长在与其父母的交谈中首次提出疑虑。在那之前,他只是个众人眼中安静、寡言少语的小孩。如一般父母的反应,曾父曾母除了担心,便是无止境地从杂志、网络搜集相关信息,以便在带小之奕见医生前对这病症有基本了解。曾之奕还记得那时的治疗方式:“就像小孩子玩乐一样,但都是专项训练某个对应脑部或身体部位的运动,也可以说是给特殊儿童的游乐场。譬如我的手脚发力不平衡,他们就会安排对应的爬绳项目。”

踽踽独行的求学路

读写障碍也致使曾之奕的学习之路与常人有别。由于学习能力落后,他小学时才真正掌握识字的能力。学习生涯中,因无法解读老师授课内容而“考砸”几乎是常态。他坦言,自己在同学眼里或许是个不合群又很孤僻的“怪人”。即便羡慕他们总是玩得很开心,很想加入他们,却不知如何开口询问“我能不能一起玩”,所以常受冷落。有的小朋友还会用荧光笔画他的校服,令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另外,有位令他特别有印象的老师会为他“开小差”,譬如缩减他的听写题数,但小之奕并不因老师的宽容而高兴:“我只希望像普通学生一样被对待。”

曾之奕考试前用功复习。

在父母的陪伴下,他按照医生建议开始每星期两次的“一对一职能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除了肢体,也着重调整手眼协调和专注力不足的问题。而当院方的治疗手法贯彻到生活中,爬绳项目就换成用筷子夹起分区的豆子,放到不同的容器里。持续努力几个月后,豆子的训练终于完成。接着,曾之奕便会迈向下一个更进阶的训练。他在不断的治疗、训练、不放弃的驱动下致力跟上进度、提升自我。在这期间,曾母都在旁耐心指导、陪伴,给予他无限的鼓励与支持。由于深知读写障碍患者的特性与困境,他呼吁社会大众应该多多包容体恤,让他们得以融入社会,养活自己,自由表达诉求。因为哪怕是鼓起勇气向出外的父亲电话留言要一份面包,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突破。

曾之奕年幼时期的职能治疗——爬绳项目。

如今,曾之奕就读于新纪元技职学院的新媒体系。他坦言,选择这个科系是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启发,他们都从事相关行业,所以可以随时获得宝贵的意见。刚入学时,他曾为大学极其繁重的功课量而感到压力。但脑中创意逐步具象化带来的成就感,填满了他疲惫的内心,反而觉得好玩。曾之奕还不确定往后会否投身于此行业,但课程内容让他学到许多新事物,“且当作是学习机会,即使自己不会,观察其他人怎么做也是一种学习。就像有一回亲眼看到直播现场的精密准备,除了和观众直接互动的主播,后台还得有工作人员回应评论、拿白板、调试器材等。唯有互相配合才能形成镜头前和谐的画面。”

用社交媒体书写成长轨迹

幽暗的前路逐渐显露微光,但曾之奕并不因此止步,心中有一把声音告诉自己应该继续蜕变,“我现在已经几乎克服‘读’和‘写’的不便了,握笔不顺的情况可以用电脑打字代替。目前的愿望就是沟通能力可以再进步,谈吐有趣些,这样能和同学的关系变得更好,而不只局限在作业交流上。偶尔我也会和老师聊生活或分享电影。”

曾之奕的脸书账号如今已拥有逾万粉丝,这是他始料未及的,连曾父都发文感叹,不执著于紧跟潮流的儿子是如何走到这一步。行动管制时期,他在家里闲得无聊,母亲让他注册脸书账号。原本是为了鼓励他借此发布生活短文,如今却一步步搭建成另一道沟通桥梁。“不擅长说话的人,就用写的方式抒发内心,触及读者。我现在很认同妈妈当时的见解。”

曾之奕热爱分享生活。

他会不定时发帖文,以分享性质为主,“生活中我的朋友并不多,所以我已经把留言的网友,当成朋友圈的一部分,还会期待他们的回应。”他自述华文程度只到小学四年级,五年级起转入英校,身边同学多为异族同胞,只能靠阅读与家庭交流弥补语言能力的不足。“所以我真的很感谢网友们的包容与鼓励。”机会使然,编辑因喜欢他朴实的文字,为他安排一个同父亲撰写的“”专栏。起初他感到紧张,毕竟专栏文章不同于社交平台,但每星期日见报的时刻,我们仍可从他在与父亲商讨后的文字中看见更多温暖柔情。

曾之奕分享他和父亲一起合作书写的专栏。

曾之奕也非常感谢父母的付出,像是特地请假陪伴他治疗、转学至规模较小的学校,希望老师能多给予关注。尤其母亲时时刻刻陪伴,在睡前轻声读睡前故事,指引他从红蜻蜓小说中学习生字。为适应英校授课内容,他还曾上过英文字母班学习音节。他爱阅读的习惯由此养成,而阅读治愈了他的阅读障碍。如今,他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对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有着极大的兴趣。平日若不在家看视频或阅读,便会在难得的外出时间,与家人到电影院享受沉浸式感官体验。

曾之奕以阅读克服读写障碍。
微光成炬,点亮未来

回想观影《年少日记》那天,母亲注意到他在座位上惴惴不安,询问是否感同身受。曾之奕不置可否,认为或许是电影中暴烈的父亲,让他庆幸自己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他看完电影后主动写出一大段文字,成为电影的宣传者。这也是在曾父屡屡表示想看他写观后感后,成功培养为其爱好之一。

曾之奕提到毕业后会考虑深入学习日语:“两年前和家人去东京旅行,结果爱上日本和日文翻译小说。希望学成后可以看原版书籍,毕竟经译者之手,感觉上一定有变化。”他也喜欢泡咖啡,和观影逻辑一样主打“体验为先,结果居后”,“我会准备很多不同店家售卖的咖啡粉,自己试着调和。且不说品牌,即便包装相同也能调出细微差别,我听说是咖啡豆烘烤时间有点不同!”

曾之奕和家人到日本旅行后,促使他想学习日语。

在他眼中,人生中的每一份感受都值得记录——一次又一次生命的轨迹起落、电影上新、咖啡香气渗满鼻腔、下一篇专栏或帖文的规划,恰好是一种自我修复。

曾之奕个人照。
曾之奕脸书头像。
曾之奕的校园生活-运动会剪影。
曾之奕的开学第一天。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