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5:01pm 21/06/2025

马大

华裔生

马来亚大学

理大

国大

星期天头条

A-不是A

茫茫升学路(二) |  华裔生录取率骤减 马大跌幅最明显

报道:廖芷悠
照片:受访者提供、档案照

根据全专升学辅导(全升)提供近3年的数据显示,被公立大学热门科系录取的骤减,已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其中,又以国内最知名的最为明显。

ADVERTISEMENT

另外,国立大学医学系、药剂、生物医学、工商管理、经济系,也出现华裔生录取人数明显下降的情况。

例如医学系,2022年录取了180名新生,华裔生有73名,占总人数的40.55%;2023年录取79人,占总人数的43.17%;不过在去年,却仅录取9名华裔生,仅占总人数的3.96%。

至于牙科系,马大在2023年录取15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28.85%;2024年仅录取3人,占总人数的4.84%。

在生物医学方面,马大在2022年录取13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的32.5%;2023年录取12人,占总人数的32.43%;去年却仅录取2名华裔新生,占比仅4.17%。

马大在经济系方面,2023年录取89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的44.5%;不过在去年却仅录取15名华裔,占比骤降至4.95%。

在法律系方面,2023年马大录取52名华裔,占总人数的31.90%;在2024年马大仅录取12名华裔,占比仅5.97%。

*数据参考自全升积分参考指南
国大法律系录取人数稍增

华裔新生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仍在国大发生。国大在医学系在2022年录取47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的26.11%;2023年录取67名华裔,占比上升至37.22%;不过去年却骤然减少,录取仅19名,占比跌至8.89%。

国大工商管理在2022年录取35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的10.36%;在2023年录取35名华裔,占总人数的9.64%;去年录取28人,占比7.55%。

不过,国大法律系的录取人数却略有增加,2022年录取2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的1.50%;2023年录取5名华裔,占比5.21%;去年录取6人,占比6.32%。

*数据参考自全升积分参考指南
各科系华裔新生人数上升
成“绿洲”?

同时,理大对华裔新生人数的录取却呈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

理大医学系在2022年招收15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的11.03%;在2023年招收12名华裔新生,占总人数的8.16%;而在2024年则招收16名华裔,占比上升至9.64%。

理大牙科、药剂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牙科系华裔生的人数占比从2022年的12.5%,上升至16.67%,到了2024年达至21.57%。

理大工商科系在2022年的华裔生人数占比是29.51%,到了2023年上升至43.04%,在去年更是达到华裔新生占全系新生总人数的50%!

*数据参考自全升积分参考指南
王祺翔:上诉个案飙近3倍
反映录取标准 缺预告

华裔生在公立大学的人数骤减,少不了“升学管道”这个因素。目前华裔生最主要的升学管道,便是大学预科班和大学先修班。前者学额僧多粥少,后者报读人数一直减少,造成了升上公立大学热门科系的学生,也相应的减少。

在大学预科班录取名单公布后,马青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王祺翔披露,截至15日,马青共接获476宗大学预科班上诉个案,人数比马华执政时期更多,反映录取标准缺乏预告、执行仓促,令学生陷入升学混乱。

王祺翔指出,中六生仍具其优势,文凭获得许多国际大学承认,可以直升海外大学,也仍会有中六生被政府大学热门科系录取,只不过仍需与大学预科班的学生竞争。
要求教部重点关注4全A+生

他指出,上诉者中包括4位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中考或全A+的学生,毫无A-,却没有获得大学预科班的自动录取。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收到170个大学预科班的上诉个案,今年的人数急飙近3倍。”

他表示,马青已将学生名单提交教育部,并特别点名这4位全A+学生,要求教育部重点关注,目前尚未获得回应,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的助理仅表示第二轮将根据绩效排名(merit)的方式录取。

过于专注学术课外分数或偏低

“我们担心的是如果用绩效排名的方式计算,这4个全A+的学生可能反而会被放弃。因为很多学生在得知10A将获得大学预科班自动录取后,很多都专注于学术,不再聚焦于课外活动,所以分数可能偏低。”

他说,不少学生通过社媒“小红书”平台向他表达无奈与愤怒,批评教育部至今未针对突然“U转”的政策给予任何解释。

“如果真如首相宣布的政策,他们是符合资格的,为什么去年能够做到(10A生自动录取),今年不能?去年总共录取过多少个学生,教育部到现在没有公开过数据。

“即便是去年,马青也会接获类似投诉,甚至有一位全A+学生最后也没被大学预科班录取,只能转读私立大学。”

预科班被视为热门科系有利途径

王祺翔坦言,许多学生之所以“挤破头”都想进大学预科班,是因为该路径被视为进入公立大学热门科系的更有利途径。

“大学录取系统会优先把名额分配给大学基础课程(Asasi)的学生,很多基础课程都有保留配额,其次才分给大学预科班,然后轮到中六生。”

他说,许多就读大学预科班的学生即使被公立大学录取,也常因志愿不符而不得不再次上诉,上诉失败以后,只能转读私立大学,这类问题已是屡见不鲜。

无论如何,王祺翔还是鼓励学生申请大学预科班,因为最少可以省下一年的大学基础课程(foundation)费用,毕竟私立大学相关课程方面的学费约为1万令吉,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

他强调,每年马青都会遇到2种上诉个案:“第一是大学预科班;第二是医学、药剂、法律等专业课程。这些热门科系竞争激烈。”

*数据参考自全升积分参考指南
或需检讨有无必要保留中六班

谈及未来趋势,他说,公立大学录取的中六华裔学生人数减少是必然的趋势,这其中除了固打制以外,也不能忽略少子化的问题,或许多年以后,一个县只剩下一所开设中六班的学校。
“到了那时候,政府可能就需要检讨,究竟有没有必要保留中六班。

“不过中六生有其优势,STPM文凭获得许多国际大学承认,可以直接升读海外大学,当然,也仍会有中六生被公立大学热门科系录取,只不过他们需要和大学预科班的学生竞争。”

林靖杰:反加剧人才流失
连番改革 无助公平教育

马大新青年主席林靖杰批评公立大学录取体制存在“制度性偏私”,更指公立大学今年来连番改革不过是“糖衣毒药”,不仅无助教育公平,反而加剧阶层割裂与人才流失。

林靖杰:“大学预科班从一开始本来就是为土著提供特权通道的政治产物,它不是为了育才,只是为了制度性分配政府大学的‘入场券’。”

他指出,去年的“SPM 10A生自动录取大学预科班”的政策毫无实质意义;而向中六生提供的津贴,或是在大学开设中六班等,其实是“掩耳盗铃”的政治秀。

“大学预科班从一开始本来就是为土著提供特权通道的政治产物,它不是为了育才,只是为了制度性分配公立大学的‘入场券’。”

他说,相较之下,中六班制度严苛、课程受国际认可,却在公立大学录取中惨遭边缘化。马大新青年一直主张,大学预科班已不再是当今教育体制所需要的制度。

“比如我们去年曾经帮助过的吴翔熠,他在STPM考试中考获优秀成绩,却只能通过直接招生的方式进入大学。

“庆幸的是在我们为他召开记者会过后,有找到奖学金来赞助他完成学业,他才终于能够就读于自己向往的大学和科系。”

STPM考试获高分更难

林靖杰也曾在大学预科班中就读,他说,大学预科班与大学先修班在考试分数上本来就存在差异,大学预科班是60%的课堂评估(assessment)和40%的考试;而大学先修班却是10%的课堂评估,以及90%的考试。

“在大学预科班,你的考试只要考获50%以上,就可以轻易拿到A的分数。然而,中六考试本来就很难,获得高分更难。

“公立大学录取制度方面,无论是大学预科班与大学先修班的录取比率各50%,或者为给予中六生更高的绩效排名都好,可是政府偏偏反其道而行,优先考量大学预科班。”

低成本中六成无奈选项

他指出,因为相比起大学基础课程的高收费,中六的成本较低,尤其是对清寒家庭出身的非土著学生,中六是迫于无奈的最后选项。

“只是他们的处境就会变得很可怜,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要上大学就只能去读中六。”

他说,大马高等教育制度已深陷“既不平等也不进步”的双重泥沼,自1999年大学预科班推行以来,大马教育制度不仅未有进步,反而在不断倒退。

“当我们看到马大在国际排名很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原本可以排名更高,有没有想过我们原本可以留住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清寒子弟受到平等的待遇?

“我们不反对多元入学渠道,但唯有回归公平原则,高等教育才可以拨乱反正,一切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包括马大直接招生(公开招生管道,SATU)学费飙涨等,也会迎刃而解。”

相关新闻:

茫茫升学路(一) | 被制度斩升学路? STPM华裔考生 热门科系近零录取

茫茫升学路(三) |  “不如愿,非末日” 升学条条大路通罗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