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房市向南而生系列4| 依区3助攻 柔房市旺到明年



柔佛大型基建及数据中心动工建设中,也带旺土地交易;图为士年纳科技园建设中的厂房。
上一期,在颠覆篇章中一览柔新捷运系统(RTS)动工前后对新山房市带来的影响,虽激活产业需求,但真正投运后是否能如市场预期般带来经济外溢效应,起到留住并凝聚人口的关键仍是未知数,且伴随而来还有投资者热络购地恐掀起发展失衡风险。
ADVERTISEMENT
这也是市场人士最怕的“井绳”,毕竟回望大马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简称依区)20年,发展失控导致的房市供需失衡的噩梦仍然历历在目,这一次背靠依区基础,又有数据中心和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护航,新山是否就此摆脱“中转站”的尴尬位置,走出自己的成功模式与新加坡谱写“山坡双城记”?
新山房市仍处于即将腾飞的起步阶段,并未有任何过热迹象,产业顾问坦言,虽然未来走向难测,尤其有着与新加坡无缝连接的柔新捷运大大提高市场未知,而数据中心与柔新经济特区还未成型,但在这样的前提下假设其他市场因素不变,相信热闹到明年不是问题。
2027大选或成阻碍
何以说热闹到明年不是问题?皆因我国将在2027年迎来第16届全国大选,市场人士直言,一般在大选前半年,市场情绪开始趋向谨慎静待结果出炉,毕竟在推动大型区域经济项目方面,联邦政策影响深远。
而在依区时代最明显的房市下行周期,发生在政府着手打房,即2014年以后,纵然有着柔新捷运、数据中心与柔新经济特区齐发力,但在部分产业顾问看来,想象的未来很美好,但未知的不确定性不可忽视。
“我们是看到很多关于柔新捷运通车后,与柔新经济特区重点旗舰关注的高科技行业、绿色能源、数据中心、创新科技等领域发展,会如何刺激经济与人口,但往后是否真能如此目前言之过早。若以柔新捷运为例,投运后票价如何制订?如何确保价格可让人们愿意这般每日往返马新两地?是否可以消化通勤的人群?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部分。”
撇开这些未知,兴业研究区域房产领域研究主管龙国雯告诉《投资致富》,另一个阻碍就是5年一次的全国大选,而下一届大选落在2027年,冀望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两国之间还能继续“愉快合作”。
“如果联邦政权真有变化,柔新经济特区料不至于会有很大变化,毕竟这是国与国之间成型的合作项目,所以估计这一两年(新山房市)还是可期,发展商料会把握这个机会。”
大马私营估价师、物业经理、房地产代理和物业顾问协会(PEPS)主席苏巴马念也认为,新山市中心有着柔新捷运这大型的公交导向发展(TOD),难以预测往后房价涨势。
“基本上,各产业类型的价格及租金都普遍走高,至于短期内会否持续走高,我相信可以,假设一切因素保持不变,相信市场有望亮眼至2026年。”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柔新特区受制度保障
稳定投资信心
另一方面,柔佛州投资、商贸、消费事务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李廷汉上月底在公开场合言明,不论国内政局如何演变,柔新经济特区都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动摇,扫除市场对于政权变更会否再次扼住这类跨国合作命脉的担忧。
毕竟我国4年前因隆新高铁(HSR)计划取消,向新加坡赔偿1亿零281万5576新元(当时汇率约3亿2027万令吉)的记忆犹新,最初是由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于2013年和新加坡时任总理李显龙提出,并在2016年底签署具约束力的双边协议,放眼10年后(即2026年)运作。
不过,前首相敦马哈迪领军的希望联盟2018年执政联邦后,以费用过高为由搁置计划,随着我国政权数次更迭,两国最终在2021年正式终止计划,以致大马必须赔偿相关成本。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2022年11月上台后,重新探讨隆新高铁,但强调须由私人领域主导投资,而非政府资助。
为此,李廷汉郑重声明柔新经济特区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具法律约束力,有着双边合作协议基础的经济蓝图,不论往后政局如变,特区发展仍可有制度保障与政策延续性,无疑是稳住投资者的“定心丸”。
地理优势+柔新捷运
“新加坡后花园”更受热捧
很多人难免会好奇,新加坡过去20年在柔佛尤其是新山房市发展扮演何种角色,现在还握着房市向南而生的“钥匙”,未来在基建项目与经济特区相辉映下,又会到达怎样的高度呢?
国际房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JLL)研究主管尤莉亚指出,新加坡是依区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仅次于中国,自2006年以来累计的投资总额已达543亿令吉。
“随着政府在2007年推出依区发展框架,和长期经济与基建发展指南,许多在新加坡设立据点的跨国企业(MNCs)及新加坡本土公司纷纷将业务拓展至柔佛,举例农产品供应商Agrocorp国际私人有限公司与日本公司合作在柔佛扩展业务,另外贵为亚洲知名大型多元化不动产集团的新加坡凯德集团(CapitalLand Group)与UEM阳光(UEMS,5148,主板产业组)联合开发努沙再也科技园(Nusajaya Tech Park)。”
欧洲东亚企业渐入驻
新加坡企业转向柔佛新山设厂与扩张,除了营运成本比新加坡来得低,另一个原因是两地距离不远,然而龙国雯近几年的观察发现,自特朗普第一次于2017年出任美国总统至冠病疫情时期,投资依区不再只是新加坡专美,欧洲及东亚的企业也慢慢布局东南亚,尤其是依区一带。
“特朗普出任总统后掀起中美贸易战,促使欧洲及东亚企业慢慢迁移(生产线),或扩张至包括依区在内的东南亚一带,而我们也有看到诸如制药、油气或部分食品类消费产品公司已在柔佛设立生产线。”
新山为何这般火红并受到外资企业与投资者追捧?龙国雯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即“新加坡后花园”的地理优势与公共交通基础建设落地,更进一步加速两国的人流与货运流通。
理由1:地理优势
“首先,新山就在新加坡隔壁,而新加坡已经不够土地发展,所以那些已经在新加坡设立工厂的外资,一旦要找更大的地方扩张生产线或业务,自然而来就会前往新山,因此除了数据中心,柔佛也不乏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
理由2:柔新捷运
柔新捷运有望缩短人流与货运流通时间,目前建设如火如荼,但还是无法扭转人们对新山更像一个人来人往“中转站”的看法,即这是一个往返马新的重要通路,但不会是生活的城市,短暂停留的过客掀不起波澜,定居的人们无事也不想塞车进城。
记者亲自走访后发现新山市巴士其实很难等,所以当地人出门多数会自行驱车或使用电召车公司Grab的服务。
也是产业估价与咨询公司PA国际(PA International)董事经理的苏巴马念呼吁柔佛州政府,应加速推动公共交通系统,以便能在柔新捷运投运后,更好纾缓来往武吉查卡(Bukit Chagar)站点的交通拥堵。
“换乘枢纽网络和新道路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中,连接新山的双轨电动火车(ETS)预计将于今年年8月投运。”
数据中心创造篇
全国数据容量1GW第一州
柔佛数据中心发展已有雏形,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动当地建筑领域发展。
根据产业顾问公司莱坊(Knight Frank)去年底发布的《2024年数据中心研究》报告,巴生河流域虽拥有最多数据中心,但柔佛的数据容量是全国最高,占我国总容量近80%。
“一旦兴建中的数据中心投运,柔佛会是大马第一个数据容量达1GW(吉瓦)的州属。”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赛夫鲁早前指出,柔佛有望在2030年前承担全国60%的数据中心容量,进一步巩固东南亚数字枢纽“龙头”,这还得归功于柔新经济特区加快柔佛州内发展步伐,今年首3个月获批投资近90%流向数字基建。
新加坡2019冻结令带动热潮

柔佛数据中心因新加坡2019年底冻结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开始红红火火,诸如微软(Microsoft)、辉达(NVIDIA)、亚太及日本区最大数据中心集团Airtrunk、字节跳动(ByteDance)等全球科技巨头,都纷纷到此投资建设数据中心。
在数据中心发光发热前,柔佛因临近新加坡的优势,表现最为特出是物流与工业产业。尤莉亚指出,基于政府的刺激政策更多针对工业项目,加上过去15年间的项目落实高峰期,使得柔佛工业产业数量仅次于雪兰莪,是大马第二大州。
“根据国家产业资讯中心(NAPIC)的数据,柔佛2012至2019年间的工业产业数量已超越雪兰莪,但冠病疫情期也拖慢工业产业发展,反观作为新兴资产的数据中心却以‘黑马’之姿在柔佛站稳了脚。”
尽管新加坡已在2022年解除冻结令,但柔佛在土地、水源和电力成本方面相对有优势,从而让数据中心热潮持续升温,这也是柔佛房市向南而生的一大关键转折。
苏巴马念披露,柔佛目前已设有多个主要设施,包括位于安莎大厦(Menara Ansar)的Open DC JB2、Nusa Cemerlang工业园的STT Johor 1、努沙再也科技园的STACK Infrastructure JHB01园区,以及古来的杨忠礼绿色数据中心园区。
“此外,即将在新山甘拔士(Kempas)建设的DayOne科技园也将新增108兆瓦的电力容量,进一步巩固柔佛作为区域数据中心枢纽的重要地位。”
柔新经济特区集光篇
首季投资额比隆多一半
特区效应现端倪
柔新经济特区整体发展计划面纱虽尚未完整揭开,但从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最新公布的今年首季获批投资数据来看,特区效应或已初现端倪。
我国今年首季获批投资仍按年增长3.7%至898亿令吉,柔佛州以301亿令吉的批准投资总额,荣登全国之首,紧追在后是首都吉隆坡(150亿令吉),两州获批的投资额相差一半。
另一方面,柔佛州政府与投贸部及相关机构合作,于今年2月推介柔佛大马投资促进中心(IMFCJ),作为柔新经济特区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这项先导计划由依斯干达特区发展局(IRDA)、柔佛投资机构和大马投资发展局共同管理,加速柔新经济特区内的投资流程,截至上个月中已接获逾300宗来自投资者的查询,其中100宗与森林城市金融特区直接相关。
该中心已成功协助5项总值165亿令吉的重要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也从原本的3个月,大幅缩短至仅需1至35天。
对此,苏巴马念呼吁州政府,也应重新探讨当地房市发展程序,同时减低合规成本,比如发展收费,这将会拖慢当地房市发展,更重要是推高最终售价。
另外,政府已为草拟柔新经济特区发展大蓝图启动招标程序,如无意外蓝图具体内容料会在今年11月出炉,以明确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方向。不过,在明确的大蓝图出台前,本地商界人士料续按兵不动。
避免太依赖新加坡
无论是柔新捷运、数据中心抑或柔新经济特区,对于新山就像一把双面刃,一个控制不好易伤己身,现阶段争取保持热度为上策,分析员提醒,这一次新山与新加坡虽更有机会实现“山坡双城记”的携手成长路,但需避免过于依赖新加坡。
龙国雯指出,这一轮在柔新经济特区带动下,新加坡会越来越成为新山房市的带动力,因新加坡本身土地已不足,面对供应不够但需求很大的拉扯,比如住宅产业积压后爆发的需求就会往柔佛去,所以这个是一个长期趋势。
“若没新加坡,新山想要凭一己之力取得大跃进其实不容易,合作才能有更好发展,但未必就是当初市场所言的,类似香港深圳的‘双城记’,而是会走出自己的一套模式。”
她解释,依区时代很多人总拿港深双城故事比喻新山和新加坡,但从整体发展情况真正达到香港深圳的模式,需要的时间绝对不是几十年。
须自创新山-新加坡模式
“要记得,深圳香港是一国两制,但我们与新加坡是两国,深圳香港始终是一个国家,在推行政策和执行方面相对会没太大难处,但放在新山-新加坡来看,毕竟还是两个国家,每个计划的推行需要妥善协商,比较起来看得出那个分别,所以要百分百复制港深经济特区的模式并不可能也不实际,最终还是要走出自己的模式。”
龙国雯这般有信心,主要是上一轮市场热议依区与新加坡是类似香港与深圳的存在,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实现到。
“因为当时我们只有那一条新柔长堤和马新第二通道,没有柔新捷运也没有经济特区,更没有两个国家握手讨论要如何去发展,可是这一次,安华和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更能有商有量推行跨国项目,实现真正双城记指日可待。”
下期预告:新山市中心虽仍是整个柔佛发展重地,但整体发展势头有往其他柔新经济特区旗舰区扩散的迹象,下一个热点又是哪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