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发布: 3:27pm 23/06/2025

村上春树

赖明珠

密严

村上春树

赖明珠

密严

走进村上的遗憾与丧失之森

文:密严(马六甲)

像这样写出了颜色的“丧失感”,在追寻过程中,也连带述说与他人沟通的不可能。这类“丧失感”,在《1973年的弹珠玩具》弹珠机的消失,《寻羊冒险记》里老鼠不见了、奇奇失踪了、海岸线消亡。《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里声音消失了、《发条鸟年代记》里猫失踪了、妻子也失踪了。《1Q84》里从高速公路下降的阶梯消失了。主角为了寻找这些而展开故事,正是以“丧失感”为原型内核。

ADVERTISEMENT

原善教授著作《超短篇小说100%解谜》,选题特殊,有不少长篇累牍评论村上的长篇或中短篇小说,但始终少有人关注超短篇。教授认为村上长篇小说是座迷宫,初入门可能茫无所从,从超短篇下手,不失为进入村上文学森林的捷径。这些超短篇包括极短篇小说、随笔、文案等等,不只适合刚接触村上的新手,也能让村上老粉丝饶有兴味的读下去。每章开篇讨论前,教授体贴读者,为作品写出简短概要,既唤起老粉丝的回忆,也让新手迅速入门,掌握大致上要讨论的方向。

◢未收在单行本的〈蓝〉

〈蓝色消失了──或继续做不变的梦〉,原作发表于西班牙塞维亚举办的世界博览会《EXPO’92》专刊杂志,以“迈向千禧年”为主题,杂志非常厚重,由英国独立报、法国世界晚报、意大利共和国报、西班牙国家报,各报以新闻别册形式联合制作,再以个别语言发行。但原作小说往后也没收录在单行本或文库本,仅见于讲谈社《村上春树全作品1990——2000》。故事大致上是主角起初在烫衣服,突然发现衬衫上的条纹“蓝色逐渐变淡下去,然后就完全消失不见了”,因而大吃一惊。接下来除了衬衫,其他东西的蓝色也消失,正感到束手无策。为了确认其他人的蓝色是否也一并消失,打电话给朋友也不在家,问女朋友,也不太搭理。于是为了确认蓝色到底怎么了,只好出门去,问地下铁的车站职员,他说跟政治无关而拒绝回答,只好四处乱逛试着找出蓝色,却始终没找着。最后打电话到内阁总理广宣室,总理大臣回以“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只要制造新东西就好了”,主角搞不懂是啥意思,还是继续坚持喜欢蓝色。

◢村上的各种“丧失感”

主角自我探询:“年号变成2000年,到底会有什么改变?我想。那只不过是日期不同了而已,不是吗?”作品舞台设定在千禧年前的最后一天,以为“世界并不会因此而有什么改变”的主角,竟然发现蓝色消失了,世界发生了“钜变”。像这样写出了颜色的“丧失感”,在追寻过程中,也连带述说与他人沟通的不可能。这类“丧失感”,在《1973年的弹珠玩具》弹珠机的消失,《寻羊冒险记》里老鼠不见了、奇奇失踪了、海岸线消亡。《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里声音消失了、《发条鸟年代记》里猫失踪了、妻子也失踪了。《1Q84》里从高速公路下降的阶梯消失了。主角为了寻找这些而展开故事,正是以“丧失感”为原型内核。村上文学森林的主角们,对这些并不会高唱反调,只会继续拥有“不变的梦”,既不会在世情里反复高唱时光留步,也对总理大臣宣传的严苛“历史”之流不能苟同。拒绝这类容易理解的二元对立,既不“复古”,也不想“开新”,正是村上文学的魅力所在,因此作品末尾“我会小声说,可是蓝色不见了。而且那是我向来喜欢的颜色”。

◢用遗憾推进小说

〈四月某个晴朗的早晨遇见100%女孩──或反实假想式的文学〉,先简介了山川直人改编的短影片。笔锋一转,立即以这超短篇为原型,讨论《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串连到长篇小说《1Q84》。所谓“反实假想”,其实是建立在“当时如果那样……现在已经变成这样了,但就是(因为不能这样,所以现在没接受那样)”,以本作为例,就是结尾那句“我真应该这样向她开口表白的啊!”因为没能做到,所以最后两人只好擦肩而过,就结束了。《挪威的森林》的渡边是有多么爱直子,或有多么爱绿,那件事眼前已确认结果,但当年并未充分了解,因此没能传达给对方,于是在悔恨中说出了往事。换言之,“反实假想”的悔恨,就是一边追忆过往,一边讲述故事,挽歌、恋曲都采取这类形式,虽然说大部分文学都有类似叙述,但村上的小说,就如巴洛克华丽音乐背后,形式可以一变再变,但不变的就是不断重复的顽固低音伴奏,以遗憾的形式,不断推进小说叙述。

〈唐古利多烧饼的盛衰──或与文坛的诀别〉,我当初阅读原作小说,以为只是趣味小故事而已,从未另作他想。但从教授的解析,才知道原作发表于1983年3月,一年前村上已完成第三部小说《寻羊冒险记》,村上前两部小说《听风的歌》和《1973年的弹珠玩具》,各别提名八十一届和八十三届芥川赏,最终并未得奖。〈唐古利多烧饼的盛衰〉正好表达了村上对日本传统文坛的态度,在当年非左即右的日本文坛,村上老早就决定走出自己的第三条路,打拼出自己的蓝海市场,从此“不与时人弹同调”,逐步成为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书迷话题,也是日本书市的指标。每回村上春树发布新小说,就是文坛盛事,读者排成一列长长的人龙,照例都会上新闻。而村上春树的第三条路,其实就是往自己的潜意识深处探索,再经由个人潜意识通道下潜再下潜,触动集体潜意识的网络,所以村上小说里总有“挖井”、下探“异世界通道”等等意象出现,让不分国籍的年轻人,经由各国翻译文字,一代又一代串连起来,最终长成茂密的村上文学森林。

相关文章:

【村上春树现象/01】走向世界的村上春树,如何走进马来读者群?
【村上春树现象/02】作家Rebecca Ilham/爱上马拉松,跑着跑着,跑进村上春树魔幻世界
【村上春树现象/03】热情减退,依然在读──解读村上春树的魔力
【我在日本逛图书馆】叶蕙 / 到日本图书馆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