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2025中馬零碳轉型與全球可持續發展青年論壇 馬中青年共築零碳未來



当全球气候危机从科学报告走向现实的灾难,青年一代正以教育为基石、以行动为利剑,重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
今年4月,MSAC 2025中马零碳转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青年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举行。在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处的支持下,论坛由马来西亚旅华学生会(Malaysian Students Association in China, MSAC)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协办。来自马中两国的青年学子,与企业领袖、智库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绿色能源、低碳技术及青年领导力展开深度对话,为马中合作及亚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马中两国的政商学界代表及青年学子,围绕绿色能源、低碳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马中两国青年的“绿色课堂”——为期3天的论坛不仅是一场技术研讨会,更是一堂生动的全球公民教育课。在这里,青年、学者、企业家与政策实践者通过辩论、路演、文化交融,探索了从知识到行动的全链条转型路径。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场论坛的价值远超议题本身:它揭示了教育如何赋能青年成为变革者,以及每个人如何在日常中践行可持续发展使命。

圆桌论坛:跨学科实战
论坛首日的圆桌讨论中,来自马中各界专业人士以“绿色能源浪潮下中马青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开展圆桌论坛,主要围绕新能源时代趋势、东南亚地域优势与机遇、青年成长与发展等内容展开讨论,呼吁青年投身新能源技术研发与产业闭环的构建。主讲人包括单原子催化专家陈仲欣博士、上海G-COVE福鹏绿科创始人蔡奕鸿、道合科技投资创始合伙人兼总裁王春燕、马来西亚柏卡集团新能源技术研发总监薛庆俊和盘古智库湾区研究院秘书长高山。在场的参与者也向嘉宾积极提问和交流,共同探讨青年如何在绿色领域中持续发挥自身力量。
在论坛中,陈仲欣以东南亚年均2000小时光照数据为切入点,提出“中马光伏产业链协同”的技术蓝图,意即中国可与日照充足的马来西亚,在产业发展上双方能够有更多合作空间;蔡奕鸿则分享了氢能设备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经验。目前,氢能在工业、交通、电力和建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工业领域,由于用量大且技术相对成熟,存在绿氢替代灰氢的减碳空间,或将成为短期内氢能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这场科学与商业的碰撞,揭开了零碳转型的深层逻辑——技术突破需与产业链、政策支持同步推进。

辩论赛:批判性 思维锻造
辩论赛围绕“个人低碳生活VS技术革新”展开激辩。这场火药味十足的辩论,要求青年参与者在10分钟内准备好一应数据、案例甚至哲学观点。赛后,反方辩手叶明见坦言:“我原本坚信技术至上,但现在明白,没有公众参与,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因成本过高而搁浅。”可见,真正的可持续转型需要“双向奔赴”:技术突破需与公众意识同步提升。在日常决策中,我们常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因此,学会在“减排责任分配”、“环保与便利性平衡”等议题中保持辨证思考,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

Shark Tank:模拟路演培养商业思维
本次论坛的“重头戏”为Shark Tank模拟商业路演。Shark Tank源于美国一档竞赛节目,让参与者向企业家或企业高层提案,以决出胜负。此次路演要求团队针对企业真实需求设计方案。通过2天的讨论和打磨,参与者团队针对马来西亚柏卡集团和上海G-COVE福鹏绿科环保科技集团的案例,呈现光伏储能优化、AI碳足迹监测等方案。评委给出一针见血的总评:“青年常陷于技术完美主义,但企业需要的是成本可控、能快速落地的方案。”
另一马来西亚团队结合本国农村缺电现状,提出“光伏+微型电网”的落地计划。评委薛庆俊建议:“不要直接复制中国的模式,而应该要结合当地领袖的动员能力和国情,让社区一起成为共建者,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站在全球化4.0的时代节点,本次论坛的成功实践证明:青年人才的跨国界流动与思想碰撞,正在重塑全球治理的新范式。论坛凝聚起产学研各界的智慧合力,收获了极具实践价值的阶段性成果。论坛围绕 “零碳技术革新”、“全球能源转型路径”、“可持续创新生态构建”等时代命题展开的深度探讨,展现了青年、知识和合作的力量。本次论坛特别注重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通过设置圆桌讨论、案例共创等环节,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充分发声。事实证明,当给予年轻人足够的信任和空间时,他们完全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在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全球议题上找到共鸣点。
这场论坛的结束,同时象征着马中两国青年在绿色领域合作的起点。通过本次活动,参与者有了对职业的敬畏、对差异的包容。这场以青年为主角的盛会,通过培养创新、促进跨境合作及增强青年领导力,深化两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双边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马中零碳合作写下生动注脚。
张镒雯:促进理解与创意 盼为世界做贡献
我深感荣幸,能够在这次论坛中见证并参与到来自马中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活动的3天,不仅让我目睹了两国青年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上的热烈讨论,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这种跨国交流对于推动全球变革、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
在论坛中,我看到了来自两国的青年代表彼此分享各自的观点、经验与创新想法。无论是在热烈的辩论中,还是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大家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和深刻的思考。通过这种跨文化的互动,不仅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理解,也为解决共同面临的气候挑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解决方案。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参与,在此次论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激情、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使得论坛充满活力,也为未来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希望和动力。我相信,正是这种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和行动,推动我们在实现零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这次论坛让我深刻感受到,马中两国的青年力量是我们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资源。我相信,通过继续加强这样的跨国交流与合作,我们能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