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5:04pm 28/06/2025

创伤后遗症

星期天头条

布特拉高原气爆

创伤后遗症

星期天头条

布特拉高原气爆

重回气爆现场(五) | 家园宛如核爆后废墟 回忆最痛

报道:张韦瑜
俯瞰镜头下,国油天然气管修复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陈敬晖摄)
受灾单位 227间民宅
损毁车辆 365辆
伤者 145人,其中104人住院

2025年4月1日大约早上8时,雪州布特拉高原国油天然气管道泄漏引发爆炸和火灾,火势绵延500公尺,数公里外清晰可见火光冲天,火势在下午2时完全扑灭。

布特拉高原和谐路主要划分为Topaz、Amber和Citrine三个区域,Topaz区最靠近爆炸源,是重灾区;邻近的甘榜瓜拉双溪峇鲁也有47个单位全被烧毁。

ADVERTISEMENT

居民回忆说,事发时风向紊乱,加上Topaz区缺乏树木遮挡,火焰、浓烟与炙热气流扑面而来,巨大冲击波夹着飞沙走石与碎片,击毁屋墙、砸穿门扇,宛如灾难片的末日场景。

这片空地原是多间屋子的所在地,如今已被夷为平地。(辛柄耀摄)

事发3天后,居民返回家园,只见尘封街道,树木焦枯、屋瓦塌陷、汽车融化,仿佛核爆之后的废墟。

马来村民不仅痛失家园,轿车也被烧成废铁。(辛柄耀摄)
梁耀文:无形创伤难修复
心理疏导 应扩至社区

事故的善后工作持续展开,灾区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步修复,房屋可以重建,但心灵的裂痕却难以抚平。

临床心理师梁耀文接受《》访问时指出,事发至今,如果灾民依然常处于神经过敏状态,甚至半夜惊醒,难以入眠,这是典型的过度警觉反应。

梁耀文强调,灾难发生后“黄金两周”为治疗关键期 ,患者尽早接受心理疏导,将有助于大幅降低长期创伤反应的风险。(受访者提供照片)

“除了情绪受困扰,也有人会恐慌发作,如出现呼吸急促、胸口闷痛、反复头痛或胃痛等症状;在儿童群体中,更有案例出现尿床、依恋加剧等退行行为。”

3群体承受各层次情绪压力

梁耀文指出,更难修复的是无形的心理创伤,根据心理冲击的严重程度,受影响人群大致可分为3类,每一类都承受着不同层次的情绪压力。

“第一类是最靠近灾难中心的人,即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与亲人。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常陷入恐惧、无助与悲伤的情绪漩涡,久久难以自拔。”

第二类是亲临现场的一线工作者,如指挥人员、医护人员、媒体等;他们在救援过程直接面对创伤性的画面,感同身受让他们经历着类似的痛苦,容易出现失落、挫败、惊恐及易怒等情绪。

“第三类则是与灾难相关的‘间接受灾者’,包括相关行业从业者或透过媒体接大量灾情画面的群众。虽然未在现场,但在信息过载与画面冲击下,也可能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反应。”

有鉴于此,梁耀文强调,灾后的心理疏导与修复不应仅集中在灾民身上,更应扩大至整个社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心理支持,慢慢走出心理的风暴。

灾后“黄金两周”治疗关键期

梁耀文说,灾难发生后“黄金两周”为治疗关键期 ,患者尽早接受心理疏导,将有助于大幅降低长期创伤反应的风险。

“据我所知,目前已有大学心理团队为灾民提供个别辅导,并引入艺术治疗方式,特别是透过儿童绘画,评估他们如何表达恐惧与创伤印象。”

他说,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实践以“循证疗法”为核心,常用的方式包括帮助幸存者重新解读灾难事件,例如让他们明白“爆炸并非自己造成”,降低过度惊慌。

“透过集体倾诉与分享,尤其针对一线救援人员,预防‘替代性创伤’悄然发生;而对于重度焦虑或睡眠障碍的个案,医生可能会处方抗抑郁药物,以稳定情绪。”

鼓励患者寻求专业协助

在灾难发生后的重建过程中,家人和社区的互助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支持不仅能缓解受灾者的情绪,也有助于推动心理复原。

梁耀文说,强烈的心理反应若出现在创伤后的一个月内,很可能属于急性应激障碍(ASD),若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他说,无论是ASD或PTSD,最重要是鼓励患者寻求专业协助,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咨询,皆可显著促进患者的恢复过程。

“亲友可以成为患者的倾听者,给予受灾者倾诉的空间,但不要试催促,也避免说出‘你应该忘掉’等批判性言词’。”

实质性帮助减轻无助感

此外,他说,稳定的生活节律如维持规律用餐和睡眠,能带来安心;实质性的帮助,如协助房屋修缮或医疗资源,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无助感。

“针对无法用言语表达复杂情绪的孩童,则可透过游戏或绘画理解他们的感受;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反复接触灾难新闻,以免加重焦虑。”

另外,梁耀文提醒,长期陪伴他人处理创伤的亲人,也容易出现“共情疲劳”。因此,定期休息、照顾自身情绪,并适时寻求外部支援,是维持持续陪伴能力的重要前提。

相关文章:

重回气爆现场(一) | 气爆毁家园 身心灵重创 3个月了还是废墟

重回气爆现场(二) | 母女仍在疗伤复健受辅导 “一听列车飞机声 惊恐”

重回气爆现场(三) | 李先生:原定年杪结婚 灾难打乱人生计划

重回气爆现场(四) | “保住性命 已很幸运” 林建文:当新家在装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