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7:40am 30/06/2025

学生

STPM

郭碧融

漫谈时事

预科班

星洲人时事观点

学生

STPM

郭碧融

漫谈时事

预科班

星洲人时事观点

郭碧融.学生的前途不是“一场赌博”

若继续让优异生含泪被拒,终有一天,“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人才的流失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隐忧。

中国高考放榜当天的半小时后,北大招生老师便火速驱车从北京赶往内蒙包头,为的就是“抢下”考获713分的学霸潘睿。

ADVERTISEMENT

据报道,北大和清华大学为了提高大学的声誉与排名,从过去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进行宣传,到现在亲身上门“抢人”,显见招生力度不断地在加强。

相信我国许多看到这样的景象,尤其是大马教育文凭(SPM)与大马高级学校文凭()中横扫全A的学生应该会既羡慕又心酸,因为相对而言,我国政府似乎比较舍得“放”掉学霸。

一名执业律师陈劲晖近日就在脸书发表一则题为“我从STPM的鬼门关死里逃生”的贴文,讲述其当年踏进马大法律系所经历的艰难过程,如今回首都要向20岁的自己说一声“你辛苦了”。

陈劲晖在STPM考到4.0满分,加上课外活动拿到了99.1的分数,与100分只有0.9分的差距,堪称一张非常出色的成绩表,未料却无法获得首选科系——马大法律系,而是第四选择的理大大众传播系,于是开启了与这个体制的一场硬仗。

他拜访了部长、副部长、官员,无数次往返教育部、国会大厦、马大,为自己据理力争,最终才成功挤入马大门槛。但是,往后每当有人问他要不要念STPM时,他的回答是,“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不要。”

当先进国家的领导层深知人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资源;当顶尖大学深谙优秀学子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动力所在,我国却仿佛逆流而行,非要人才通过各种障碍、历经折磨,才得以叩响大学之门。

更引人诟病的是,大学没有统一的招生机制,学生可通过大学、STPM或直接招生的途径进入大学,但政府却没有公开各管道的录取数据,以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参考指南,只能抱着“猜测”心态选择最具优势的升学管道,比如拼尽全力在SPM考获10A,以便获取直接进入大学预科班的机会,让自己的一只脚先踏进大学门槛。

遗憾的是,最近SPM的10A课题就暴露政府不尊重教育与优秀学生的行为。首先是首相安华去年宣布10A生可以自动进入预科班,谁知今年成绩放榜后,教育部却宣布只有10个A+和A的学生才符合资格,考获A-的学生则需额外申请。在引发争议后,教育部近日又宣布调整标准,将考获A-的学生纳入其中。

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如何让人对我国教育体系有信心?这也难怪许多有经济能力的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往独中或国际学校,并在孩子中学毕业后直接让孩子报读私立大专,因为无论是父母或孩子,都承担不起那种怀抱希望,尔后又被泼冷水的悲愤、失望、无奈的心情。

最近STPM的成绩已经放榜,相信在不透明的招生制度下,优异生本身也无法确定,自己能否被大学录取?10多年前,在STPM考试中获得3.97分,成功进入马大土木工程系的郑伟伦就形容,那段求学路就像是“一场赌博”,也感慨说学生到底是在比拼能力,还是比谁的运气比较好?

我国并非缺乏人才,缺的是一套真正公平、透明并以人才为本的教育政策。

政府大可不必像中国高校般上门“抢”学霸,只要建立起公正且具公信力的招生机制,就能留住人才、赢得民心。否则,若继续让优异生含泪被拒,终有一天,“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人才的流失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隐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