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7:00am 03/07/2025

陈静宜

卓衍豪

肉骨茶

六堡茶

台北桥下叫工

巴生港码头工人

基隆港沙茶咖哩面

怡保广西梧州六堡乡矿工

陈静宜/​昔日工人爱哪一味?

图文:陈静宜(台湾饮食专栏作家)

巴生港也曾有大量的码头工人,上工前,一碗、一碗白饭,提供体力所需的蛋白质与热量。底层劳工没钱看病,一听有滋补养生的药膳,总会认为多多益善,反正有病治病,无病可强身。至今,巴生人仍一早就吃肉骨茶。我想是当年工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内化成现在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巴生码头的工人一早就吃肉骨茶,饮食习惯流传下来,现在也成了当地人的早餐。

我曾走访一些有过大量工人的乡镇,这些乡镇曾因快速发展而繁华一时,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物换星移,工人或者亡故、或者他走。人不在了,留下的只有生活过的痕迹,而目前还“活着”、后人也参与得到的,就是因应工人而生的食物。说是“食物”而非“美味”,是对工人而言,比起美味,生存更重要。

ADVERTISEMENT

1970年代,台湾台北桥下,一早便会聚集一票从中南部搭火车北上的人们等着“叫工”。“叫工”指媒合劳资双方单日临时工,工头坐在罗里上,视当日工作人力需求状况,双方价钱谈拢了便上车,人手足了便开车,驶往做工的地方,通常是一些粗重活,一天工作结束后,又会把人载回原地,日复一日。

台北桥下有家肉粽摊,叫工前,摊上热腾腾肉粽,为工人接下来打拼储存体力资本;下工后,一颗肉粽犒赏着饥肠辘辘的人们,这或许是打零工的人,一整天里最幸福的时刻。

台北大桥头肉粽,曾经带给桥下打零工的人们,一日中最幸福的时刻。
一颗肉粽提供蛋白质与热量,让工人上工前或下工后得以饱足。

随着时代变迁,桥下叫工不复存在,然而肉粽摊依旧生意兴旺,已经传至第三代。咬一口扎实的肉粽,眼前浮现的是五六十年前,经济将要起飞,对未来充满希望,一路奋斗向前的工人背影。

昔日工人饮食习惯内化成当地人生活

巴生港也曾有大量的码头工人,上工前,一碗肉骨茶、一碗白饭,提供体力所需的蛋白质与热量。底层劳工没钱看病,一听有滋补养生的药膳,总会认为多多益善,反正有病治病,无病可强身。至今,巴生人仍一早就吃肉骨茶,外地人可能认为,一早就吃得这么补吗?我想是当年工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内化成现在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台湾基隆的码头工,也有他处所没有的独特一味。二战过后的数十年间,基隆港繁盛一时,码头工人搬运、装卸、理货,24小时不停歇。码头附近开了许多食堂,食堂靠着工人做生意,工人也靠着食堂生活。1950年代落脚当地的汕头人开起面店,工人大量流汗,需要补充盐分,店家便在当地原有咖哩面的基础下,加入汕头的沙茶,推出了重咸、重口味的“沙茶咖哩面”。

汕头人落脚基隆,在码头旁经营工人食堂,沙茶咖哩面成为当地独特一味。
基隆码头旁卖的咖哩沙茶炒面,提供码头工人饱足并补充流失的盐分。

后来随着船运货柜化,人力精简,食堂少了工人出入,却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这盘面见证了码头工人曾经存在的历史。

民间普遍认为猪血清肺,基隆瑞芳曾有煤矿工人,当地店家卖的甜不辣,就有矿工爱吃的猪血。

作家提到,1880年怡保开采锡矿,招揽了许多矿工,来自广西梧州六堡乡的,生津解渴、调理肠胃,成了矿工眼中的保命茶。而今锡矿没落,工人不再,六堡茶也淡出怡保舞台;然而近年,六堡茶意外成为茶人炒作标的物,加上观光风潮,六堡茶重现怡保,成了现代人与历史衔接的扣环。我到怡保不吃芽菜鸡,但会喝杯六堡茶,向曾经在此地流血流汗的华人矿工们致敬。

不同性质的华工,吃的食物是否有所不同?我发现大抵有几个共同要素:采矿或长时间待在坑洞内的人,地底湿气重,大抵会需要祛湿药膳或药酒。如工作场合是采矿等通风欠佳之处的人会吃猪血,民间普遍认为猪血清肺,如曾开采煤矿的基隆瑞芳。而当时工人娱乐有限,多半只有嫖赌,壮阳、固本药酒很受男工们喜好。

至于原本产金矿的九份,为什么要卖芋圆?那跟矿工无关,跟电影《悲情城市》大卖,引起的观光风潮有关,观光改变了食物地景,现在人们到九份,不一定知道矿工,但一定会吃碗芋圆再走。

现在人们到九份,不一定知道矿工,但一定会吃碗芋圆再走,图为店家推出新品“面茶芋圆”。
相关文章:
陈静宜/​换罐头做主角
胡须佬/继续爱辣椒酱
张丽珠/6月榴梿
阿蓟/会呼吸的印度香饭(biryani)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