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5:00pm 05/07/2025

星期天头条

布特拉高原气爆

星期天头条

布特拉高原气爆

重回气爆现场(六) | “无人负责?天灾的错?” 气爆 气爆!

报道:张韦瑜、林佳香
Topaz区靠近爆炸核心的四排房屋遭烈焰吞噬,屋瓦尽毁、墙体焦黑,宛如废墟一片。(陈敬晖摄)

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发生3个月,终于等到调查报告出炉,报告解释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却解不开居民内心的千千结,因此不仅未能平息民愤,反而引发更多质疑,激起灾民的失望与不满。

居民认为这份报告不合理,更加无法接受他们无辜受苦,最后结果是没有人需要承担责任,他们也不满调查报告将责任归咎于“自然现象”,却避谈人为疏忽。

ADVERTISEMENT

多名居民受访时直言,调查报告内容含糊且避重就轻,许多关键问题也未给予交代,令他们感到自身所经历的灾难与诉求,仿佛从未被认真看待。

(上图和下图)大马职业安全与卫生局的气爆调查报告。
国油没后续补救安抚不安

调查报告揭露,贯穿全马各地长达268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系统,也存在安全隐忧,但国油公司至今未就后续补救措施或如何安抚民众的不安,作出明确说明。

除了对报告结果不满,不少灾民在现实生活中依旧挣扎求存,多户家庭损毁的房屋尚未修复,一些人仍在承受灼伤的皮肉之苦;他们也申诉保险理赔不合理、医疗开销与临时住所的租金等等费用日积月累,生活压力与日俱增。

居民的愤怒在社媒群组“炸开了锅”,在饱受心理和精神折磨之下,一些居民考虑透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要求有关单位为监管与施工决策可能存在的疏失负责。

刘先生:“自己人查自己人”缺透明

布特拉高原Topaz区居民协会副主席刘先生对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深感不满,当知道调查结果的那一刻,简直难以置信。“这份报告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方为这场惨剧负责,叫我们这些受害者情何以堪?”

他批评调查过程缺乏透明度,调查小组成员全由政府单位组成,严重影响报告的公信力与说服力。

“这么重大的事故,理应要由独立的第三方来主导调查,而不是‘自己人查自己人’。这样的安排,谁能信服?”

他指出,居民原本期望政府能正视他们的处境,协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并且认真回应他们的疑问,但现实却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忽视。

应重视理赔安全重建难题

“除了事故发生初期对灾民的关切之外,灾民后续所面对的现实难题,包括保险理赔困难、安全疑虑、生活重建,政府是否真正重视过?”

他说,这3个月来,国油公司人员每天出入住宅区,在被围起来的区域内进行工程,却从未向居民清楚说明正在进行什么施工项目,导致居民忧心忡忡。

他指出,国油公司上个月在布特拉和谐1/3路设立控制阀站,而该阀站距离一户民宅仅有25公尺之遥。居民得知后深感不安,立即联署请愿并致函国油公司,表达反对与抗议,然而一直未获得正式回应,诉求如石沉大海。

他强调,上次爆炸的是埋藏于地底的天然气管道,破坏力已令人震惊,如今控制阀站设置于地面,一旦发生事故,冲击波将毫无遮挡,后果只会更为惨烈,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

质疑报告 居民5问

居民对调查报告的疑问:

●调查小组成员全来自政府相关单位,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是否能保持调查的中立性与公正性?

●报告完全未提及其他两条未爆天然气管的检测与安全评估,以及是否仍在使用?

●若是地质问题,是否代表布特拉高原从一开始就不适合建设住宅区?

●报告一方面否认人为工程干扰,一方面又提到“人类活动造成地形扰动”,是否有矛盾?

●为何报告未厘清,是否有单位应对监管或施工疏漏负责?

专家点出关键盲点
5大谜团 谁来解惑?

独家报道:林佳香

一场天然气爆炸震撼全国,燃起的不仅是火光,毁的不止是家园,更揭开了埋藏在地下的隐患。

大马矿物及地理科学局(JMG)与大马职业安全与卫生局(JKKP)日前公布两份官方报告,专案小组根据所获得的详细报告整理出来,并由专业资深土木工程师刘先生研读后,点出关键盲点,整理出5个未解之谜。

疑问一: 土质松软、下降风险早已知情,为何仍选址于此?

根据官方报告,爆炸核心区域的土质主要由淤泥、砂、黏土,以及夹带腐木或有机物的黏土层构成,下方则为花岗岩基岩。其中,黏土层被指具有“长期下沉”的风险,预测未来25年内将持续下沉24公分。

这是否意味着相关单位早已掌握该地“土质不稳”的资讯?为何仍决定在这里铺设高危的天然气管?该地是否真的是建设燃气输送系统的理想地点?是否有更安全的替代选址?

此外,在确定建立管道前,是否已经进行符合标准的施压行为(Compaction)?

疑问二:是否设有实时监测系统?沉降多少才触发预警?

面对“逐渐下沉”的风险,国油公司是否已设置土壤沉降的实时监测系统?又是否设定明确的预警机制,例如每当地层下沉达到一定数值,是否会自动触发警报或启动补救措施?

若没有收到任何预警讯号,是否意味着监测系统存在盲点或技术缺陷?若掌握土壤下陷现象为何未及时处理?

疑问三:日常巡查是否落实?早期警兆是否被忽视?

除了仪器监测外,国油公司是否有落实人工定期巡查制度?在巡查过程中,是否注意地表是否出现异常下陷、积水或空洞迹象?

气爆发生前,是否有肉眼可见的早期征兆?工程师是否曾巡视该区域?若曾见异常,为何未采取措施处置?

疑问四:周边工程是否有采取保护措施?谁在监管?

报告指出,事发地点附近有工程在施工中。这类大型施工是否可能影响或改变地下水流动,加速土层下沉,进而影响管道的稳定性?

在天然气管道附近施工的发展商,动工前是否知悉该地属于高风险区域?国油公司是否意识到,挖掘工程可能直接影响地下水流动?在工程展开前,发展商是否曾被要求将附近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纳入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设立截水墙、阻断地下水渗流等?

国油公司是否曾针对该工地进行勘测、复查或提出抗沉降建议?施工前、中、后,相关单位是否有回到现场督查安全标准是否达标?若缺乏交叉审核机制,该由谁来填补这道安全防线?

疑问五:建筑商是否了解“禁止施工区”及监管标准?

若事发地点属于管道保护区或保留地,发展商与建筑承包商是否清楚了解何处可施工、何处应避免?

现有法规是否足以规范在“天然气管道周边”的工程作业?是否清楚界定“缓冲区”的具体宽度与强制要求?

国油公司是否清楚告知相关单位其输气管的位置、深度与风险评估报告?

相关文章:

重回气爆现场(一) | 气爆毁家园 身心灵重创 3个月了还是废墟

重回气爆现场(二) | 母女仍在疗伤复健受辅导 “一听列车飞机声 惊恐”

重回气爆现场(三) | 李先生:原定年杪结婚 灾难打乱人生计划

重回气爆现场(四) | “保住性命 已很幸运” 林建文:当新家在装修

重回气爆现场(五) | 家园宛如核爆后废墟 回忆最痛

重回气爆现场(七) | 灾难是“天灾”?非人祸? 卢小姐:报告完全避谈人为疏忽

重回气爆现场(八) | 2份报告解剖爆炸起因 层层潜在风险 浮出台面

重回气爆现场(九) | 理赔索偿 茫然漫长路 刘先生气难平

重回气爆现场(十) | 黄思汉:救灾只能人人平等 “不可能符每个人要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