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5:01pm 05/07/2025

星期天头条

布特拉高原气爆

星期天头条

布特拉高原气爆

重回气爆现场(七) | 灾难是“天灾”?非人祸? 卢小姐:报告完全避谈人为疏忽

报道:张韦瑜、林佳香、庄舜婷、张佩莉
庭院的屋檐因高温灼烧而熔毁,铁架扭曲变形,残骸仍挂在半空中。(卢小姐提供照片)

“我们伤得这么严重,生活霎那间天翻地覆,可是相关单位始终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交代。”

和母亲在气爆事故中严重灼伤的卢小姐抨击政府公布的调查报告内容过于简略,不仅淡化了事件的严重性,也漠视受灾家庭所承受的生命威胁与生活困境,更未提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补救方案。

ADVERTISEMENT

卢小姐表示无法接受调查报告一味将责任归咎于所谓“自然现象”,却避谈人为疏忽。(卢小姐提供照片)

“调查报告也未明确追究管道业主应负的责任,仿佛这场灾难无人需要负责。”

未交代存在哪些高危地段

她质疑,国油公司至今未交代天然气管道沿线究竟存在哪些高风险地段。

“所谓‘土壤结构改变’,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长年累月的地质变化。如果早就有迹象,是否被忽略?抑或从未侦测?”

卢小姐的住家损毁严重,屋内家具几乎全被烧毁,墙面焦黑剥落,天花板坍塌,满目疮痍。(卢小姐提供照片)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调查报告一味将责任归咎于所谓‘自然现象’,却避谈人为疏忽。”

她认为,管道兴建在土质不稳定的区域,本身就是一个人为决策下的严重隐患,现在却没有任何人为此承担责任!

 
原本温馨的家园,遭大火吞噬后犹如废墟。(卢小姐提供照片)
康复之路漫长痛苦

经过两个月半的住院治疗、两次皮肤移植手术,以及反复感染的折磨,卢小姐即便出院,生活仍处处受限,康复之路漫长而痛苦。

“到现在,我还是没办法像正常人那样走路……”

卢小姐虽然已获准出院,但依然需要复诊,无法像正常人般走路。(卢小姐提供照片)

她受访时说,她与母亲被灼伤,皮肤脱落,痛楚难以言喻。

“我是右撇子,正常情况右手可以弯曲130度,现在最多只能弯到110度。脚底至今仍刺痛,连走几步路都吃力。”

卢小姐的右手只能弯曲110度,活动处处受限。(卢小姐提供照片)

她说,白天行动困难,夜晚更是折磨,膝盖后方的疤痕紧绷,一翻身便会痛醒,几乎夜夜难眠。

比起身体伤痛,更令她难受的是事发后当局的态度。

卢小姐逃亡时被烈焰灼伤,住院2个月半接受治疗。(卢小姐提供照片)
张小姐:难接受归咎土壤松软

“我无法接受这份调查报告,太简单、太草率交代了,要我们这些无辜灾民,情何以堪?”

布特拉高原Topaz区居民张小姐坦言,虽然其住宅距离原爆点较远,受损较轻,但她依旧无法接受当局将爆炸原因归咎于“地下土壤松软、支撑不足”的解释。

“连我这个受影响较轻的居民都难以接受,更别说那些在爆炸中受伤,甚至一度命悬一线的邻居,他们如何能接受这样的报告?”

未说明另2输送管道安全性

“该区地下共有三条天然气输送管道,如今确认其中一条泄漏并爆炸,另外两条呢?是否存在风险?我们至今没有接到任何说明,如何安心?”

张小姐指出,虽然政府承诺协助灾区重建与修复房屋,但援助范围不涵盖屋内装潢与财物损失,灾民需自行重置家具、电器等,再加上漫长治疗过程的医药费用,负担沉重不堪。

“不管是谁的错,我们所遭受的一切,无论是财物损失,还是精神与心理上的创伤,都应该有人负责。”

她说,一些居民决定透过法律途径追讨公道,尽管又是不小的开销,但她说,法律似乎成为灾民唯一能发声,并且维护基本权益的渠道。

李先生:责任竟推给土壤和积水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居然把责任全推给土壤和地下积水!”

针对政府公布的调查结论,李先生直言“无法接受”。

他表示许多居民获知调查结果后也义愤难平,整个居民群组已经“炸锅”,全都是不满和质疑的留言。

“在我看来,这份报告根本不合理。讲到底,就是谁都不用承担责任,难道不是把我们当傻子看待?”

他说,灾民心中有太多未解的疑问,报告中所谓“土壤因地下积水松软,导致天然气管道焊接处断裂、金属摩擦引发爆炸”的说法,足以交代这场惨剧吗?

李先生质疑,既然调查报告指出地面的工程没有影响天然气管道,那所谓“人类活动扰动地形,导致土壤结构改变”又是什么意思?

“建筑工程打桩、在天然气管道专用通道区(ROW)兴建停车场,难道不会对地层造成干扰?”

批准工程前应评估土壤结构

他也说,作为天然气管道的管理单位,国油公司理应定期检测土壤状况与管道安全;市议会在批准工程前,也应先进行详尽的土壤结构评估。

“这些是最基本的‘尽职调查’,是相关单位应尽的责任,不是等灾难发生后才来亡羊补牢,事后查漏。”

他说,事件过后,居民普遍心生疑虑,对住宅安全失去信心。

“现在是换了新管,那20年后呢?是不是还会出问题?如果所谓‘土壤松软’是根本原因,那布特拉高原到底还适不适合居住?”

相关文章:

重回气爆现场(一) | 气爆毁家园 身心灵重创 3个月了还是废墟

重回气爆现场(二) | 母女仍在疗伤复健受辅导 “一听列车飞机声 惊恐”

重回气爆现场(三) | 李先生:原定年杪结婚 灾难打乱人生计划

重回气爆现场(四) | “保住性命 已很幸运” 林建文:当新家在装修

重回气爆现场(五) | 家园宛如核爆后废墟 回忆最痛

重回气爆现场(六) | “无人负责?天灾的错?” 气爆 气爆!

重回气爆现场(八) | 2份报告解剖爆炸起因 层层潜在风险 浮出台面

重回气爆现场(九) | 理赔索偿 茫然漫长路 刘先生气难平

重回气爆现场(十) | 黄思汉:救灾只能人人平等 “不可能符每个人要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