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龙.马来西亚税改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政府应该在任何新政策或新税制推行之前,给予充分的时间,咨询各界并完整拟好其推行细节,同时也加强教育工商界及民众有关税改的必要性,以及新税制的推行细节,才能避免在政策宣布或落实后多次U转,影响政府公信力,或更甚的是,重演当年消费税失败的历史。
ADVERTISEMENT
自2000年代开始,我国就一直持续推动各项税务改革,并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工商界和人民的需求,而一再修正、调整。影响最大的其中一项改革,大概就是纳吉任相期间,于2015年推行的消费税(GST)。尽管这项税制在全球各国普遍推行,而且被公认为是更透明及更公平的一项税制,但是由于政府在执行时的不足,特别是进项税退税的拖延,严重影响商家的流动资金,加上人民因为物价普遍上涨而引发的反弹,导致这项税制推行不满5年就在政治压力下取消。
消费税取消后,要如何填补这一个税收缺口,成了接棒政府的挑战之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2022财政预算案以来,政府每年都会公布几项税务改革措施,包括税务识别码(TIN) 、由关税局及内陆税收局推行的自愿申报计划、税务合规证书、海外收入汇入马来西亚征税措施、低价商品税、资本利得税、个人股东股息税等,加上津贴合理化的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国家的财务状况,并堵住逃税或漏税的缺口。
这两年来,影响层面最广的税务改革主要有两项:电子发票,以及扩大销售及服务税(SST)的征税范围并调整其税率。电子发票从一开始宣布推行时间表分为4个阶段,到2027年1月1日才全面落实;到后来屡次调整,先是提前18个月全面落实,到最新宣布的2026年7月1日,以及年收入50万令吉以下微小型企业的豁免,其指南更是多次更新。政府在这方面的多次反复,造成很多人都认为政府会再次U转,宣布取消这项政策,因此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事实上,政府展延电子发票的全面落实,也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到现在都还不了解电子发票的运作,而很多一知半解的人还在教导他身边的朋友或同事,带来更多的误解。如果我们还依照之前的时间表,在人力培训、公司各部门协调,以及电脑系统皆不达标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混乱可想而知。
SST的扩征亦是如此,政府从宣布到落实的时间过于匆促,连政府当局的详细指南也未能在宣布时一并提供,造成商家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和准备,而相关工商团体更纷纷指出一些不足之处,要求政府修订有关指南。结果,新政策宣布不到一周,我们就看到接二连三的豁免、修订和调整。当然,我们不否认听取民意作出修正的必要性,可是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如果政府在政策宣布之前能够召集各界全面咨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政策草拟阶段解决,而不是在正式宣布后,再来“听取民意”今天宣布取消特定产品的销售税、明天再豁免特定行业的服务税,这样的朝令夕改,不但带来更多的混乱,还有损政府公信力。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SST的扩征已在7月1日开始落实,尽管部长和专家们都表示,这次的扩征对物价影响不大,理应不会造成人民的生活压力,但很多行业团体却持相反意见。到底市场对这次的扩征反应如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也需要政府,特别是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加强监管市场各类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无论如何,一些商品及服务,在增加了销售税或服务税后,价格上涨已是肯定的,只是这次的扩征,是否能够改善国家的整体财务状况呢?
事实上,不管是政府或是工商界,在经过消费税,以及SST两种税制后,都非常清楚知道,要有效增加国家税收,在最大程度上堵住税收漏洞的同时,又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加重人民的生活成本,最有效的税制还是消费税,因为它有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对冲机制,税务不会累计,亦不会增加物价与服务的成本;加上大部分的必需品都是0%税率或是豁免消费税,只要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监控到位,退税机制完善,不增加商家流动资金的压力,对普罗大众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可是SST的机制,却会让有关税务在供应过程中不断层层重叠,表面上看似商家缴纳,但实际上商家的营运成本增加后,为了保住其毛利,最终必定会将这部分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政府在宣布SST扩征时,一再表示涉及的服务及产品有限,不会影响大部分人民。实际上,在市场及生产链的循环下,消费者或多或少还是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以商店租赁为例,商家必须额外缴纳租金8%的服务税,等同成本增加,那么这个额外的支出,如果商家选择自行吸纳,则增加其财务压力,如果转嫁给顾客,则其产品或服务价格飙涨,影响其竞争力,消费者也必须承担更高价的产品或服务。
只是由于人民对消费税机制不够了解,加上之前消费税在执行时的不足,让民间极为抗拒消费税的重新推行。尽管政府一再强调不会在短期内重新推行消费税,可是实际上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税务措施,都可以看到消费税的影子。换句话说,我们其实只是没有用消费税的名义,但实际上已逐步推行消费税的机制。
税改,无论新税制拟定得多全面,在推行初期肯定会对民生以及工商界的营运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只要有关税改的方向正确,长远来说,对国家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济发展,乃至工商界及个人,都是利多于弊的。政府除了致力增加国家税收之外,更应该在任何新政策或新税制推行之前,给予充分的时间,咨询各界并完整拟好其推行细节,同时也加强教育工商界及民众有关税改的必要性,以及新税制的推行细节,才能避免在政策宣布或落实后多次U转,影响政府公信力,更能避免坊间以讹传讹,让群众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不小心违规,或更甚的是,重演当年消费税失败的历史。
要如何平衡政府收入及民生,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财务压力,又不会过分挤压高收入群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政府各部门之间必须良好协调,妥善规划,也考验着我们的领袖是否有足够的毅力,为了国家长远的发展,持续推动这项不得不进行,却又吃力不讨好的改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