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来西亚人讲到政治的时候,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会马上想到政治人物。我们以为政治就是政党政治,还有那些在国会互相叫骂有的没的。如果你觉得这就是政治的全部,没错,你会很容易感到沮丧和郁闷,但政治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身边的小事,例如你选择到哪里吃饭、你跟谁交朋友、你相信哪种刻板印象、你如何过日常生活……』
——曾宇宁(22岁),剑桥大学人类、社会与政治学毕业生
每当曾宇宁告诉别人她在大学主修政治的时候,大家的反应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以为她将来要从政,另一种则是好奇政治学到底读些什么?
“从政不是唯一出路”,至少对她来说,她主修政治并非因为将来要出来竞选。
升学路从马新到英美
今年中,她刚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紧接着准备展开她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硕博研究。但是碍于疫情关系,她目前只能在本地远距上课,因此就顺便在这里搜集一些档案资料,看看会不会对将来写论文有帮助。8月中采访她的那一天,她刚好到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纪念馆翻阅档案,趁午休时接受访问。
顶着剑桥和哈佛两大名校的光环,毫无疑问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绝不是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因为她还非常活跃于学生运动。在剑桥大学时期,她担任过的职位就包括东南亚协会主席、黑人与少数族裔运动秘书、Kopitiam Kembrij创办人等等。
主动到选区当实习生
她小学就读吉隆坡州立华小,毕业后获得新加坡政府的东盟奖学金,到新加坡就读中学和大学预科A Level。2017年前往剑桥大学报到之前,她有一段超过半年的升学空窗期,那时候她回到马来西亚,主动到妇女行动协会(AWAM)和杨巧双的州选区办公室当实习生。
早在中学时期,她其实就已经对历史和政治很感兴趣,只不过那时对马来西亚政治还不是很熟悉。经过大半年的实习后,她总算见识各种民生问题,对社会和政治有了更多想法。
后来到了剑桥,她本科是人类、社会与政治学,主修政治及国际研究。虽然课业很繁重,但她还是参加很多学生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跟争取平权还有政治觉醒有关。
在剑桥的首两年,曾宇宁最活跃的组织要数一个针对本身科系的去殖民化工作小组。这要追溯2015年南非的“推倒罗兹”(Rhodes Must Fall)抗议行动,这行动当时在南非乃至西方国家的学府掀起“去殖民化”呼声,譬如呼吁大学在课程中增加非西方思想家的比例。
以她主修的政治学为例,这个学科大多时候都在谈西方政治,即使提到亚洲、拉丁美洲等其他区域,也都是当作次要,而且是从西方观点切入。譬如她有一门课关于东南亚政治,重点都是西方怎么看东南亚政治,而不是东南亚怎么看自己,因此可能有失偏颇。她参与的“去殖民化”工作小组,即倡议修改原来的课程设置,纳入其他观点以反映世界的多样化。当时他们透过工作坊、午餐研讨会等各种活动,游说系内上下支持这项倡议。
然而不难想像的是,提出这种倡议必会引起抨击,毕竟要求检讨课程设置,等于是在挑战大学数百年的学术权威。她不讳言:“对,一定会有挑战,”所以在游说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被误解成他们的目的是要搞对抗。
至于成效如何,她说确实有取得一些成效,例如她的学长姐成功说服教授,在谈殖民主义时纳入思想家弗朗兹·法农的观点。不过她觉得最重要还是创造出对话空间,让各方一起讨论如何让大学变得更好。
在剑桥第二年,她还创办了Kopitiam Kembrij工作坊系列。从名字不难猜出,这活动的对象是剑桥的马来西亚学生,他们透过一系列的工作坊,讨论千里之外的马来西亚政治与社会议题。
留学剑桥的那3年,虽然在多个组织担任要职,但她不认为自己是意见领袖。作为一个主修政治的学生,她觉得只是在实践理念,用行动去推动改变。
“改变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人主张从政策和立法着手,我也同意,但更喜欢(从事)社区建设和公众教育,因为我相信很多事情,例如政治偏见和系统性歧视,这些都是跟制度有关,需要改变民众想法。而如果你想要改变民众想法,你就需要了解他们,还有跟他们做朋友。”
今年初,曾宇宁大学未毕业,即已获哈佛大学录取攻读研究所。未来在哈佛,她会研究东南亚政治,趁还在马来西亚,便把握机会先搜集一些文献资料。
虽然从13岁起,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但她一直都心心念念马来西亚政治。除了曾经在AWAM和杨巧双州选区办公室实习之外,她也曾经在留学剑桥的第一年暑假,回国担任国会议员黄基全的实习生,包括到国会下议院见习。
这些年,我国政坛风雨不断,问曾宇宁怎么看马来西亚政治,她思考了一会儿说:
身边小事也是政治
“当马来西亚人讲到政治的时候,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会马上想到政治人物。我们以为政治就是政党政治,还有那些在国会互相叫骂有的没的。如果你觉得这就是政治的全部,没错,你会很容易感到沮丧和郁闷,但政治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身边的小事,例如你选择到哪里吃饭、你跟谁交朋友、你相信哪种刻板印象、你如何过日常生活。我接触的很多人,他们相信改变应该从小事做起,譬如改变人们的想法。如果对选举政治感到灰心,其实可以想想我们可以在个人层面还有人与人之间做些什么,以建立一个你想要信仰的马来西亚。”
对于政治,她不会随便脱口说“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乐观”这种话,因为她觉得负面情绪在政治上也是一种推动力。尽管有些事情很难改变,但她认为小老百姓并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至少我们可以先从个人做起,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
政治系学生可多方面尝试
小时候,她因为父母都是牙医的关系,而自以为将来长大后也会当牙医。牙医这梦想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至于未来会不会从政,她还蛮坚定地回答不会,“因为我相信教育的力量,我想要书写和教书。”
读政治的学生未必将来只能从政,她建议学生多尝试不同的事,譬如她除了到非政府组织和国州议员办公室见习之外,还曾经到英国一家政治顾问公司实习,以及担任剑桥讲师的研究助理。在尝试过4种不同领域之后,她清楚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所以她建议读政治的学生也要勇敢尝试各种面向。
她想说的是:“虽然对很多人来讲,读政治、读历史、读文学这些东西好像有点疯狂、有点不切实际,但事实上有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马来西亚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说出一长串她敬仰的本地学者名字,像是赛胡申阿拉达斯(Syed Hussein Alatas)、谢文庆(Cheah Boon Kheng)、邱武德(Khoo Boo Teik)……。“他们厘清我们的过去,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在这个社会到底是谁,而这正正也是我想做的事!”
-------------------------
教育背景:
2020- 美国哈佛大学
2017-2020 英国剑桥大学
2015-2016 新加坡华侨学院
2011-2014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
2005-2010 吉隆坡州立华小
经历:
剑桥大学东南亚协会(CUSEAS)主席
剑桥大学政治去殖民化工作小组联合创始会员
Kopitiam Kembrij创办人
剑桥大学黑人与少数族裔运动秘书
剑桥政治事务期刊编辑
更多文章:
提供平台兼做伯乐,Internspoon实习生与雇主的牵线人
新纪元大学学院成立汉学研究中心,永存郑良树文献心血 |
提供平台兼做伯乐,Internspoon实习生与雇主的牵线人 |
![]() |
王清辉,电玩视觉设计操刀人 |
![]() |
00后中国女生张立柔:我在马来西亚读中文系 |
从求学时期迈开创业第一步,张慧仪传授实战经验 |
![]() |
网络之便,在职进修乘势而起 |
陈日恩,释放藻类潜能 |
![]() |
宇宙探索者郭骏毅,解开黑洞的神秘面纱 |
![]() |
空档年,储满能量再冲刺 |
![]() |
饥饿30爱心艺人 阿晨& 彤彤:盼用小善意,换无限可能 |
![]() |
疫情之下的蒙古 |
公共卫生专家,全方位的医药照顾者 |
![]() |
海猴环保计划大马推广,海洋塑料垃圾大扫除 |
![]() |
【世界宣明会送爱蒙古01】:幼教·卫生间,宣明会给蒙古小朋友带来的文明改变 |
![]() |
【世界宣明会送爱蒙古02】:学习·成长, 发掘兴趣培养才艺 |
关主恩:回头仍会再选,自学自律自主 |
世界宣明会援助,蒙古失怙兄弟 解愁眉策马草原 |
![]() |
【学生创业&从商02】我在求学也在经商 |
![]() |
【学生创业&从商01】院校鼓励协助,学业创业平衡兼顾 |
![]() |
疫情下的艺术教育 |
![]() |
【教师节专题】亲子合照献画致敬,感谢老师不忘初心 |
![]() |
免费线上开放授课:无私教育,独中做到了 |
![]() |
微软谷歌大推虚拟教室 |
![]() |
原住民用绘画向世界呼喊:把家园还给我们 |
![]() |
【读者投稿】学习,值得吗? |
![]() |
【世界书香日02】爱心灌溉阅读种子 |
![]() |
【世界书香日01】他们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 |
![]() |
【改制后的中六02】学生篇:18个月学习,受惠终生 |
【改制后的中六01】分3学期,成绩不好还能重考!文凭广受海外承认,公立学校考试费全免:STPM新制新气象 |
![]() |
当传统中医药遇上新兴技术 |
![]() |
疫情之下教育场景 |
![]() |
【远距上课】从留学生经验, 看外国的线上学习 |
![]() |
全世界都是你老师:网络学习,让自己过得充实 |
甘马挽港口华小华丽变身,从几近凋零,到获得国际奖 |
![]() |
“纸风车”孩子自然界中乐学,看似随兴,实有一套设计 |
泰莱The Risers给你升学贴士 |
申请十多个才获奖学金,曾欣玲“太难”了…… |
![]() |
这政治闹剧 老师怎么教?用反面教材上一堂民主课 |
![]() |
黄震寰音乐志向笃定,在美国出唱片不是梦 |
![]() |
带你认识香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