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纷纷扰扰难免令人感到心烦意燥,由声疗音乐学院大地之母、寿板舞踏及敲击鼓团灵魂震动,联合呈献的《十面埋伏》和《达摩》即将通过铜锣、鼓乐,还有禅舞,与观众达致同频共振,进入一场疗愈及静心之旅!
《十面埋伏》:声音的疗愈能量
以声音疗愈角度出发,《十面埋伏》艺术总监孙文豪(Bhajan Jeff)将带领10位铜锣师,以10面大铜锣围绕观众,再结合战鼓,创造出具备空间感兼层次感的声音浪潮,引领观众进入十面埋伏的战术意境,并通过声音的共振能量,深度洗涤身心灵,净化七脉中的负能量。
孙文豪透露,声音疗愈系统里共有3个类别,分别是铜锣音疗、颂钵音疗及梵文唱诵音疗,之所以选择以铜锣为主,是因为铜锣在我国较少见,加上铜锣的声音共振够强大,能快速达到疗愈效果。
他曾到中国和台湾举办过300人左右的铜锣浴,发现有显著的疗愈效果,故一直以来都想在我国举办大型铜锣浴,不断在寻找场地和契机。碰巧跟《达摩》艺术总监李瑞强在研发课程,两人一拍即合,随即决定结合铜锣浴和剧场,在表演中融入声音疗愈。
“音疗自古就有依据,《黄帝内经》有提及五音对五脏,但铜锣音疗其实是在欧美国家发扬光大。每一个铜锣给人感觉都不一样,从不同的声音感受中,能开启我们身体不同部位的共振。”
《十面埋伏》除了有铜锣,演出的前20分钟也有梵音唱诵。他说,唱诵的声音能量是由体内传出体外,铜锣的敲击声则是从体外传入体内,在两个不同方向声音能量的传递之下,现场观众能快速进入如同冥想般的平静状态。
“这大半年来,在疫情笼罩下,很多人都精神紧绷,甚至情绪起伏很大,所以希望借着这个机会来抚平大家的情绪,让大家感到他们其实并不孤单,有很多人都在一起努力帮助大家跨越目前的艰难时刻。”
至于十面埋伏主题的构想,则来自于孙文豪难得拥有一定数量的铜锣,他想,要是能在表演场地放置十面大铜锣,围绕着观众,效果应该会很棒。
“既然以十面埋伏为题材,表演的设计当然也跟这战术有关,所以我们跟灵魂震动的鼓手合作,通过铜锣和战鼓的声音能量,让观众感受远古的埋伏包围之术。
《达摩》:在敲击与舞蹈中行禅
《达摩》是寿板舞踏继《四面观音》和《地藏》后,第三度跟灵魂震动合作的静心表演作品,是敲击乐与禅舞的结合。
李瑞强说,基本上作品的大方向是静心和正念,表演的创作泉源是以人物的典故或精神为出发点,而达摩讲述的是禅的精神。
所谓的禅舞其实是李瑞强投身舞蹈多年以后,从各种功法,以及身心灵的学习和成长,慢慢汇聚而成的一种舞蹈方式,“简单来说,禅舞是一种气功舞蹈,气功含有太极力量,再说得夸张一点,它是一种宇宙的力量。”
他解释,禅舞的特色在于具备疗愈、静心和正念的品质,会让人感到身体脉络通畅,就像打了一场太极,身体脉络通过运气打通,感觉神清气爽。
“我们每天都经历不一样的人事物,难免有贪嗔痴和情绪冒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能逐渐减低负面念想,令人心旷神怡,甚至感受到禅悦。”
在敲击乐的设计上,《达摩》音乐总监陈俊杰说,刚开始跟李瑞强合作的时候,其实灵魂震动花了不少时间领悟极简这回事,因为灵魂震动的作品向来偏向多元化,恰恰与李瑞强的极简主义相反。
“我们是鼓手,鼓棒一握在手就是要打,让我们在那边等,然后再打,是很痛苦的事情,但瑞强老师时常跟我说,安静也可以是音乐的元素之一,所以在老师身上,我们看到另一种可能,发现怎样让自己静下来去打那一声,可能就是所谓的禅。”
“在这次的音乐设计上,我一直想办法在极简里寻找有趣的声音,这个声音已经超越音乐,它不是拍子,也不是符号,或许是一个意境,也可能只有一声就能让人神清气爽。在极简和新尝试之间,我们擦出了不少火花。”
■演出资讯:
2020年11月14日@7.30PM
2020年11月15日@3PM、7.30PM
地点: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Pentas 2
购票热线:03-4047 9000
网站:www.proticket.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