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之歌》,以文字先行的诗曲专辑,从诗人周若涛同名诗集出发,结合了音乐、绘画等不同艺术创作形式。各个艺术作品兼容并蓄在同一空间里,通过各自诠释,激发出不一样的可能,并展现诗词之美。
《神秘之歌》诗曲专辑集结文艺圈创作人才
《神秘之歌》诗曲专辑的缘起要从作曲人王修捷开始说起,当初他发现周若涛的诗具备音乐性,还把同名诗集翻烂,试图寻找其中的音乐结构。
后来,他为诗集谱了两三首曲子,并找来歌手欣彦演绎,原本他们的想法是在一些小场合,或动地吟的时候演出,欣彦加入后,却提出制作专辑的想法。
欣彦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她认为,“修捷那么会作曲,若涛的诗又那么好,要是只做来在动地吟巡演,不就要隔几年才能听一次,为什么不做成一张专辑?可以给音乐界和其他艺术界朋友也认识若涛的诗,还有修捷的曲子。”
起初周若涛对制作专辑的提议感到犹豫,于是找来制作人陈颖豪询问意见。陈颖豪认为,既然准备花一笔费用制作专辑,不如就找成熟的制作团队,再借由周若涛的诗集来笼络各领域专才,大家从中迸发出各自的创意和想法,所以后来才有Inner Voices Productions、龚万辉等人的加入。
“我都让参与专辑制作的人,尽量运用他们本身在看完若涛诗后的感觉去自由发挥,大家可以说是完全发挥所长,也满意自己的作品,这是整张专辑制作中,最珍贵的品质。”
《神秘之歌》里的诗曲都属先词后曲,就除了一首〈烟花季〉是先曲后词,亦是周若涛首次尝试填词,“写诗不用考量音域,可以写得自由。填词真的不容易,尤其对我这种音痴来说。”
他说,专辑里的其他作品,单看文字可以是独立作品,但〈烟花季〉一定要依附在曲子上才能成立,如果单看文字,可能是一首怪怪的诗作,幸好有王修捷的曲子和欣彦的歌声补足,造就完整作品。
此专辑结合现代诗、流行乐、古典乐和传统乐,其中一首〈渔夫与国王〉还融入马来半岛最古老的玛蓉乐(Mak Yong),为专辑增添传统文化色彩。
融入玛蓉乐的构想源自于陈颖豪,“我想做一个纯本地艺文的作品,所以需要文化价值非常浓厚的元素,〈渔夫与国王〉这首诗跟印度文化有联系,恰好早期的玛蓉剧也跟印度文化有关联,于是产生了这首诗曲。”
《神秘之歌》诗曲专辑除了有CD,还附有黑胶唱片,以及作家兼画家龚万辉为每首诗曲手绘的画册。陈颖豪透露,之所以坚持出黑胶唱片,是基于黑胶唱片的音质远远超越其他媒介,给人感觉如临现场,一旦听了黑胶唱片,就能领略到音乐质感的可贵之处。
再加上,黑胶唱片的尺寸也可以很好地呈现龚万辉的画作,“如果是CD的尺寸,有的细节就看不出来,相当可惜,画作里的细节流淌着许多讯息。”
至于作曲方面,王修捷面对的挑战是,一般上填词人都是为作曲人服务,会依照曲子的平仄高低来填词,但《神秘之歌》原本是诗集,他需要反过来操作,既不能破坏诗的结构,又不能随便加字,还要看准切割点,对他来说,挺伤脑筋。
期待大众发现本地文艺圈的丰富色彩
对欣彦而言,这次专辑演绎是一次难得的挑战,〈神秘之歌〉和〈无话〉是她认为专辑里最难演绎的歌曲。她笑言,唱〈神秘之歌〉的时候,感觉整个肺都要掉出来,因为这首歌很大器,需要足够的气息来演唱,〈昨夜她来 〉拍子难算,试过抓不到进歌的点,而〈无话〉则是音域很广。
对于此次合作,周若涛期待大众能发现本地文艺圈的丰富色彩,“诗属于小我的东西,不见得能够带来很大的作用,但因为这张专辑,许多好朋友和优秀的创作人都出来发挥他们的才华,也做了很多事情,包括策划因疫情缘故,无限期展延的艺文联展、拍摄MV等,所以希望大众能看见这些创作者们的才华。”
龚万辉画作的构想主要从诗里获得,选择以少女为主题的原因是,他在阅读周若涛这系列诗的时候,最有共鸣的是情诗。
“若涛写的情诗很触动我,我希望给读诗的人有一个情感投射的对象,于是决定以少女作为主题。我主要从诗里截取一些关键字或元素放进我的绘画里,所以会看到花、植物、阴天等,跟少女摆在一起就产生了意象。”
他亦期待通过这次机会,让诗更贴近大众,“诗没有想像中的困难或高尚,它其实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并不绝对,从诗浮现的想像能变成音乐、图像,正好这张专辑完美地表现了诗的特质。”
■欲知专辑详情,请浏览https://www.facebook.com/shenmizhige/。
更多文章:
叶伟章/不一样的创作,体验文学和戏剧之美:平台计划读剧系列(二)——阿Q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