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文
【中文对对说】你必须与“不知所踪”绝交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不知所踪” “不知所终”——有个你必须与它绝交! 日前读到有关一孩童疑掉入1尺深沟而失踪的新闻报道。一如既往一如预期,我又与“不知所踪”一词相遇了。而“不知所踪”,其实是“不知所终”的误写。 一、“踪”“终”本义 ❶ 【终】 ·甲骨文:会意一束丝,两头末端结扎。 ·引申义:终了、结束。 ❷【踪】 ·《说文》:未收。 ·后起字,形声兼会意字。 ·据史记,“踪”本义足印、踪迹。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出处与含义 (一)出处 ❶【不知所终】 ·《庄子·田子方》:“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 ❷【不知所踪】 ·无案可稽。 (二)含义 ❶【不知所终】 ·终 = 最后,结局。 ·表示不知结局或下落。 ❷【不知所踪】 ·辞典、工具书均未收录。 ·非成语或固定词。 三、“不知所踪”=文法不通 (一)“所”构词原则 ·汉语中,“所”是助词。“所”字支配动词,则构成名词性词语,可充当句子中的宾语或主语。简而言之: 【 所 + X (动词) 】→名词 例子 ❶ = 所 + 见 (动) → 所见 (所看见的 = 名词) 例子 ❷ = 所 +闻 (动) → 所闻 (所听闻的 = 名词) (二) “不知所~” 结构式词语举例 例子 ❸ 【 不知所措 】 ·“措” = 安置、处理。 ·“所”的及词 = 措 (动)。 ·不知怎么做才好。 例子 ❹ 【 不知所云 】 ·“云” = 说。 ·所”的及词 = 云 (动)。 ·不知说什么才好。 (三) 回到讨论点 ❶【 不知所终 】 ·“终” = 终止、结束 。 ·“所”及词语 = 终 (动)。 · 不知何以终结 (结束) 。 ❷【 不知所踪 】 ·“踪” = 足印、踪迹。 ·“所”及词语 = 踪 (名)。 · 不知如何“足印”/“踪影”才好。 → 文法不通,畸义。 → 踪 = 名词,“所”无法对“踪”进行修饰,以作明确诠释。 → 无法表 “不知其踪” 之义。 四、结语 ❶“不见踪影” “失去踪迹” “失联失踪”……“踪”影来去,不意味着“不知所踪”写法正确。 ❷ 应当致力歼灭畸义词 “不知所踪”,扶正“不知所终”!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巧妙窍门分清“即”与“既”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去消夜,吃宵夜?吃夜宵!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5天前
免费用户也能用 ChatGPT开放语音对话功能 讲中文可沟通
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开发商OpenAI宣布,ChatGPT行动装置免费版本将开放支援语音对话功能
3星期前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巧妙窍门分清“即”与“既”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即”“既”难分辨? 不难。 真的不难分?真的。 “即”“既”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写法同是“艮”(gěn),右边一带“卩”(jié),另一带“旡”(jì)。凭借“卩”与“旡”,就能明确区分“即”“既”各别音义了。 (一)以古文字写法区分 “即”“既”相像,在甲骨文中,写法与含义与进食相关: ❶ 【即】 ·艮 +卩= 食具 + 跪坐面向食具的人。 ·会意正准备用膳 / 享用美食。 ·本义:我就食。 ❷ 【既】 ·艮 + 旡 = 食具 + 跪坐背向食具的人。 ·会意对食具转头,准备离去。 ·本义:我食毕。 → “即”“既”左边写法同表食具,右边“卩”“旡”表形态各异的人,义项由此区分。 (二)本义对比 ❶ 【即】 ·《说文解字》:即,就食也。 ·就食 = 将要吃、正在吃。 → 表意 = 将、正要、就在、靠近、开始、当下等义。 → 引申义多是未然义 (与正进行和尚未完成的事有关)。 ❷【既】 ·《说文解字》:既,小食也。 ·食毕 = 已吃完。 → 表意 = 尽、完、已经。 →引申义多是已然义(与已发生和既定事实有关)。 (三)辨读巧妙法 → 右侧字笔画总数 = 该字声调。 ❶【即】 ·“卩” = 2 画 = 读 2 声 ( jí ) ❷【既】 ·“旡” = 4 画 = 读 4 声 ( jì ) (四)引申义项 ❶ 【即】“近食具正要吃”引申义项: ① 当下;目前。 ·立即、即刻。 ② 马上;就要。 ·即日、即将、在即。 ③ 那就是。 ·即是、非此即彼、知识即力量。 ④ 靠近。 ·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 ⑤ 登王位。 ·即位。 ⑥ 就着。 ·即席、即兴。 ⑦ 假定(就算是);常与“也”连用,表假设。 ·即使、即便。 ❷【既】“食毕就绪离席”引申义项: ① 已经。 ·既定、既往不咎、一如既往。 ② 既然,常跟“就、则”连用,表已然事。 ·既来之,则安之;既要干,就干好。 ③ 与“且、又、也、更”成对,表两方同存。 ·既快且好、既勇敢又机智。 (五)结语 “即”“既”形音义妙趣对照: ❶【即】 卩(丨)= 腹部扁平,还没吃饱读二(饿)声。 表未然事。 ❷【既】 旡(乚)= 腹部鼓胀,吃饱不饿读四声。 表已然事。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去消夜,吃宵夜?吃夜宵!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星期前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去消夜,吃宵夜?吃夜宵!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走,吃夜宵去!” “今晚吃宵夜吗?” 咦,是“夜宵”,还是“宵夜”? 还有“消夜”“夜消”的写法哦! 到底哪个才正确?真叫人傻傻分不清楚! (敲黑板!!!) (一) 【消夜】由来 ❶ 据诗词记载,先有“消夜”一词。 ·唐·方干《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 消夜 = 用酒食消磨夜晚。 ❷ 尔后,“消夜”常见于古诗词中。 ·宋·周邦彦《关河令》:“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宋·薛泳《青玉案·守岁》:“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 ❸ 古人不嗜夤夜进食,吃食消磨夜晚在唐代才盛行,“消夜”说法才流传开来。 (二)【夜宵】由来 ❶ 古汉语无“夜宵”一词。 ❷ 从清代开始,“消夜”一词有时又写作“夜消“: ·吴敬梓《儒林外史》:“三人点起灯来,打点夜消。” → 夜消 =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 ❸“夜消”一词随之偶见于其他文学作品中。 ❹ 可能受“元宵指汤圆”影响,夜消又是深宵小吃,近代中国小食也以“宵”为名 (如宵米),故现代又有“宵夜”及“夜宵”的俗写。 (三) 各词条含义对比 ❶ 翻查《现汉 7》: ⑴【夜宵】(夜消) ·[名]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⑵【宵夜】 ·同“消夜”。 ⑶【消夜】 ·[名] 夜宵。 ·[动] 吃夜宵。也作宵夜。 (呵呵,词典里同时出现“夜宵” “夜消” “宵夜” “消夜”,晕了呗?!) ❷ 小结: → 【消夜】=【夜宵】=【宵夜】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 【消夜】 ·吃夜宵、夜里吃点心。 → 词典已弃用“夜消”一词。 (四) 怎么用才对? ❶ 根据词性归类: ·[名] 消夜、夜宵、宵夜。 ·[动] 消夜。 ❷【夜宵】是名词 ·指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夜宵 (首选词) = 消夜 = 宵夜。 ·故:吃 ~~ 夜宵√ 消夜√ 宵夜√ ❸【消夜】也是动词 ·《桃花扇》:“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故“消”可指享用 (动词)。 ·“消夜”是名词 (深宵小食),也是动词 (吃 + 深宵小食)。 ·“夜宵” “宵夜”是名词,非动词。 ·故:去~~ 消夜√ 夜宵 X 宵夜 X (五) 结论 “走,咱去消夜吧!”√ “今晚吃夜宵 (宵夜) 吗?”√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4星期前
马大中文系60周年宴 | “一甲子”“你好吗”“谢谢” 元首秀华文赢掌声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热烈庆祝成立60周年纪念晚宴,身为主宾的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竟以中文“一甲子”来形容马大中文系达到这重要的里程碑,令全场深谙中文的来宾,无不报以激赏的掌声。
1月前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唤人“小编”,是你失礼了!
有桩小事,搁置在心,基于礼仪,务必一提:你可知晓?唤人“小编” 是彰显你的社交礼节匮乏!那是对编辑的失礼与失敬! 一、小编 = 网络编辑自称词 ·上世纪 90年代,互联网兴起,社群随之趋向网媒社交平台互动交流。传统媒体创建的网络社交平台,衍生了新工作项目:网媒编辑。 ·年轻网媒编辑发帖时,在帖文抬头留下导读短句,以“小编”自称,继而引起跟风热潮,成了网络文化。 ·网络编辑自此多以“小编”自称。 二、以“小”自称是谦逊 ❶ 小编 vs 编辑其他自称词 ·网络编辑对外自称 “我” “本编”,显得个人化。 ·以“作者” “笔者”自称,略嫌老派、生分。 ·自称“小编”,谦恭有礼,亲和力满溢,深获网民认可。 ❷ 古今自称对照 ·古人登高自卑,与人交涉多以谦词自称,如愚兄、晚生、不才等。 ·年纪轻、资历浅,会自降身分,以“小”自称,如小生、小子、小女子等。 ❸ “小编”是谦词 ·以“小”自居,具备谦和要素,契合中华礼仪文化。 ·故,其词性可归类“自谦之词”范畴。 三、唤编辑“小编” = 不敬 ❶ 谦词 ≠ 称呼 ·谦词 = 表现谦虚的字词,用以自称而已,一般含自我嘲讽、揶揄、矮化的成分。 ·以他人谦词称呼他人 = 嘲讽、揶揄、矮化他人。 ❷ 以古鉴今 ·古代,他人自称“愚兄” = 谦词。称呼他人“愚兄” = 不敬! ·现代,他人自称“小弟” = 谦词。称呼他人“小弟” = 不敬! ·网络里,编辑自称“小编” = 谦词。称呼编辑“小编” = 不敬! ❸ 唤资深编辑记者“小编” = 失敬 ·编辑年纪轻,自称或被唤“小编”,无可厚非。 ·唤资深编辑作“小编”,有欠尊重。 ·有记者兼任网络编辑。记者撰写新闻,被封“无冕之王”。读者唤兼任编辑的记者为“小编”,是对“皇帝”大不敬。 四、编辑读者宜两相尊重 何以称呼之才得体合宜? 编辑无特定敬语,可称之: 编辑、编辑先生、编辑老师。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月前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近年来,“涨(长)知识”成了网络热词。“长”“涨”皆为多音多义字,恰巧俩词其中读音都念作zhǎng,且高频出现,让人把她俩当孪生姐妹花了。 这俩词的释义与用法有啥差异呢?“涨知识”会是“长知识”的冒牌货吗? 一、“长(涨)知识”从何而来? (一)【长知识】 长(zhǎng) = 增长。 长知识 = 增长知识。 (二)【涨知识】 因网络用语“涨姿势”(“长知识”的谐音)而成词。 涨姿势 + 长知识 → 涨知识。 流行于网络社交平台,意喻让人长见识,开眼界。 二、网民赋予俩词的定义 (一)【长知识】 ❶开拓了不曾接触的新知识。 ❷解锁了未掌握的新技能。 (二)【涨知识】 ❶在旧有知识基础上,拓宽视野,更深层去了解。 ❷对某技能掌握更趋全方位。 三、“长”“涨”的含义 (一)【长】zhǎng ❶《说文》:(长)久者,不暂也。远者,不近也。引伸之为滋长,长幼之长。 →本义:长(cháng),空间 / 时间距离大、深远。 ❷引申释义: 【长】zhǎng ①生长,成长。 ②增加 (~知识) 。 ③排行第一的。 ④辈分高 / 年纪大。 ⑤领导人;负责人。 (二)【涨】zhǎng ❶《广韵.漾韵》:涨,大水。 →本义:水位升高。 ❷引申释义: 【涨】zhǎng ①表示水位上升。 ②表示物价上涨。 (三) “长”“涨”释义对比 长(zhǎng)其中义项是增加。增加知识 = 增长知识。 涨(zhǎng)用于水位及物价。 →长知识 = (生 + 增加) 知识。 →“涨知识”纯粹网民捣乱,用法不靠谱。 四、辞书中的规范用法 (一)【长知识】 ❶《中国大百科全书》 【学校体育】 说明:“……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 的时期……” ❷《现汉》 【广角镜】 例句:这部百科全书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 (二)【涨知识】 目前,未有辞书收入“涨知识”“增涨知识”。 五、结语 ❶“长知识”才是正规用词。 ❷“涨姿势”“涨知识”是网民搞怪用词, →网络上随处可见俩词,却无法撼动“长知识”的规范地位。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月前
读家
即时国际
结束访华行程 阿萨德夫妇用中文道别
巴沙尔的夫人阿斯玛随后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视频中,刚刚结束在中国行程的巴沙尔用中文说“谢谢中国”,阿斯玛也用中文说“再见”。
3月前
即时国际
学生园地
里卡士乐育华文周开跑 沙首间书法课室启用
(亚庇25日讯)里卡士乐育小学今日在学校大礼堂成功举行了2023年度华文周开幕仪式,同时也庆祝新的书法课室的啟用。
3月前
学生园地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以至”“以致”这两个连词,大家都曾有过疑惑:究竟它们有啥异同?只是大家都不曾认真去分辨之,以致常常混淆使用,更不知何时用对,何时用错。 一、《现汉 7》中俩词释义 (一)【以至】 ①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也说【以至于】。 (二)【以致】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二、剖析俩词含义 (一)共同点 皆为连词。 表示:由于上句所表情况,引出下句的结果。 (二)不同点 ❶【以至】【以至于】 前句是程度,后句是结果。 表示某情况程度“一直到”……(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 ❷【以致】 前句是事因,后句是坏结果。 前句某事因而造成后果。 三、剖析俩词句式结构 (一)【以至】 (前句)某情况程度 (后句)以至引发形成的结果 例句: ❶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刮起大风也不理会。 ❷现代科技发展得这样快,以至许多知识都需要更新。 ❸她埋头思索业务,以至忘了下班。 →例句❶至❸中: “以至”之后的句义(后句),都在表达前句引起的具体结果,以说明前句某事的程度之深。 (二)【以致】 (前句)某事导因 (后句)以致造成某种坏结果 例句: ❹由于他没克服小缺点,以致犯了严重错误。 ❺司机酒后开车,以致酿成车祸。 ❻他做事粗心大意,以致产生许多错误。 →例句❹至❻中: “以致”之后的句义(后句),都揭示出:由于前句提及某事,促使了某种坏结果。 四、小结 ❶说明某事程度之深 →宜用“以至”“以至于”。 ❷表示某种原因造成了后果 →宜用“以致”。 ❸有“以至”及“以至于”。 ❹有“以致”,没有“以致于”。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读家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便宜了一倍?就是免费!(1倍的迷思2.0)
上一篇:【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1的一倍,是2?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J超市正大减价,很多物品半价促销,便宜了一倍!你不去抢购吗?” “这不可能吧?” 一、“倍”涉及数学的含义 (一)汉语“倍”的含义 ❶《现汉 7》 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 ❷《说文解字》 增加跟原数相等的数。 ❸《汉语大字典》 照原数等加。 (二) 解析“倍”的释义 依据辞书释义,“倍”用于增加,不用于减少。 举例:2 增加三倍 → 2 +(2 + 2 + 2) = 4 个 2 → 4 X 2 = 8 二、“倍”不能用于减少 / 下降 某数减少一倍,结果是零。 举例:2 减少一倍 → 2 -(原数相等的数) → 2 – 2 = 0 三、半价出售 ≠ 便宜一倍 (一) 物价“便宜一倍” 以“倍”表示减价,售价会变荒唐。 举例:物品原价RM10,便宜一倍,售价卖多少钱? → 原价 – 与原价相同的数 → RM10 – RM10 = RM0 → 物价便宜一倍 = 免费了! (二) 物价下跌不宜以“倍”表示 举例:物品原价RM10,售价下跌三倍,卖多少钱? → 原价 -(原价 X 3) → RM10 -(RM10 X 3) → RM10 – RM30 = 负RM20 → 商家亏本了!顾客可免费带走物品,商家还欠顾客 RM20。 四、 物价下降幅度的正确说法 (一) 汉语以较小数对较大数的数量比率说明减少,即:先把原数分成等份,后把减少或降低部分,以成数、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 (二) 举例: 某物品原价 RM100 ❶ 以成数表示折扣价 RM30 → 便宜三成(十分之三)。 → 打七折。 ❷ 以分数表示折扣价 RM50 → 折扣二分之一。 → 便宜一半。 → 半价。 ❸ 以百分比表示折扣价 RM20 → 减价百分之二十。 → 折扣 20%。 五、 凡“减” “降”同等意义,以“倍”表达都欠逻辑 得分下降一倍 = 0 % 车速减一倍 = 0 km/h 要求降低一倍 = 没有要求 “那些打着 ‘便宜一倍’ 幌子的商家不就是在欺骗消费者吗?我要提出控告!” “法律,你得问律师了。”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读家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1的一倍,是2?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来道简单数学题:1的一倍是多少? 也许“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2! 如果你的答案也是2,你就是“很多人”——答错了! 生活中,我们在表达“自己拥有的,比别人的多一倍”时,惯于说成“我是你的一倍”——这是错的说法! 一、汉语“倍”的含义 (一)《现汉 7》【倍】的释义: ·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 (二)文字转化演算式 ·“倍”的释义(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转换成数学演算式: →某数的几倍 = 几(倍) X 某数 (三) 以“倍”演算式计算倍数 ❶“3的两倍”演算式: →3 的两倍 = 2(倍) X 3 (某数) = 6 ❷“5 的三倍”演算式: →5 的三倍 = 3 X 5= 15 二、 某数的一倍是多少? (一) 以“倍”概念演算某数的一倍。 ❶1的一倍 ·某数的几倍 = 几(倍) X 某数 →1的一倍 = 1(倍)X 1= 1 ❷你有3个苹果,我是你的一倍,我有多少个苹果? ·你的一倍 = 我 ·1(倍)X 3 = 我 →1 X 3 = 3 →演算结果:我有3个苹果。 (二) 小结 ❶根据数学原理,倍是乘法关系(几的几倍 = 几(倍)乘几) 。 ❷一倍 = 1(倍)X某数。 ·1 的一倍 = 1 X 1 ·1 的一倍还是 1 →原数的一倍 = 原数 ❸“我是你的一倍”是“你 = 我”(数量相等) 。 三、 “倍”的正确说法 以下“你的”“原来的”=1 (一) 我是你的两倍 ·你的两倍 = 我 →2(倍) X 1 = 2 (二) 我是你的多一倍 ·你的多一倍 = 我 →1 + 1(多一倍) = 2 →倍的演算式: 2 X 1 = 2 (三) 原来的一倍 ≠ 原来的增加一倍 ❶原来的一倍: →1(倍) X 1 = 1 ❷增加了一倍: →1 + 1 (增加一倍) = 2 →倍的演算式:2 X 1 = 2 四、 结语 “我的=你的加一倍”正确说法是: ❶我是你的两倍。 ❷我是你的多一倍。 ❸我比你增加一倍。 下一篇:林智勇 / 便宜了一倍?就是免费!(1倍的迷思2.0)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读家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享年”与“终年”不宜混用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古人各年龄段离世都有特定称谓,如:夭折、得年、享寿、享嵩等。如今语言应用已简化,常见有三:未成年称“年仅”,而成人的“享年” “终年”则易让人混淆用法差异。 一、释义对比 (一)《现汉 7》 ❶【享年】 ·敬辞,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 ·多指老人。 ·享年七十四岁。 ❷【终年】 ·指人去世时的年纪。 ·终年八十岁。 (二) 以释义深究两词用法 ❶共同点: ·活到岁数 = 逝世年纪。 ❷不同点: 【享年】 ·用于老人。 ·表达敬意。 →肯定和赞美生命,含敬重情感色彩,具遗憾与不舍之情。 【终年】 ·用于所有成年的逝者。 ·中性词 (不含褒贬)。 →客观表示离世年龄,不具情感色彩。 二、实际生活用法区分 (一) 年老逝者 ·60岁以上的逝者。 (二) 与逝者关系 ·情深用“享年”。 ·关系一般用“终年”。 (三) 贡献论 ·立下丰功伟业,贡献影响世界。 (四) 表敬意 ·敬意与年龄无关。 ·为表敬意,冰心曾在文中给32岁离世学生选用“享年”一词。 (五) 陈述者视角 ·第三方 (非亲友关系) 不好主观臆断而选用“享年”,择“终年”一词符合客观原则。 三、不宜用“享年”示例 “享年”含敬意,且常用以对生命结束者最后的赞叹。以下提及对象与语境,用“终年”才贴切: (一) 无法表示敬意。 ❶丧尽天良、罪孽深重者。 ❷屡屡犯重大罪案前科者。 ❸生而不养,让子女厌恶的逝者。 (二) 年纪轻、非自然生命历程离世 ❶青年时期因病离世者。 ❷ 惨遭杀害的亡魂。 ❸遇天灾或意外身亡者。 → 解析: ·以“享年”表离世年龄,对逝者是莫大讽刺,对亲属是二度伤害。 ·“终年”一词,可表对离世者生命短暂的惋惜和悼念。 四、 结语 “享年”,对逝者表达敬意、叹息与缅怀;“终年”,对逝者不褒贬,以中立表示去世事实。“享年” “终年”,须得宜选用。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读家
即时国际
称全球政经中心移向亚洲 普汀鼓励学生学中文
俄新社和塔斯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日为俄罗斯新学年开学日。当天,俄罗斯总统普汀在莫斯科举行的开学仪式上对在场学生表示,全球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中心将逐渐向亚洲国家转移,因此建议学校和学生们扩大对亚洲语言,例如中文的学习。
3月前
即时国际
教育
中文促进会发奖金鼓励 STPM中文考特优 快申请
随着2022年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成绩放榜,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为了鼓励考获佳绩的中六中文学生,决定给予考获优秀中文科学生颁发奖励金以资鼓励。
3月前
教育
北马新闻
视频 | 土团党州议员伊之哈夏是钟灵生 口操流利华语
30岁的国盟土著团结党诗不朗再也州议员伊之哈夏是本届最年轻的槟州议员,他是钟灵生,说得一口流利华语,并写得一手端正的中文字。
3月前
北马新闻
更多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