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文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不知所踪” “不知所终”——有个你必须与它绝交! 日前读到有关一孩童疑掉入1尺深沟而失踪的新闻报道。一如既往一如预期,我又与“不知所踪”一词相遇了。而“不知所踪”,其实是“不知所终”的误写。 一、“踪”“终”本义 ❶ 【终】 ·甲骨文:会意一束丝,两头末端结扎。 ·引申义:终了、结束。 ❷【踪】 ·《说文》:未收。 ·后起字,形声兼会意字。 ·据史记,“踪”本义足印、踪迹。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出处与含义 (一)出处 ❶【不知所终】 ·《庄子·田子方》:“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 ❷【不知所踪】 ·无案可稽。 (二)含义 ❶【不知所终】 ·终 = 最后,结局。 ·表示不知结局或下落。 ❷【不知所踪】 ·辞典、工具书均未收录。 ·非成语或固定词。 三、“不知所踪”=文法不通 (一)“所”构词原则 ·汉语中,“所”是助词。“所”字支配动词,则构成名词性词语,可充当句子中的宾语或主语。简而言之: 【 所 + X (动词) 】→名词 例子 ❶ = 所 + 见 (动) → 所见 (所看见的 = 名词) 例子 ❷ = 所 +闻 (动) → 所闻 (所听闻的 = 名词) (二) “不知所~” 结构式词语举例 例子 ❸ 【 不知所措 】 ·“措” = 安置、处理。 ·“所”的及词 = 措 (动)。 ·不知怎么做才好。 例子 ❹ 【 不知所云 】 ·“云” = 说。 ·所”的及词 = 云 (动)。 ·不知说什么才好。 (三) 回到讨论点 ❶【 不知所终 】 ·“终” = 终止、结束 。 ·“所”及词语 = 终 (动)。 · 不知何以终结 (结束) 。 ❷【 不知所踪 】 ·“踪” = 足印、踪迹。 ·“所”及词语  = 踪 (名)。 · 不知如何“足印”/“踪影”才好。 → 文法不通,畸义。 → 踪 = 名词,“所”无法对“踪”进行修饰,以作明确诠释。 → 无法表 “不知其踪” 之义。 四、结语 ❶“不见踪影” “失去踪迹” “失联失踪”……“踪”影来去,不意味着“不知所踪”写法正确。 ❷ 应当致力歼灭畸义词 “不知所踪”,扶正“不知所终”!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巧妙窍门分清“即”与“既”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去消夜,吃宵夜?吃夜宵!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5天前
3星期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即”“既”难分辨? 不难。 真的不难分?真的。 “即”“既”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写法同是“艮”(gěn),右边一带“卩”(jié),另一带“旡”(jì)。凭借“卩”与“旡”,就能明确区分“即”“既”各别音义了。 (一)以古文字写法区分 “即”“既”相像,在甲骨文中,写法与含义与进食相关: ❶ 【即】 ·艮 +卩= 食具 + 跪坐面向食具的人。 ·会意正准备用膳 / 享用美食。 ·本义:我就食。 ❷ 【既】 ·艮 + 旡 = 食具 + 跪坐背向食具的人。 ·会意对食具转头,准备离去。 ·本义:我食毕。 → “即”“既”左边写法同表食具,右边“卩”“旡”表形态各异的人,义项由此区分。 (二)本义对比 ❶ 【即】 ·《说文解字》:即,就食也。 ·就食 = 将要吃、正在吃。 → 表意 = 将、正要、就在、靠近、开始、当下等义。 → 引申义多是未然义 (与正进行和尚未完成的事有关)。 ❷【既】 ·《说文解字》:既,小食也。 ·食毕 = 已吃完。 → 表意 = 尽、完、已经。 →引申义多是已然义(与已发生和既定事实有关)。 (三)辨读巧妙法 → 右侧字笔画总数 = 该字声调。 ❶【即】 ·“卩” = 2 画 = 读 2 声 ( jí ) ❷【既】 ·“旡” = 4 画 = 读 4 声 ( jì ) (四)引申义项 ❶ 【即】“近食具正要吃”引申义项: ① 当下;目前。 ·立即、即刻。 ② 马上;就要。 ·即日、即将、在即。 ③ 那就是。 ·即是、非此即彼、知识即力量。 ④ 靠近。 ·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 ⑤ 登王位。 ·即位。 ⑥ 就着。 ·即席、即兴。 ⑦ 假定(就算是);常与“也”连用,表假设。 ·即使、即便。 ❷【既】“食毕就绪离席”引申义项: ① 已经。 ·既定、既往不咎、一如既往。 ② 既然,常跟“就、则”连用,表已然事。 ·既来之,则安之;既要干,就干好。 ③ 与“且、又、也、更”成对,表两方同存。 ·既快且好、既勇敢又机智。 (五)结语 “即”“既”形音义妙趣对照: ❶【即】 卩(丨)= 腹部扁平,还没吃饱读二(饿)声。 表未然事。 ❷【既】 旡(乚)= 腹部鼓胀,吃饱不饿读四声。 表已然事。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去消夜,吃宵夜?吃夜宵!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星期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走,吃夜宵去!” “今晚吃宵夜吗?” 咦,是“夜宵”,还是“宵夜”? 还有“消夜”“夜消”的写法哦! 到底哪个才正确?真叫人傻傻分不清楚! (敲黑板!!!) (一) 【消夜】由来 ❶ 据诗词记载,先有“消夜”一词。 ·唐·方干《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  消夜 = 用酒食消磨夜晚。 ❷ 尔后,“消夜”常见于古诗词中。 ·宋·周邦彦《关河令》:“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宋·薛泳《青玉案·守岁》:“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 ❸ 古人不嗜夤夜进食,吃食消磨夜晚在唐代才盛行,“消夜”说法才流传开来。 (二)【夜宵】由来 ❶ 古汉语无“夜宵”一词。 ❷ 从清代开始,“消夜”一词有时又写作“夜消“: ·吴敬梓《儒林外史》:“三人点起灯来,打点夜消。” → 夜消 =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 ❸“夜消”一词随之偶见于其他文学作品中。 ❹ 可能受“元宵指汤圆”影响,夜消又是深宵小吃,近代中国小食也以“宵”为名 (如宵米),故现代又有“宵夜”及“夜宵”的俗写。 (三) 各词条含义对比 ❶ 翻查《现汉 7》: ⑴【夜宵】(夜消) ·[名]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⑵【宵夜】 ·同“消夜”。 ⑶【消夜】 ·[名] 夜宵。 ·[动] 吃夜宵。也作宵夜。 (呵呵,词典里同时出现“夜宵” “夜消” “宵夜” “消夜”,晕了呗?!) ❷ 小结: → 【消夜】=【夜宵】=【宵夜】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 【消夜】 ·吃夜宵、夜里吃点心。 →  词典已弃用“夜消”一词。 (四) 怎么用才对? ❶ 根据词性归类: ·[名] 消夜、夜宵、宵夜。 ·[动] 消夜。 ❷【夜宵】是名词 ·指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夜宵 (首选词) = 消夜 = 宵夜。 ·故:吃 ~~ 夜宵√  消夜√  宵夜√ ❸【消夜】也是动词 ·《桃花扇》:“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故“消”可指享用 (动词)。 ·“消夜”是名词 (深宵小食),也是动词 (吃 + 深宵小食)。 ·“夜宵” “宵夜”是名词,非动词。 ·故:去~~ 消夜√  夜宵 X  宵夜 X (五) 结论 “走,咱去消夜吧!”√ “今晚吃夜宵 (宵夜) 吗?”√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4星期前
1月前
有桩小事,搁置在心,基于礼仪,务必一提:你可知晓?唤人“小编” 是彰显你的社交礼节匮乏!那是对编辑的失礼与失敬! 一、小编 = 网络编辑自称词 ·上世纪 90年代,互联网兴起,社群随之趋向网媒社交平台互动交流。传统媒体创建的网络社交平台,衍生了新工作项目:网媒编辑。 ·年轻网媒编辑发帖时,在帖文抬头留下导读短句,以“小编”自称,继而引起跟风热潮,成了网络文化。 ·网络编辑自此多以“小编”自称。 二、以“小”自称是谦逊 ❶ 小编 vs 编辑其他自称词 ·网络编辑对外自称 “我” “本编”,显得个人化。 ·以“作者” “笔者”自称,略嫌老派、生分。 ·自称“小编”,谦恭有礼,亲和力满溢,深获网民认可。 ❷  古今自称对照 ·古人登高自卑,与人交涉多以谦词自称,如愚兄、晚生、不才等。 ·年纪轻、资历浅,会自降身分,以“小”自称,如小生、小子、小女子等。 ❸  “小编”是谦词 ·以“小”自居,具备谦和要素,契合中华礼仪文化。 ·故,其词性可归类“自谦之词”范畴。 三、唤编辑“小编” = 不敬 ❶ 谦词 ≠ 称呼 ·谦词 = 表现谦虚的字词,用以自称而已,一般含自我嘲讽、揶揄、矮化的成分。 ·以他人谦词称呼他人 = 嘲讽、揶揄、矮化他人。 ❷ 以古鉴今 ·古代,他人自称“愚兄” = 谦词。称呼他人“愚兄” = 不敬! ·现代,他人自称“小弟” = 谦词。称呼他人“小弟” = 不敬! ·网络里,编辑自称“小编” = 谦词。称呼编辑“小编” = 不敬! ❸ 唤资深编辑记者“小编”  = 失敬 ·编辑年纪轻,自称或被唤“小编”,无可厚非。 ·唤资深编辑作“小编”,有欠尊重。 ·有记者兼任网络编辑。记者撰写新闻,被封“无冕之王”。读者唤兼任编辑的记者为“小编”,是对“皇帝”大不敬。 四、编辑读者宜两相尊重 何以称呼之才得体合宜? 编辑无特定敬语,可称之: 编辑、编辑先生、编辑老师。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月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近年来,“涨(长)知识”成了网络热词。“长”“涨”皆为多音多义字,恰巧俩词其中读音都念作zhǎng,且高频出现,让人把她俩当孪生姐妹花了。 这俩词的释义与用法有啥差异呢?“涨知识”会是“长知识”的冒牌货吗? 一、“长(涨)知识”从何而来? (一)【长知识】 长(zhǎng) = 增长。 长知识 =  增长知识。 (二)【涨知识】 因网络用语“涨姿势”(“长知识”的谐音)而成词。 涨姿势 + 长知识 → 涨知识。 流行于网络社交平台,意喻让人长见识,开眼界。 二、网民赋予俩词的定义 (一)【长知识】 ❶开拓了不曾接触的新知识。 ❷解锁了未掌握的新技能。 (二)【涨知识】 ❶在旧有知识基础上,拓宽视野,更深层去了解。 ❷对某技能掌握更趋全方位。 三、“长”“涨”的含义 (一)【长】zhǎng ❶《说文》:(长)久者,不暂也。远者,不近也。引伸之为滋长,长幼之长。 →本义:长(cháng),空间 / 时间距离大、深远。 ❷引申释义: 【长】zhǎng ①生长,成长。 ②增加 (~知识) 。 ③排行第一的。 ④辈分高 / 年纪大。 ⑤领导人;负责人。 (二)【涨】zhǎng ❶《广韵.漾韵》:涨,大水。 →本义:水位升高。 ❷引申释义: 【涨】zhǎng ①表示水位上升。 ②表示物价上涨。 (三) “长”“涨”释义对比 长(zhǎng)其中义项是增加。增加知识 = 增长知识。 涨(zhǎng)用于水位及物价。 →长知识 = (生 + 增加) 知识。 →“涨知识”纯粹网民捣乱,用法不靠谱。 四、辞书中的规范用法 (一)【长知识】 ❶《中国大百科全书》 【学校体育】 说明:“……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 的时期……” ❷《现汉》 【广角镜】 例句:这部百科全书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 (二)【涨知识】 目前,未有辞书收入“涨知识”“增涨知识”。 五、结语 ❶“长知识”才是正规用词。 ❷“涨姿势”“涨知识”是网民搞怪用词, →网络上随处可见俩词,却无法撼动“长知识”的规范地位。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以至”“以致”这两个连词,大家都曾有过疑惑:究竟它们有啥异同?只是大家都不曾认真去分辨之,以致常常混淆使用,更不知何时用对,何时用错。 一、《现汉 7》中俩词释义 (一)【以至】 ①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也说【以至于】。 (二)【以致】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二、剖析俩词含义 (一)共同点 皆为连词。 表示:由于上句所表情况,引出下句的结果。 (二)不同点 ❶【以至】【以至于】 前句是程度,后句是结果。 表示某情况程度“一直到”……(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 ❷【以致】 前句是事因,后句是坏结果。 前句某事因而造成后果。 三、剖析俩词句式结构 (一)【以至】 (前句)某情况程度 (后句)以至引发形成的结果 例句: ❶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刮起大风也不理会。 ❷现代科技发展得这样快,以至许多知识都需要更新。 ❸她埋头思索业务,以至忘了下班。 →例句❶至❸中: “以至”之后的句义(后句),都在表达前句引起的具体结果,以说明前句某事的程度之深。 (二)【以致】 (前句)某事导因 (后句)以致造成某种坏结果 例句: ❹由于他没克服小缺点,以致犯了严重错误。 ❺司机酒后开车,以致酿成车祸。 ❻他做事粗心大意,以致产生许多错误。 →例句❹至❻中: “以致”之后的句义(后句),都揭示出:由于前句提及某事,促使了某种坏结果。 四、小结 ❶说明某事程度之深 →宜用“以至”“以至于”。 ❷表示某种原因造成了后果 →宜用“以致”。 ❸有“以至”及“以至于”。 ❹有“以致”,没有“以致于”。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上一篇:【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1的一倍,是2?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J超市正大减价,很多物品半价促销,便宜了一倍!你不去抢购吗?” “这不可能吧?” 一、“倍”涉及数学的含义 (一)汉语“倍”的含义 ❶《现汉 7》 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 ❷《说文解字》 增加跟原数相等的数。 ❸《汉语大字典》 照原数等加。 (二) 解析“倍”的释义 依据辞书释义,“倍”用于增加,不用于减少。 举例:2 增加三倍 → 2 +(2 + 2 + 2) =  4 个 2 → 4 X 2 = 8 二、“倍”不能用于减少 / 下降 某数减少一倍,结果是零。 举例:2 减少一倍 → 2 -(原数相等的数) → 2 – 2 = 0 三、半价出售 ≠ 便宜一倍 (一) 物价“便宜一倍” 以“倍”表示减价,售价会变荒唐。 举例:物品原价RM10,便宜一倍,售价卖多少钱? → 原价 – 与原价相同的数 → RM10 – RM10 = RM0 → 物价便宜一倍 = 免费了! (二) 物价下跌不宜以“倍”表示 举例:物品原价RM10,售价下跌三倍,卖多少钱? → 原价 -(原价 X 3) → RM10 -(RM10 X 3) → RM10 – RM30 = 负RM20 → 商家亏本了!顾客可免费带走物品,商家还欠顾客 RM20。 四、 物价下降幅度的正确说法 (一) 汉语以较小数对较大数的数量比率说明减少,即:先把原数分成等份,后把减少或降低部分,以成数、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 (二) 举例: 某物品原价 RM100 ❶ 以成数表示折扣价 RM30 → 便宜三成(十分之三)。 → 打七折。 ❷ 以分数表示折扣价 RM50 → 折扣二分之一。 → 便宜一半。 → 半价。 ❸ 以百分比表示折扣价 RM20 → 减价百分之二十。 → 折扣 20%。 五、 凡“减” “降”同等意义,以“倍”表达都欠逻辑 得分下降一倍 = 0 % 车速减一倍 = 0 km/h 要求降低一倍 = 没有要求 “那些打着 ‘便宜一倍’ 幌子的商家不就是在欺骗消费者吗?我要提出控告!” “法律,你得问律师了。”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来道简单数学题:1的一倍是多少? 也许“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2! 如果你的答案也是2,你就是“很多人”——答错了! 生活中,我们在表达“自己拥有的,比别人的多一倍”时,惯于说成“我是你的一倍”——这是错的说法! 一、汉语“倍”的含义 (一)《现汉 7》【倍】的释义: ·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 (二)文字转化演算式 ·“倍”的释义(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转换成数学演算式: →某数的几倍 = 几(倍) X 某数 (三) 以“倍”演算式计算倍数 ❶“3的两倍”演算式: →3 的两倍 = 2(倍) X 3 (某数) = 6 ❷“5 的三倍”演算式: →5 的三倍 = 3 X 5= 15 二、 某数的一倍是多少? (一) 以“倍”概念演算某数的一倍。 ❶1的一倍 ·某数的几倍 = 几(倍) X 某数 →1的一倍 = 1(倍)X 1= 1 ❷你有3个苹果,我是你的一倍,我有多少个苹果? ·你的一倍 = 我 ·1(倍)X 3 = 我 →1 X 3 = 3 →演算结果:我有3个苹果。 (二) 小结 ❶根据数学原理,倍是乘法关系(几的几倍 = 几(倍)乘几) 。 ❷一倍 = 1(倍)X某数。 ·1 的一倍 = 1 X 1 ·1 的一倍还是 1 →原数的一倍 = 原数 ❸“我是你的一倍”是“你 = 我”(数量相等) 。 三、 “倍”的正确说法 以下“你的”“原来的”=1 (一) 我是你的两倍 ·你的两倍 = 我 →2(倍) X 1 = 2 (二) 我是你的多一倍 ·你的多一倍 = 我 →1 + 1(多一倍) = 2 →倍的演算式: 2 X 1 = 2 (三) 原来的一倍 ≠ 原来的增加一倍 ❶原来的一倍: →1(倍) X 1 = 1 ❷增加了一倍: →1 + 1 (增加一倍) = 2 →倍的演算式:2 X 1 = 2 四、 结语 “我的=你的加一倍”正确说法是: ❶我是你的两倍。 ❷我是你的多一倍。 ❸我比你增加一倍。 下一篇:林智勇 / 便宜了一倍?就是免费!(1倍的迷思2.0)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古人各年龄段离世都有特定称谓,如:夭折、得年、享寿、享嵩等。如今语言应用已简化,常见有三:未成年称“年仅”,而成人的“享年” “终年”则易让人混淆用法差异。 一、释义对比 (一)《现汉 7》 ❶【享年】 ·敬辞,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 ·多指老人。 ·享年七十四岁。 ❷【终年】 ·指人去世时的年纪。 ·终年八十岁。 (二) 以释义深究两词用法 ❶共同点: ·活到岁数 = 逝世年纪。 ❷不同点: 【享年】 ·用于老人。 ·表达敬意。 →肯定和赞美生命,含敬重情感色彩,具遗憾与不舍之情。 【终年】 ·用于所有成年的逝者。 ·中性词 (不含褒贬)。 →客观表示离世年龄,不具情感色彩。 二、实际生活用法区分 (一) 年老逝者 ·60岁以上的逝者。 (二) 与逝者关系 ·情深用“享年”。 ·关系一般用“终年”。 (三) 贡献论 ·立下丰功伟业,贡献影响世界。 (四) 表敬意 ·敬意与年龄无关。 ·为表敬意,冰心曾在文中给32岁离世学生选用“享年”一词。 (五) 陈述者视角 ·第三方 (非亲友关系) 不好主观臆断而选用“享年”,择“终年”一词符合客观原则。 三、不宜用“享年”示例 “享年”含敬意,且常用以对生命结束者最后的赞叹。以下提及对象与语境,用“终年”才贴切: (一) 无法表示敬意。 ❶丧尽天良、罪孽深重者。 ❷屡屡犯重大罪案前科者。 ❸生而不养,让子女厌恶的逝者。 (二) 年纪轻、非自然生命历程离世 ❶青年时期因病离世者。 ❷ 惨遭杀害的亡魂。 ❸遇天灾或意外身亡者。 → 解析: ·以“享年”表离世年龄,对逝者是莫大讽刺,对亲属是二度伤害。 ·“终年”一词,可表对离世者生命短暂的惋惜和悼念。 四、 结语 “享年”,对逝者表达敬意、叹息与缅怀;“终年”,对逝者不褒贬,以中立表示去世事实。“享年” “终年”,须得宜选用。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