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伊斯兰

7小时前
2天前
4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我想向吉打州务大臣沙努西推荐的书是《吉打二千年》 致尊敬的吉打州务大臣,我不知道您有没有阅读过著名马来史学家Haji Buyong Adil所撰写的“吉打史”一书,但您贵为一州之长,的确需要好好研读一下吉打的历史。为了体现您一州之长的担当,我介绍您阅读这本已故锺锡金所撰写的《吉打二千年》,您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华裔对吉打的观点。 作者锺锡金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报章撰写吉打历史的专栏,并且取得不俗的回响。尔后锺锡金把专栏文章集结成书,才有这本《吉打二千年》的诞生。尊敬的,您可别辜负一位吉打之子的一番苦心。 众所周知,吉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苏丹王国,比马来半岛任何一个州属更悠久。吉打王国于公元1136年由Sultan Muzaffar Shah一世建立,至今已经传承至29代。但您知不知道?其实Sultan Muzaffar Shah一世本来是兴都教徒?改信伊斯兰前尊称Maharaja Derbar Raja二世,乃印度化吉打王朝第九任统治者。信奉伊斯兰后国家才从印度化转型为伊斯兰化,如果真要溯源寻根,可要追溯到公元630年左右,从第一任印度化王朝统治者Maharaja Derbar Raja开始,一直到1136年第九任统治者改信伊斯兰为止,从印度化王国到现在,吉打王朝已经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 您知不知道?印度人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开始移民吉打,唐代时华人已和吉打有贸易往来?大唐高僧义净和尚早在公元671年就来过吉打,尔后在宋明期间民间也多有往来。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除了印度人和华人,爪哇人、暹罗人和缅甸人甚至阿拉伯人纷纷聚集吉打进行贸易活动。早在一千多年前,吉打就已是各大民族融洽的多元社会典范,大家都在同一屋檐下和平共处。要让人民团结,何不参考古人的经验? 众所周知,历史中的吉打曾长期被亚齐和暹罗欺压,而后又受荷兰威胁,然后就是英国殖民者的压迫,一直到马来亚独立为止,其中又以暹罗最欺人太甚。我知道,您一直对于槟城的成就相当的眼红,甚至扬言要收回槟城,之所以介绍您这本书就是这个原因。 您知不知道?当年是因为吉打苏丹有求于莱特,才答应把槟城割让给东印度公司。但仔细想想,如果苏丹没有把槟城割让给东印度公司,如今的槟城会怎样?我知道您对于吉打是农业州而愤愤不平,为何一衣带水的槟城能成为高端电子工业州而吉打还停留在农业州?只不过随着国际形势以及气候变化而导致米价大涨,不晓得您会不会庆幸吉打是我国最大的米仓? 之所以介绍您这本书,就是希望您能够重读历史、以史为鉴,抛开意识形态,好好带领吉打前进。
3星期前
前阵子招待来马当实习记者的台湾学弟,他采访了8月31日独立日,问到“你们是不是还有一个916?”在外国人眼中,确实较难理解一个国家要庆祝几次国庆。而且,除了8月31日马来亚独立、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还有砂拉越邦特别庆祝的7月22日砂拉越日。只能说,殖民国家的历史相对复杂多了,一个晚上真的难能解释这些州、邦最后怎么组织成国。然而,身为马来西亚人,我们又多认识自己的国土、文化、族群? 整理:本刊 白慧琪 身为马来西亚人,你有多认识马来西亚呢?可能已故法国民族学家珍妮·库西尼尔(Jeanne Cuisinier)比你我还深入了解。早在1932年,她就从遥远的法国来到马来西亚吉兰丹,度过18个月的沉浸式体验与研究。在她离开时,酋长还对马来向导说,“她和其他白人不同,她不是为了黄金而来。她爱我们,她和我们待在一起很开心。” 珍妮曾游历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支那,后来在法国民族学院进修,并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学习马来语。法国教育部派她到马来亚研究民族学和语言学,她走进王宫见到了苏丹、贵族,也走进村庄、原始森林与贫苦农民、土著原住民相处。期间,她搜集了很多当地居民、土著的日常生活用品、大量照片和录音档,其中五百多件至今仍珍藏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巴黎奎·布兰利——雅克·希拉克博物馆。 1935年,她在巴黎广播电台发表演讲,诉说在马来亚的所见所闻。这些讲稿于2018年偶然重现,被重新整理出版成《我眼中的马来亚——讲义1934-1938》。前法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庞维德(Frédéric Laplanche)和李海伦(Hélène Ly-Batallan)在序言写到,珍妮想要与人面对面地交流,在与人沟通相处过程中得到独属于她的见解和经历。有趣的是,两位大使也诚实提到,珍妮偶尔会流露出一丝身为“白人”的优越感,尽管她自嘲是“好白人”。 两位大使的诚实是要提醒读者明白,珍妮留下来的文字有当时的语境和历史背景。他们特别恳请读者体谅珍妮在描述土著部落使用“Sakai”一词。“显然珍妮并没意识到,毕竟这个词语在100年前的马来语中很常见。” ◢在马来半岛“走”一圈 马来西亚学者白伟权的《赤道线的南洋密码》也是一本厚实的马来西亚田野调查报告,从历史、人物、家族和地景着手书写。这本由台湾麦田出版的书是“台湾@南洋”书系之一,想当然尔主要面对的是台湾的读者,但是读起来也让马来西亚人开开眼界,认识自己的国土。 白伟权是地理系博士,从地理的学术视角出发,文章内容更着重人与地方的关系。他的文字风趣好读,像是说书人说唱着田野间的所见所闻。以〈华夷交融的拿督公信仰〉为例,作者先解释“拿督”在我国语境上的意义,再娓娓道出华人土地崇拜来到马来西亚怎么变化。这些来南洋从事矿业、农业、种植经济的华人,依赖土地为生,自然拜祭这里的土地掌管者,赋予了马来长者的形象。 他在各地田野调查搜集了不少拿督公崇拜的资料,有拿督婆、真人原型的拿督尊王——苏丹阿都沙末(Sultan Abdul Samad)、原住民石拿督公、华人拿督苏蓝卓和郑蓝卓,及最年轻拿督的已故政治人物卡巴星。读起来,好像就被导览了马来半岛各州一圈。 ◢给自己机会认识伊斯兰 刚过去的马来西亚六州州选,“绿潮”变成令人生惧的名词,背后暗示着的是对伊斯兰党,还是对宗教的不解与抗拒?又或许,我们都混为一谈了?近年来,伊刑法、登州鞭刑、被腰斩的啤酒节、消失的投注站、穿短裤遭开罚,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令人不得不担心社会越趋保守。然而,我们也往往在简短的新闻标题间下定论,这就是宗教化、这就是保守、这就是退步……如此一来,伊斯兰宗教这个原本就模糊一块的身影只会继续慢慢消失在视线里,不理解的终究不会理解。 那么,踏出一步尝试看清呢?或许开明派穆斯林学者万吉的《祝福:伊斯兰的多元诠释》,可以是你我认识伊斯兰的入门书。 《祝福》收录了万吉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刊登在《东方日报》的专栏文章,由该报社副新闻编辑林建荣翻译。既然是报社专栏,文章当然离不开事实。端看目录,就有很多华社或非穆斯林相当好奇和关心的议题与事件。像是:伊斯兰允许殴打妻子?禁祝圣诞快乐?十字架动摇伊斯兰信仰?从伊斯兰角度看死刑。 不过,倒不希望读者因开明派的论述比较倾向自己的立场,就以此巩固自己的想法去对抗相反意见。万吉在书中也清楚写到,“伊斯兰”与“对伊斯兰的诠释”,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伊斯兰”的本质是来自上苍的启示,然而“对伊斯兰的诠释”,则脱离不了诠释者的思维和生活经验。因此,阅读这本书时也要明白,这是作者的多篇评论文章,每一次书写的篇幅都有限,这也是作者“对伊斯兰的诠释”。 【延伸阅读】 华语电影在后马来西亚/许维贤 探讨一批在马来西亚出生成长的电影导演在后马来西亚语境下如何在国内外催生一组糅合土腔风格、华夷风或作者论的华语电影。作者指出,马华的离散论述不尽然是反本土化的书写;马华的反离散论述也不必然就是对国家仰慕和充满愿景的国族主义。 谁是“沙巴之子”?/吴佳翰 如何定义族群?人类学告诉我们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如何定义马来西亚土著和原住民?带着鲜少为人知的婆罗洲视角,我们从历史建构论的角度,结合当代田野调查的素材去理解。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摆脱纠缠我们多年的种族争议与标签,找到心中的答案。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